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夜大排档到夜宵送上门,从“日落而息”到24小时不打烊......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消费加速升级,中国夜间经济爆发。1月20日,由瞭望智库联合腾讯共同编写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从夜经济传播力、创新力、产业规模、商圈流量四个维度对目标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十个城市从50个评价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20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
重庆等入选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
2020年,由瞭望智库、腾讯成立课题组,在对夜经济城市进行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大数据等工具,从夜经济传播力、创新力、产业规模、商圈流量四个维度对目标城市进行重点分析,其指标权重分别为30%、30%、20%和20%。
城市夜经济传播力评价分成两块,包括官方媒体的传播指数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指数,从图文、短视频等内容上系统评价目标城市的夜经济传播影响力。综合数据分析,长沙、重庆、青岛、成都、广州、西安等为夜经济传播力第一梯队城市;上海、北京、深圳、武汉、南京等为夜经济传播力第二梯队城市;杭州、石家庄、济南、天津等为夜经济传播力第三梯队城市。
夜经济创新力主要是评价目标城市在政策、业态、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目标城市在机遇与挑战之下化危为机发展夜经济的能力和担当。综合数据分析,成都、青岛、长沙、重庆、北京等为夜经济创新力第一梯队城市;上海、武汉、西安、济南、广州、深圳等为夜经济创新力第二梯队城市;南京、天津、杭州、石家庄等为夜经济创新力第三梯队城市。
产业规模主要是结合夜购、夜食、夜宿、夜游、夜娱、夜读、夜健七大业态,综合比较目标城市在上述业态中的经营主体数量、从业人数、产值等经济指标。综合数据分析,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深圳等为夜经济产业规模第一梯队城市;广州、青岛、长沙、武汉等为夜经济产业规模第二梯队城市;南京、天津、杭州、石家庄等为夜经济产业规模第三梯队城市。
商圈流量主要是评价目标城市所辖商圈在一定时间内流通的消费者人数,包含各类消费者的总量、构成、层次、消费能力等指标的总和。综合数据分析,重庆、长沙、成都、北京、西安等为夜经济商圈流量第一梯队城市;上海、深圳、青岛、杭州、武汉、广州等为夜经济商圈流量第二梯队城市;济南、南京、厦门、合肥等为夜经济商圈流量第三梯队城市。
综合以上指标,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十个城市从50个评价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20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
2020年,疫情下的突围与创新,亦成为不少城市发展夜经济的关键词,多地从政策端不断发力,为夜经济发展提供切实支持,城市夜经济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和新活力。经课题组评定,成都、青岛、石家庄、长沙、武汉、呼和浩特六个城市成为夜经济创新城市。
与此同时,各地在助力夜经济发展的落地实践中,从场景到业态,从内容到形式,进一步丰富夜经济发展的内涵,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案例。各地发放消费券聚人气点燃夜经济、青岛打造“音乐酒吧一条街”力推国际时尚城建设、滦州古城“古城月下游”、青岛啤酒“啤酒+夜经济”重塑城市活力等项目被评为2020年夜经济创新案例。
夜经济成为撬动消费的“金钥匙”
消费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长久动力。2019年,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已连续六年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引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消费更是稳经济的重中之重。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全面促进消费。这对提振消费提出了更高要求。
《报告》认为,夜间经济是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消费、稳就业的重要载体。热气腾腾的夜间消费,激发了商业活力,在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20年,夜经济对促进消费更有着特别意义。
为贯彻中央促消费扩内需战略部署,在各地出台的新一轮促消费政策中,“培育夜经济”成为关键之举,成为各地撬动消费回暖的“金钥匙”。数据显示,2020年“五一”小长假,全国夜间消费金额占全天的29.92%。在重庆、长沙、成都等城市,夜间消费占比已经超过50%。
近两年来,随着各地夜经济发展加速提档升级,我国城市夜经济业态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不少城市通过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夜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同时,在“智治”上下功夫,以发展夜经济为抓手,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和活力再造,“点亮”高品质生活之城。
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基于中国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夜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突出文化、地域、民族要素,在文化领域做足、做够文章,赋予夜经济丰富的内涵。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繁荣夜经济离不开文化支撑。各地需要借鉴国内夜游文化发展较成熟地区的经验,在发展夜经济的过程中,系统梳理当地的文化渊源,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将这些内容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多样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让璀璨的地方文化照亮夜色,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形成雅俗共赏、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品牌,既有特色,又有温度,使之成为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视窗。
激励企业创新,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加快形成多元化、高品质商业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夜间消费需求。
具体来说,要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激发夜间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领域的消费需求,逐渐由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从而优化夜经济产业结构,推动地方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若干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进一步激发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从调研情况看,为最大程度利用现有条件,以下四类地区比较适合建设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一是文旅业态比较集中、基础较好、夜间消费市场比较活跃的商业街区;二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面积较大的文体商旅综合体;三是部分旅游景区,在合适的季节特别开设夜场;四是产业示范园区内的商业区域。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在公共交通、卫生、安全等方面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夜经济与城市治理的协调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夜经济发展环境。
真正的夜经济不仅是消费,更是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延伸和提升。随着夜间旅游、夜间消费的兴起,必然会带来电力、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压力,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治理水平。
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18点至22点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1/2。从政策层面上看,已有不少城市为促进夜间经济做出探索。截至2020年10月1日,各地出台夜间经济相关政策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82项。2020年前三季度,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
在控制疫情的同时,让更多的人参加夜生活,包括娱乐、餐饮、文体这些开放起来,对整个消费的提高,可以说比白天的消费还会大。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长江经济带(http://www.iic21.com/21cjjj/)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经济发展 专家给出四方面建议》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多部门正密集谋划 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钢铁行业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类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的文章
2021-04-29 经济带网发布了 《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未来十五年路线图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