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云南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圆满收官

10788
中国孵化器 2021-02-05 11:48 抢发第一评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云南省科技系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力推进疫情应急科研攻关,有效提升科技“三服务”实效性,加速壮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突出解决了一批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奋斗的姿态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的高分报表。云南省1项科技工作进入全国前五名。

    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圆满收官。

 

    科技经济融合催生发展新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比2015年增加6个百分点。2016—2019年,云南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7.52%,发布三七、天麻等中药材国际标准,首个国产十三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获批上市,2019年疫苗企业批签发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72户,高新技术企业销售收入达4450.66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接近8000户。围绕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建设“数字云南”开展技术创新,累计突破重大核心关键技术800余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540余个。清洁能源交易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均居全国第一位,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85%。研究开发了铝—空气电池、高性能微光像增强器、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超大3D打印钛合金复杂零件等重大创新产品,建成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座水力式升船机。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体系研究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选育出国内外独创的热带及亚热带高油玉米种质、第一个适应云南酸性黏重土壤的油橄榄砧木优良无性系,取得云上黑山羊、滇禾优615、“鲃优1号”等重大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增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科学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关键利器作用,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应急科研攻关,开发“新冠检测数计盒”系统和“云南抗疫情”大数据扫码登记系统,清瘟解热合剂和健体抗疫合剂在云南、湖北广泛使用并援助缅甸、老挝等国。科技扶贫取得重大性胜利,实现科技特派员对全省8502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澜沧科技扶贫模式成为全省扶贫攻坚样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自然资源时空信息基础支撑平台。科技创新在“九湖”水污染综合防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滇池、程海湖水质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全湖水质稳定在Ⅳ类。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发票、普洱茶溯源、工业大麻监管等领域试点应用。

 

    基础研究优势特色领域取得新突破。灵长类生物医学、天文、植物化学、生态学等重点领域基础研究优势进一步巩固,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成功实现月球激光测距,发布全国首个生物物种目录,首次发现寒武纪节肢动物化石中枢神经系统,利用体外培养的树鼩精原干细胞获得世界首只转基因树鼩,成功破解金丝猴适应高海拔环境遗传机制,复杂天然产物全合成研究取得新突破;国家植物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天元数学中心、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等重大科学研究基地(平台)落地云南。

 

    特色创新高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就。云南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云南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创新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昆明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浙江大学云南(红河)研究院、华为昆明软件云创新中心、云南省区块链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运行。滇中地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全省科技创新高地。临沧市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楚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玉溪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海县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已成为全省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实现翻番,从2015年的109.4亿元提高到2019年的220.05亿元,全国排名从23位提升到19位,复合增率达19%,年均增速全国排第4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61件提高到2.85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从13.14人年提高到19.12人年。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从52.82亿元增长至82.82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5%提高到49.6%。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3.29%提高到2018年的5.15%。

 

    创新生态更加完善。成立云南省科技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省科技各领域工作的指导和协调。持续深化科技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机构及人员更大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科技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科技项目更加聚焦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数字经济等领域,探索实施“揭榜挂帅制”、应急攻关等项目组织管理方式。综合运用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引导、后补助、创新券等方式助力创新创业,“科创贷”工作取得突破。《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实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围绕收入分配、“三评”改革、科技奖励、研发经费投入引导、优化科研管理、科研诚信、科技管理廉政风险防控等出台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全社会创新环境持续改善。

 

    科技人才初具规模。“十三五”期间,增选“两院”院士4位;选拔培养科技领军人才17位;培育创新团队132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6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635位。全省累计入选国家科技领军人才55位;引进高端外国专家60人;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408个,服务范围实现州(市)全覆盖。

 

    科技开放合作为创新发展赋能。沪滇、京滇、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科技入滇”撬动全国优势资源和创新力量助力云南发展,成功打造院士专家团队入滇“服务群”。启动实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落地云南,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中一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等20余个创新合作平台,与科技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五年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创新强省工作导向,创新首位战略落地落实;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着力强化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云南特色;集中精力“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促进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全省科技创新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回顾过去5年的探索实践,深刻认识到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科技工作的根本保证;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四个面向”是科技布局的基本要求;深化改革是科技发展的根本途径;系统观念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方法。

 

    进入“十四五”,是云南科技创新的新起点,新征程,新阶段。云南省科技厅将对标浙江等先进省份地区,对表全省发展中的创新短板,尤其是云南科技如何支撑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精准支撑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把找准云南科技创新新形势下的定位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新起点,把赋予云南科技创新精准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作为云南科技发展的新征程,把深化云南科技创新的内涵作为云南科技创新的新阶段。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作为云南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的总指引,坚决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确保科技创新强有力支撑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精准及时落地。

 

    一是着力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聚焦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数字云南”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开展“科技补短板强支撑”行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专项,实施绿色铝材、绿色硅材、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种业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在特色和重点领域实现一批技术突破,形成一批重大技术成果。

 

    二是着力打造云南战略科技力量。按照“小切口、深研究、真管用”原则,在合金铝、植物提取物与健康产品、贵金属材料、烟草、以现代种业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等领域,高水平建设云南实验室。启动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景东120米脉冲星射电望远镜研制、滇中新型锂资源科研勘查与前期研究等重点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三是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开展领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省科技厅与行业领军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工作会商机制,帮助企业解决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项目、平台和人才等问题。支持领军企业实行“揭榜挂帅制”等方式解决企业核心关键技术。支持领军企业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启动高新技术企业“三倍增”行动计划,引导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发源地,健全“小升高”、“高变强”、“强上市”三级培育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

 

    四是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全力导入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为重点的创新资源,深入推进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交流合作,引入高水平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加强院士专家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大力推动科技合作项目落地取得实效。继续推动厅州(市)会商工作。落实好关于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实施意见,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科技园区等,开展技术转移,推动“科技出滇”,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着力建设一流创新生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大力推行“揭榜挂帅制”。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稳步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抓好《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贯彻落实,加强云南省技术市场建设,提高成果转化应用效率。建立省、州(市)、县各级政府科技投入协同机制,放大财政资金对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杠杆效应。完善金融支持创新政策,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科技伦理工作体系、作风学风建设体系,加强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建设,深入推进“三评”改革。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科技系统将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忠诚担当务实清廉”的科技铁军;加强作风建设,全面实施“三服务”2.0版;加强“清廉科技”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坚强保证,以科技创新的优异成绩献礼建党100周年!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