(作者刘万玲,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根据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和未来发展重点,今后雄安新区要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重点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从现实来看,雄安新区的既有产业多是传统产业,高端高新产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
推进雄安新区产业创新重点应抓好以下两个方面:
有序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需要人才支撑,人才的集聚不仅需要制定特殊人才政策,也要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因此,要在发展交通基础设施、部分公共服务产业的基础上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主要有三个途径:
首先是承接。以承接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抓手,承接北京转移的高端高新产业。特别要借力首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强化创新源头供给,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第二是引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创业载体,积极吸纳和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资源,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引进发展低消耗、高产能、绿色环保的创新技术产业。
第三是培育。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如“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航空航天、机器人、生物工程等现代新产业。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制订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支持军民融合产业,打造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经济资源共享融合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发展科研技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等现代服务业。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入高端服务业,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
有序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革雄安新区覆盖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
雄县拥有塑料包装、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电器电缆四大支柱产业,有企业3000余家,从业者12万人,2016年,雄县仅塑料包装产业就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依靠四大支柱产业,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先后被国家有关协会命名为“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和“中国软包装产业基地”。
容城县是服装生产大县,共有服装企业945家,服装产品涵盖西服、衬衫、休闲、棉服、运动、裤装等6大系列,年产各类服装4.5亿件(套),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2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2016年,服装业完成产值256亿元。被国家有关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
安新县境内拥有白洋淀大部分淀区,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业。此外,该县有有色金属、制鞋、羽绒三大传统产业,其中,羽绒业年产羽绒服装1000万件,年产值6.7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羽绒集散地。制鞋业现有企业17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各类鞋1.5亿双,年产值45亿元,已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
多年来,这些传统产业为当地税收和就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传统产业与未来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目标要求比相差甚远。目前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小而分散、从业人员众多等特点。这些传统产业下步如何转型发展?笔者认为,除了这些传统产业的研发设计、检测中心、评价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可保留在新区以外,大部分企业可能要走搬迁转移的路子。
一般来说,企业行为应有市场来决定,在雄安新区传统产业搬迁转移中,应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由政府统筹协调,按照传统特色产业生产特点,选择在新区周边适宜的地方科学规划建设企业园区。
通过建设企业园区,使企业整合重组后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需要搬迁转移的企业应安排好搬迁时序,学会开着汽车换轮子,不踩急刹车大面积停工停产,尽量使企业生产、产品市场和工人就业不受大的影响,保持社会稳定。
推进雄安新区产业创新,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改造提升既有传统产业,构建新的产业体系,是一项中长期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有关方面应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先后次序,分步渐进实施,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更多资讯关注京雄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