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狼真的来了,美国华尔街对中国的渗透有多严重?

7328
钛媒体 App 2021-01-19 19:31 抢发第一评

文 | 酷玩实验室

1月15日,路透社的一则独家报道,暴露了一家百年巨鳄的野心:

高盛集团正在考虑进行大举收购,以提升其网上银行Marcus的行业地位。

要理解这一消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明白高盛和Marcus这两个名字背后的意义。

你可能要问了,高盛(Goldman Sachs)是谁,之前为啥没怎么听过?

不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定不会问这个问题。

因为他政府中的财政部长姆努钦、原白宫经委主任加里·科恩、原总统高级顾问班农,原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都出自高盛。这几个岗位,约等于中国的国务院副总理、财政部长、中央政研室主任、央行副行长和银保监会主席。

中国的BAT等巨头对高盛也很熟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查蔡崇信、刘炽平和柳青这些“二把手”的履历,没错,也出自高盛。

就算这样你还是没有听过高盛,那么,对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中国银行“原油宝”事件,多少该有耳闻。

这些国际性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受益者,或者说推动者,也是高盛。

不论你听没听过,高盛早已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不夸张的说,这家财阀机构,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全球经济的走向。

至于网上银行Marcus,则取名于高盛创始人马库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这家银行从4年前诞生,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入场之后,就迅速成为业界一流在线储蓄银行。

尤其在2020年之后,由于疫情蔓延,全球线下消费转到线上,高盛更加盯紧了线上银行这个“香饽饽”。

而我国近年也在积极布局数字货币。

纵观高盛的经历,一旦出手,势在必得。即使自己得不到,也绝不会让别人好过。

此时,回头再看关于高盛那则消息,意义必然大不相同。

1个多月前,酷玩写了一篇文章《靠装逼,这个马来年轻人骗走国库300亿》,除了揭露震惊全球的马来西亚,文末还挖了一个坑:

“刘特佐虽然手段高明,也只是舞台上的工具人。而那些助推刘特佐成就全球大案的资本,也早已渗透进中国。比如,高盛。”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坑填上,揭开美国顶级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的真实面目。探究高盛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

01

1869年,充满传奇色彩的高盛创始人、德裔犹太人马库斯·戈德曼(Marcus Goldman),在纽约曼哈顿南部松树街一间狭窄的小屋里挂出了“马库斯·戈德曼公司”的招牌。

这一年,他48岁。

父母是养牛的农民,家中6个孩子。由于家庭生活窘迫,戈德曼在27岁那年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

成立“马库斯·戈德曼公司”(高盛的前身)之前,他已经做了21年的马车夫和裁缝老板,服务过很多有钱人。

这一次,他决定按有钱人的玩法去玩一场。

那时,戈德曼主营的业务是商业本票。因为当时企业缺乏融资渠道,会向珠宝商和皮革上那里借钱,立下字据,按约定时间还钱。这种字据就是商业本票,并且可以流通,谁拿着字据,企业就把钱还给谁。

此后,戈德曼高调宣称自己是“银行家及经纪人”。每天穿着双排扣的长礼服,戴上绅士高帽,沿曼哈顿下城的仕女巷,挨家挨户寻找机会,从资金困难的商户手中低价收购商业本票。

然后他再加价0.5%,转手卖给商业银行。这种买卖,就是投资银行最初的传统业务模型。

到了1883年,71岁的戈德曼,经过20多年积累,已经把生意做到一年3000万美元的规模。

为了继续扩大生意,他把女婿Sam Sachs吸纳成了合伙人。至此,爷俩姓氏合并,高盛(Goldman Sachs)就诞生了。

如果没有1907年因缘巧合的一个小事,高盛有可能就止步于此了。

有一天早上,一个16岁的年轻人推开了高盛在华尔街的大楼,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还招人吗?”

这个年轻人叫西德尼·温伯格,出生在贫民窟、13岁就辍学的他,毫无疑问地被拒绝了。

然而他不甘心,把电梯里的23层楼都按了一遍,每一个隔间都进去询问。最终,高盛给了他一个最为不足道的工作——清洁工,还是助理

这可能是一个比北大保安和清华打饭师傅更励志的故事。入职后的20年,温伯格勤勤恳恳,从清洁工助理,做到传达室领班,再做到合伙人助理,最终在1927年成为高盛的合伙人。

两年后,温伯格的机会来了。

1929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道琼斯指数直线下跌,高盛的银行业务直接损失1200万美元。

亏钱还是小事,由于投资失误,高盛声誉扫地,此后连续5年接不到一笔承销业务。

按理说,这样的公司就应该破产了,但温伯格不这么想。1930年,38岁的温伯格临危受命出任了高盛掌门人。

他掌舵高盛整整15年,高盛利润始终为零。但也正是坚持不挣钱,才挽救了高盛。

这期间,温伯格只做了一件事:挽回高盛的声誉

西德尼·温伯格

此后15年,高盛到处免费给客户做咨询。虽然免费,但服务不打折。

至于温伯格则更加偏激,对于股东与合伙人,表现出极高的忠诚。此后,他只使用西尔斯公司的厨房用品,只吃卡夫公司生产的奶酪,当福特成为客户时,温伯格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凯迪拉克,购买了福特汽车……

不论客户大小,温伯格一视同仁。根据后来的“股神”巴菲特回忆,当年他10岁时,跟随父亲到华尔街,第一次见到温伯格。对方竟然跟自己这样一个小孩,一对一聊了半小时之久。

少年巴菲特

温伯格的坚持终见回报,高盛逐渐获得客户的信任。1956年,福特公司在温伯格的帮助下发行了6.5亿美元的股票,这是当时美国历史上金额最高的首次公开募股生意。

同年,温伯格的面孔出现在《纽约时报》的头版,高盛集团再次回归到万众瞩目的中心,跻身华尔街顶级投行队列。

这个被誉为“现代高盛之父”的人,更厉害的地方是他的政治眼光

高盛的能量级,也由他而发生巨变。

胡佛与罗斯福坐在车中

美国1932年总统大选,由总统胡佛对阵纽约州长罗斯福,胡佛政治资历深厚且与华尔街关系密切,华尔街大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支持他的。而温伯格不但站出来帮助罗斯福竞选,还掏出真金白银,成为其竞选委员会中筹措资金最多的委员。

最终,罗斯福当选第32任总统,温伯格的押注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不但进入了新政府的商务顾问委员会,还当上了二战期间的战时生产委员会主席助理。

自此,高盛这家投行就与美国政府开启了长期友好关系,甚至被誉为美国高官的“西点军校”。

高盛先后为美国政坛输送过鲁宾、保尔森和姆努钦3位财政部长4位美联储地区主席和10余位美国高级经济政策顾问。

图片来源:恒大研究院

白宫的后门越走越顺,高盛越来越像美国的国家资本,其行事方式也越来越像美国。很多事,都不摆到明面上,而是阴着来。

对于这家跨国公司,郎咸平曾做出这样的呼吁:高盛太可怕了,请珍爱生命,远离高盛!

因为,在高盛眼中,只有利益。任何挡路的人,都会被清除。

02

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19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金融政策宽松,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那些信用不太好、偿还能力弱的人,开始通过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跑步入场。

2007年2月,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堆积出肉眼可见的泡沫风险。同年8月,就已经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

第二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投资失败,宣告申请破产保护。多米诺骨牌,轰然倒塌。

当时,作为救市行动的“总指挥”的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却拒绝了救助雷曼

亨利·保尔森

自此,市场信心崩溃,股市狂跌不止,引发全球金融动荡。

保尔森为什么不救雷曼?和高盛有什么关系?

首先,在做美国财政部长之前,保尔森曾担任高盛集团主席和CEO

其次,《纽约时报》曾曝光了超过20份保尔森和高盛时任CEO布兰克焚的通话记录,《华尔街日报》还曾撰文揭露高盛交易员操控股价、做空雷曼股票的事情。

无论真相如何,事实是——雷曼这个竞争对手倒闭后,高盛是最大的获益者

2009年,就是雷曼破产后一年,《名利场》杂志日前推出了那年“信息时代百名权势人物”排行榜,高盛CEO劳埃德·布兰克焚排名首位。

高盛前CEO布兰克梵

在清除对手的同时,高盛也并没有闲着。

就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几个月,非洲的利比亚在高盛的“建议”下做了12亿美元的高杠杆投资。

具体的投资内容比较烧脑,简单说是利比亚购买了花旗银行等6支股票的看涨期权,如果之后这些股票价格上涨,利比亚能够赚钱;但如果股价下跌,利比亚将损失这些资金。

结果不难想象,利比亚的投资血本无归。但高盛却在其中赚了3.5亿美元的期权费用,并且是在交易达成之初,就挣到了钱。

最扎心的是,利比亚在事后诉苦:我们其实没搞懂高盛说的这些投资,高盛也没有解释。“他们的北非地区销售经常送给我们化妆品和巧克力,给我们感觉是‘自己人’。

高盛通过“财技”变钱的本事,由来已久。2010后的欧洲债务危机,更是高盛布局的一场远超常人想象的大棋。

故事的开头是,2001年,希腊想加入富人俱乐部的欧元区,但是苦于达不到欧盟要求——预算赤字不能超过GDP的3%、负债率不超过GDP的60%。

这个时候高盛来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金融操作(将希腊发行的美元和日元债务通过互换协议以“历史汇率”换成欧元),凭空使得希腊的“账面债务”减少了2%,后者最终得以加入欧元区。

希腊在付给了高盛3亿美元的佣金后,干脆躺平了,反正那些“账面债务”很漂亮,而真正的债务付息时间被延长到了2037年。

再者说,那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希腊自己看不懂,也没人可以问,因为高盛要求他们不要把事情泄露给其他竞争对手。

事出反常,必有妖。

虽然账面数字变了,希腊的债务并不会因此消失。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撕掉了希腊的底裤。希腊只好站出来宣布,2009年的预算赤字和债务占GDP的比例将分别高达12.7%和113%

自己下的面,含着泪也得吃完。希腊经济彻底崩溃了,国内是一拨又一波的罢工,国外还得一笔又一笔地借款。

而精明的高盛,早已向一家德国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保险来转移风险,还利用自己的知情人地位,让旗下基金趁势做多CDS赚取暴利。

希腊不是最终目标。

遭受重创的还有整个欧盟,希腊这个“特洛伊木马”被高盛塞进欧元区,这场危机也最终演变为著名的欧债危机。欧元遭到大肆抛售,欧洲股市暴跌,人们一度担忧欧元区可能就此解体。

一些阴谋论认为,这是高盛与美国政府相互勾结,一手导演了这场重创欧洲的危机。事实真是这样吗?

从动机上来说,这么做对美国和高盛很有好处。当时,德意志银行等欧洲本土金融机构,是高盛在欧洲最大的竞争对手。欧盟国家尤其是德国,也跟美国处处不对付,而欧元作为世界第二大货币,对美元的地位形成了根本威胁!

法理上,顺理成章。

除了动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为能力

高盛也完全有能力在欧洲掀起这场风浪:

马里奥·德拉吉,2002~2005年间是负责欧洲事务的高盛副总裁,2011年开始执掌欧洲央行,此后长达9年。前意大利总理蒙蒂、现任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前德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伊辛......也都有高盛背景。

对此,英国《独立报》发出惊人之语:整个欧元区成了一个高盛集团的项目,难道高盛成了欧洲的新主人

但愿不是。

不论事实真相如何,高盛和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动作,都符合高盛和美国的利益。

并且,为了这个利益,任何东西都可以被牺牲。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经济飞速增长的中国,也早已引起了高盛的兴趣。

03

不得不承认,高盛很会玩国家心理战

“金砖四国”的概念,就是高盛的经济学家在2001年首次提出的,让很多国家都受用。

不得不说,美国国家力量加持之后的高盛,是站在全球高度玩游戏的,把国家当棋子。

不过,中国虽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但对金融的态度始终谨慎,尤其是对于境外资本。高盛作为一家外资投行,很难像在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进行类似的“骚操作”。

但是,高盛擅长“特洛伊木马”战术,也善于转移矛盾。

为了进入中国市场,高盛的传奇CEO保尔森亲自出马了。

保尔森在他的自传《与中国打交道:亲历一个新经济大国的崛起》一书中写道,高盛进入中国内地始于香港。

1992年,保尔森通过一位姓董的香港商人,让高盛参与投资了北京长安街1号的东方广场,持股13%。

两年后,保尔森在人民大会堂里宣布,“高盛北京代表处正式开业”,地址位于相隔不远的西城区金融大街7号。

进入中国市场后,高盛一度力挺中国。或者说,很了解中国文化,做了很多“政治正确”的事: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当时还是高盛董事总经理的胡祖六断言“人民币不会贬值”,力挺中国经济;1999年入世谈判,美国最后关头突然变卦,胡祖六又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抨击美国政府……

胡祖六,前高盛集团大中华区主席

保尔森自己,也在2000年担任了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顾问,并以高盛的名义捐赠250万美元。他还带着一家老小前往中国偏远的西南农村做志愿者,住着“20元一晚”的旅馆。

当然还有最为人津津乐道的2003年,保尔森不顾北京的非典疫情,成为非典中首个前往中国的跨国企业CEO。

患难之交,对中国人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作为回报,保尔森最终成了官方认证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如何冷静看待这个称谓呢?

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的老布什也曾对中国发起过制裁。在中国街头吃面的拜登也叫嚣要让我们“守规矩”。总之,奢望外国人对中国怀有善意,就是与虎谋皮。

当然,戴着“中国人民老朋友”帽子的高盛,在中国的业务顺利地开展起来了。

2004年12月13日,高盛与国内的高华证券设立了合资公司高盛高华,高盛持有合资的高盛高华33%股权,其余股权由高华证券持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高华证券,实际上是一家傀儡公司

它成立于2004年10月18日,股东包括联想控股(占25%)和方风雷等三人(持股75%),方风雷等三人的注册资本共计8.04亿人民币。几乎在同时,方风雷等三人向高盛借用国际商业贷款9775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也是8.04亿元!

是的,又是一波“特洛伊木马式”的骚操作。高盛成功地绕开了证监会此前“合资券商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为49%”的规定。要不是还有个联想,几乎实现了完全控股。而我们国家直到2020年,才放开券商外资持股的相关限制。

高!实在是高!高盛在2004年就利用高盛高华的全牌照,高盛在中国内地能做几乎所有的券商业务,包括一般合资券商不能涉及的A股经纪业务。

这意味着,年轻的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对高盛敞开了大门。而尚且稚嫩的中国企业,准备好面对高盛这条鲨鱼了吗?

04

谈起高盛与中国企业的故事,就绕不开中航油,也绕不开陈久霖

1997年,36岁的陈久霖被派往管理中国航油(新加坡)公司。当时,这家业务处于休眠状态的公司,只有他和一名助理,以及从总公司带来的16.8万美元。

那时公司没有业务,甚至连办公地点都没有。

然而,陈久霖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将中航油的净资产增加值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总资产近30亿美元。他个人也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入选“北大杰出校友”,他的年薪曾高达人民币2350万元

中航油这堪称奇迹的“起死回生”,陈久霖是如何做到的?

石油衍生品交易,我们不难看出端倪。

在2002年的年报显示,中航油凭投机交易开始疯狂盈利。陈久霖后来也在狱中说,最开始的时候,利润非常巨大——相当于当时的200万桶石油

在暴利的驱动下,陈久霖越陷越深,彻底迷上了这个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游戏。

金融市场总是善于教训,尤其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斤两的人。

2004年10月,陈久霖在石油期权交易中,给中航油累计造成损失达38.6亿人民币,公司宣告破产,他个人锒铛入狱。

事情的反转来得太快,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毕竟按照国家规定,中航油只被允许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做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交易,并不包括石油期权交易。而中航油自己也有严格的风控原则:损失超过20万美元必须报告给风险管理委员会,超过35万美元必须报告总裁,超过50万美元则必须斩仓

算下来,最终的亏损额足够够斩仓110次了,中航油的风控系统为何失灵?而陈久霖自己,也曾发出12封电邮让交易员斩仓,为什么就是无法斩仓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又是我们的老朋友高盛,这次又是它布了一个局。陈久霖只是一枚棋子。

高盛CEO大卫·所罗门

第一步,高盛旗下的杰瑞公司先以低价卖给中航油一个期权产品,让中航油肯定能赚到钱。面对这样的诱惑,陈久霖将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抛到脑后,他认为“身在海外并且受新加坡法律管辖”,公司进行投机交易很正常。

第二部,精于推销的高盛顺利地让中航油够买了另一个产品——展期三项式期权合约,这是一个比普通期权还要复杂多倍的金融衍生品。高盛嘴上说是为了给第一个产品对冲用的,实际上高盛自己充当了中航油的对手盘

第三步,按照这个衍生品的设定,油价下跌中航油获利,反之亦然。当油价从40多美元开始上涨的时候,中航油的账面上立刻出现了一笔580万美元的亏损,陈久霖想斩仓,但高盛建议“挪盘”(相当于补仓),出于对高盛专业性的信任,陈久霖照做了。

随着油价越涨越高,亏损越来越大,人性的弱点也被无限被地扩大,这时候想斩仓比从自己身上割一块肉都难。

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上百年的高盛知道,此时的陈久霖已经可以“任人摆布”了。高盛又找来日本三井住友银行,向中航油放债以补充保证金,陈久霖也接受了。

第四步,当油价最终超过55美元的时候,高盛知道该“收网”了,因为万一油价又跌回去,中航油不就扛住了吗?

日本的三井住友、英国的巴克莱资本开始猛催中航油的借款,高盛作为对手盘则开始“逼仓”。两下夹击之下陈久霖再也顶不住了,合约不断被强平,最终的损失达到了5.5亿美元,自己也锒铛入狱。

有的正面突破,有的侧面袭击、还有的内部干扰,美、日、英之间打得好配合!但如果把日本人和英国人的衣服扒开,里面藏着的还是高盛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中国企业却前仆后继地在金融衍生品上栽了跟头。

2018年12月27日,中石化股价突然大跌,市场传闻中石化下属的联合石化总经理陈波被撤职,原因是他在油价处于70美元以上的时候买入看涨期权,最终造成数十亿美金的亏损

而多个消息源显示,联合石化涉及的油品期货交易判断和衍生品选择,也受到了高盛很大的影响。

2020年的“原油宝”事件,给中国银行造成了90亿元的损失,很多客户甚至“倒欠”银行的钱,又一次凸显出中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的稚嫩。

据美国媒体报道,高盛则利用这个机会大赚了10亿美元。

更令人费解的是,尽管高盛某些程度上已经称得上是“臭名昭著”,但高盛在美国是“鬼”,在中国却是“神”。很多企业看到高盛入场,依然前仆后继地踏入圈套,东航、国航、中国远洋、深南电等公司纷纷中枪,损失惨重。

而高盛,也不满足于猎杀部分“人傻钱多”的企业,它对中国各行各业的“渗透”,更值得我们警惕。

在银行业,中国工商银行号称“宇宙第一大行”。但很少人知道高盛曾持有工行7%股份(目前已清仓,大赚72.8亿元)。

在金融市场,高盛甚至可以“呼风唤雨”。2010年11月,高盛发布了一份唱空A股的报告,立刻引发沪指162点的暴跌。2011年,高盛大笔减持工商银行,又引发外资做空潮,导致沪指连续两天暴跌,A股好不容易憋出来的一波反弹行情,被扼杀了。

房地产行业,高盛在2005年以1.076亿美元买下上海百腾大厦,成为上海当时最贵的一笔地产交易,此举直接拉抬了上海房价。另外,高盛还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持有多处地产。

在更多的行业,高盛凭借自己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地位,担任很多中国骨干企业走出去的顾问和承销商,涉及的中企包括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无一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龙头。

《环球时报》还在一篇文章中说,高盛掌握的经济信息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国家的水平。高盛对中国经济数据的预测,与国家统计部门事后发表的数据,经常出现惊人的一致,甚至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分毫不差!

你以为这就没了?高盛对中国人的了解,比我们以为的要多得多。中国人爱吃,尤其是猪肉,年人均消费达到了80斤,总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

实际上,高盛已经进入了中国的肉制品领域,同时入股了双汇和雨润两大行业巨头。2006年,高盛控股的罗特克斯公司以20.1亿元购得双汇集团国有产权,相当于高盛持持有双汇发展约31%股权(目前已减持至15%)。

这个有着国民记忆的火腿肠品牌,在很长时间内属于一家美国公司

不仅如此,高盛还斥资2—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试图收拢整条产业链。据称,高盛收购来的养猪场厂一般都是转手给他人承包,而自己只控制最为敏感的价格部分

的确,中国人对猪肉价格相当敏感,甚至中国经济的运行,也得看猪肉的“脸色”。过去两年的猪价飙升,几乎占到了CPI(消费物价指数)同期涨幅的2/3,而CPI指数又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当时,曾有经济学家高呼:别让猪肉绑架中国的货币政策!

以上已经足够细思极恐了,但高盛在中国猪肉产业的布局,再一次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高盛为什么要成为双汇的大股东?这个问题在2013年9月有了答案——双汇发展的母公司万州国际,宣布以71.2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

与其他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收购相比,这桩收购案成功地通过了美国的“安全审查”,而且出奇的顺利

为什么如此顺利?因为美国人是最大的赢家:

长期在破产边缘徘徊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得到了中国资金的输血;高盛等美国投行借此可以更方便地退出套现;美国的猪肉产品可以借此机会,大举进入广阔的中国市场。

给中国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双汇自己可能要面临严重的同业竞争问题,而如果美国猪肉大量涌入,会对中国的肉类产业造成冲击。

好一波骚操作,好大的一盘棋!这次连《人民网》都看不下去了,发文称双汇并购美国肉企,是高盛们的一场“阳谋”

尾声

这还不算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美国金融大鳄罗杰斯说,在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农产品。

有业内人士担心,继中国大豆沦陷之后,生猪养殖与猪肉正在成为外资的盘中餐,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的确如此,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各国死保农业底线、中国民众争相节约粮食的今天,高盛的所作所为尤其值得警惕!

高盛到底想在中国获得什么?恐怕还不仅仅是金钱。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盛?恐怕也不能当普通的跨国公司来看。

跨国公司起源于殖民时代的海上贸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

英国通过各种手段,将印度地盘上的其他国家,一一挤出。而东印度公司,则用了92年,实现了印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统一,成为了印度的实际控制者。

《泰晤士报》评论说:东印度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

100多年后,美国的跨国公司再次远渡重洋而来,又打着什么算盘?《人民日报》说得很直白了,“鲸吞中国经济的红利”。

警钟长鸣。

中国虽不是印度,也不能放任高盛成为东印度公司。后续,我们更应该敲打敲打国际金融巨头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