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机构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儿科首当其冲。
“在停诊的两个月里,诊所收入为零,成本却一点也没减少”,一位连锁儿科负责人向《看医界》坦言,疫情对部分以儿内科为主要业务的诊所带来了严重打击,“虽然诊所早就恢复门诊,但因为不具有发热门诊资格,这部分收入直接被腰斩”,这位负责人表示,儿内科收入不仅仅是自己诊所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相当大一部分儿科诊所的主要收入来源。
业务量减少可以说是民营医疗机构的普遍现象。日前,《看医界》联合上海交大社会医疗机构研究所对全国76家民营医院和46家社会办诊所的调研显示,5月份,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的门诊恢复状况依然不甚乐观,其中民营医院完全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医院占仅有6.6%;恢复到去年同期80%以上的医院占比36.9%;恢复到去年同期50%以上的医院占比为68.5%;低于去年同期50%的医院占比31.6%;低于去年同期30%的医院占比为11.8%。
相比民营医院,社会办诊所门诊量的情况则更为惨淡。调研中,5月份社会办诊所门诊量恢复到全年同期水平的诊所数量为零;恢复到80%以上的占比仅为15.2%;有34.8%的诊所门诊量低于去年同期的30%;低于去年同期门诊量50%的诊所占比达56.5%。
知贝医疗创始人赵强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截至今日,儿科诊所依然有非常多的业务没有办法正常开展,比如儿童发热、内科、口腔皮肤有创治疗等。并表示,如果没有疫情,知贝儿科将在华南筹建第七家连锁儿科诊所,“但如今一切扩张计划都被搁置”,没有人知道疫情究竟能影响行业到什么程度。
4月初,企鹅杏仁集团宣布,将妈咪知道深圳儿科诊所业务接入企鹅杏仁,双方联手打造深圳儿科业务体系。
据透露,双方联手后,妈咪知道深圳儿科诊所原班医疗服务团队将与企鹅杏仁团队一起全面升级企鹅杏仁儿科特色产品线,为患者提供更多服务。
当然,并非所有儿科都能在疫情期间遇到“强强联合”的机遇,更多民营儿科将目光转到线上,转变运营思路,拓展线上业务。
儿科诊所连锁品牌“叮叮儿科”相关负责人告诉《看医界》,疫情期间儿科感染性疾病的大量减少,影响了一定的门诊量。但是家长对线上咨询、医学科普、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方面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为了适应疫情,“叮叮儿科”开展了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社区管理、门店体验互为补充的模式,不断研发自制产品,开展感染性疾病以外的更多医疗健康内容。
该负责人认为,这次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从2018年开始就已经在探索线上业务,疫情实际上是加速了线上业务的推进速度,也让我们确定了这个发展方向”。
实际上,民营儿科面对的困境远远不止疫情这么简单,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便没有疫情,儿科市场的萎缩也是短期内难以逆转的事实。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跌至10.48‰,再创史上新低。尽管国家在2017年开放“二孩”政策,但预想中的新生儿出生率爆发并没有出现,甚至在2018年出现断崖式下跌。
新世纪医疗集团市场总监易亮告诉《看医界》,之所以民营儿科诊所受疫情冲击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业务结构单一。易亮介绍,多数儿科诊所的业务营收以儿内科常见病为主,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这类人群的数量本身就在下降,加上疫情影响,没有发热门诊资质的诊所无法正常开展这类业务,两大因素相加更是加剧了客源萎缩,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儿科诊所扩大市场的难度很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科就没机会。易亮认为,在萎缩的市场中,民营医疗机构若想突围,就必须转型:通过增强专业能力,打造特色学科、强势专科,以及塑造品牌影响力。
2019年8月,我国著名儿科呼吸过敏专家鲍一笑教授在上海创立了以治疗儿童呼吸哮喘疾病为主的儿科诊所——童杏儿科。在易亮看来,这样有特色学科的儿科品牌会成为未来儿科诊所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有很大的机会在市场上突围。反之,如果过度依赖普通内科,或者内科收入占营业额的主力,突围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
“如果你的品牌和专科特长都没有新的改观,‘突围’只会把你的粮草弹药全部打光,与其盲目‘突围’,还不如在本钱尚存时割肉离场。相反,类似新世纪这样同时拥有品牌和专科优势的机构将强者恒强”,易亮如是说。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