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小米造车,雷军的被迫而战

6681
钛媒体 App 2021-03-31 09:45 抢发第一评

这个被传闻了许久的“事实”,终于被官宣了,小米汽车要来了。

虽然昨当天晚上的发布会,雷军的演讲有些煽情,但耐心听到最后却被触动了。

1969年出生的雷军,已年过五十,在本是一个可以考虑退休的年龄,雷军选择了再次从零开始,为小米汽车而战。

与当年李斌、何小鹏、李想下场造车时的热血澎湃不同,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显得更为谨慎和理智,更像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流中,被卷进去的一位战士,不得已进入,但只要入场了,就要为它全力以赴而战。

从3月30 日下午,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开始,关于小米造车的消息,就在朋友圈中刷屏。

身边的朋友、相关的汽车行业群,也都在热议小米将会如何造车,各种猜测都有,有人认为小米将会从车机先开始,也有人认为小米会选择代工厂,长城汽车或比亚迪可能会是代工最好选择。

所有的猜测,都在等待晚上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的揭晓,不过,雷军让大家失望了,并未公布关于造车细节的事情,对于大家想知道的,小米会如何造车、造什么样、代工还是自建工厂,雷军都没有回答。

雷军只是分享了造车立项前后的纠结,以及他人生经历中的三次蜕变,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都是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的巨大翻新。

在谈到要不要造车,雷军直言第一感觉是很抗拒的,造车这个很时髦的话题,这些年来,在小米的高管会上偶尔也讨论过,但直到今年1月15日,应董事会要求,小米才开始认真研究电动汽车行业。

在过去的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进行了极为严谨详尽的调研与论证,最终才做出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对于雷军而言,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是一段极为艰难的日子,因为小米又将迎接一次新的蜕变。

所有的蜕变,都需要勇气,因为蜕变是疼痛。走出舒适区,进入全新的领域,一切从0到1再来一遍,这对于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被迫而战

在这个时代的大浪潮面前,小米将何去何从?同行都在造车,如果你不造车,会不会落伍?智能生态会不会车跟手机是一件事?这是雷军的思考,想明白这些,才能真正接受要造车这件事。

目前,手机市场出货量已接近天花板,厮杀激烈。

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全年出货量为3.08亿,比4年前减少近一半。

虽然小米已进入全球前三,但同样面临着向上增长的瓶颈,而寻找新出口,就势在必行了。

正如智能手机占据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智能汽车极有可能成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

对于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而言,如果下一个风口真的是智能电动汽车,那么选择顺势而为,也是明智之举。

再加上政策支持。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

也就是说,接下来五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以上。而目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汽车总销量的5%左右。

规模超过两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吸引着由科技互联网公司组成的第三方造车新势力,成为他们开辟新增长空间的重要战场。

在政策上,我国“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长期战略定位,并提供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扶持。

各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支持新造车项目:2016年常州武进高新区5000万元投资理想汽车;2018 年上海市政府引进了特斯拉;2020年合肥市政府70亿元投资蔚来汽车;2021年,珠海国资通过格力集团和华发集团向Faraday Future投资20亿……

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之下,再加上小米董事会的支持,造车这件事,小米好像不做不行,雷军也不得不重新全面去审视造车这件事。

另外,有行业认人士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时间窗口,已经非常有限,今年明年是关键,错过了就没有多少机会了。”

因此,小米选择在当下官宣造车立项,也算是踏在了最好的时间点上,虽然相对有点晚,但至少造车新势力踩过的坑,或许会不再踩。

虽然雷军将小米选择造车原因,归结于米粉的支持,但不管怎么看,这都像是各种因素叠加而来的被迫而战。

造车小米亏得起

早在2013年,雷军曾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并成为特斯拉车主。当时,他认为,马斯克造特斯拉和小米一样,“也是软件、硬件加互联网,铁人三项”,电动车不新鲜,最重要的是应用了智能系统,而智能化是小米的优势之一。

为什么小米能够造成车?雷军在自问自答中表示,因为小米对硬件、对互联网都很懂。

一位行业人士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称,“小米C端的用户量以及IOT生态链,是它造车的最大优势。”

不过,该行业人士也坦言,“这个市场品牌已经很多了,不管是谁要最后胜出都非常的难。”

除此之外,小米造车有什么?雷军底气十足地说,“有钱,亏得起。”

根据最新的财报显示,小米在2020年全年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全年营收2459亿元,现金储备1080亿元。

有钱就有底气,有钱就敢在造车这件事上保持长期投入的心态。

因此,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要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同时,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CEO,亲自带队出战。

雷军在发布会上,解释了为何造车这件事要用全资的模式来干,主要是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完整的智能生态,全资模式可以所有的钱都是小米自己出。

这种模式的最大好处在于不会被资本所牵制,小米可以完全自己掌控造车的节奏,对小米汽车有完全的话语权。

不差钱的雷军,在发布会上也凡尔赛了一把。

他说,在这两三个小时里面,非常多投资行业的朋友们给他发了很大量的信息,都在问有没有投资的机会。其实在过去的两个半月的时间里面,也有不少投资业大佬提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的方案。

雷军认为,只有和手机和生态链,把这些产品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体验。

总结来说,小米造车除了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还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有最好的智能生态。而这些都是小米造车的底气和实力。

造车路漫漫

有人说,智能汽车是一部大手机装了4个轮子。这种说法,有点像当年李书福选择造车时说的“汽车就是一个沙发加4个轮子。”

这种形象的比喻,一方面显现出的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一种对造车的乐观态度;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造车难度的低估。

对于造车这件事,雷军非常清醒和理智,他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汽车工业非常复杂,投入巨大无比,动辄就是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而且周期特别长,至少要干三五年才能见效,弄得不好就很容易翻船,掉到坑里去。

作为外行,想搞懂这些绝非易事。但雷军也绝非完全的外行。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蔚来;2016年和2019年,顺为资本两次投资小鹏;2020年4月,小米又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多次在汽车领域的投资,让雷军早以看清楚造车到底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这也是他之前迟迟未能下定决心去亲自造车的一个原因。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也必然意味着将面临更多挑战。

就拿找代工厂来说,相比做手机,造车想找个代工厂没有那么容易。手机厂商想要独资造车,对于代工厂的选择就需要做诸多考量。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直言,“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小米还未透露,是选择代工模式还是自建工厂模式。但从过去的做手机以及智能硬件经历来看,小米选择代工模式的可能性最大。

但不管如何,对于小米造车这件事,朋友圈中的诸多好友都持看好,他们给出的原因基本都是,“看好雷军这个人,他做啥都会成功”,“在过去11年里,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的产品,也一定能造出好车来”,甚至还有网友调侃,“小米汽车,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造车路漫漫,相信当下的雷军已经做好了准备,期待,小米汽车早日到来!

最后以雷军演讲的话收尾:

我决定了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在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全新的征程。

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我们是一个新兵,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但是我们有如饥似渴的学习能力。我们有这么多优秀的工程师,而且我们愿意投入足够长的时间,我相信总有一天小米汽车一定会成功,只要大家愿意等,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尽早的把小米汽车拿到大家面前来。(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张敏)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