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国潮音乐节再传跳票 是平台问题,还是另有真相?

6114

作者:夏天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近日有网友爆料,即将于2021年5月1日至5月4日在上海森兰绿地举办的2021国潮音乐节嘉年华上海站,在售票过程中存在“跳票”问题,主要集中在网友本来想买5月4日的票,最终却发现购买的是5月1日的票,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大麦、猫眼、票星球、秀动等多家售票平台同时遭遇了相同的投诉。

然而,事发不久,国潮音乐节官方微博账号就发布了声明,表示主办方第一时间就与各售票平台进行了沟通,各平台均表示,该项目在售票期间,售票系统一直很稳定,未出现所说的情况,并且同时附上了四家票务平台盖章的系统自查结果说明函件。主办方通过微博表示,“请勿传播‘跳票’等不实信息,否则将依法追究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鉴于部分用户反映“同一身份信息在多家平台重复购票”或“信息误填、错填”等用户自身原因希望退票,主办方声明中给出了收取10%退票费正常退票的方案,但是对于“跳票”的指责,明确予以了否认。

买卖双方两种说法截然不同,究竟谁在说谎?

多个平台同一项目出现问题,可能性有多大?

这并不是“国潮”音乐节第一次传出“跳票”,2020年10月国潮音乐节举办前夕,网上也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大麦、猫眼、票星球等三家平台购买上海国潮音乐嘉年华门票时,上述三家平台同时出现了系统“跳票”问题,明明购买10月3日688元的票,付款后却变成了10月1日的票,用户诉求是将到手的1号的票,换成4号的票,在平台明确回复系统运行稳定,不予换票之后,开始要求退票。

对此,GPLP犀牛财经当时就已做过报道,一方面,消费者权益必须受到重视,但另一方面,当时采访过程中,就有业内人士提到,三个平台分属不同公司,系统也是独立开发的,在同一天、同一个项目上发生同一个漏洞且达200-300起的概率非常小,同时,在上一次的事件中,GPLP犀牛财经发现,在微博上维权的绝大多数用户为时下当红的某位说唱歌手偶像的粉丝,而该歌手也参与了上海国潮音乐嘉年华的演出,就在10月3日的场次。

时隔半年,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售票平台数量从三个变成四个,按说概率应进一步降低。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歌手同样出现在本次音乐节5月4号的场次当中。这并不能说明问题来自于歌手的粉丝,但是足以表明,同样是国潮音乐节,4号的场次热度比其他场次更高,门票更加抢手。此外,3日场次中包含了另一位极具流量的男明星,因此3号的场次热度也明显高于1-2号,3日、4日的场次在开售后不久即告售罄,但1-2号场次在大麦平台上,截至今天(4月26日)仍有余票。

从要求换票到退票,诉求改变存在疑点

按照时间线浏览微博、黑猫投诉等公开平台,发现,用户的诉求并不一直都是“退票”,最初,有不少需求是换票,或者信息填错要求修改个人信息,随着主办方和各平台明确了不予退换后,诉求逐步集中为退票。4月17日晚上20点,主办方发布声明开始落实收取手续费情况下的退票,此后各个网络平台上关于此事的投诉量迅速减少。

对于上述现象,采访了业内人士,获得了两种看法。

一方面,假如确实存在“跳票”,用户第一反应是要求换票,在明确不行的情况下,要求退票弥补损失,是非常正常的。但对于“填错个人信息要求修改”这一情况,在下单步骤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出现较大量的观众填错信息,比较不符合常理。

但是,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存在,假如各大平台确实没有出现集体“跳票”,那么在热门场次售罄之后,买相对冷门的场次,以票务系统问题为由换取热门场次,似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而在主办方坚持不换票后,提出退票需求,及时止损,这种做法也是可能的。至于填错个人信息要求修改,则很有可能是门票所有权易主的关键过程。

实际情况究竟是哪一种,仅凭公开信息难以判断。但是在调查和采访过程中发现,无论是投诉人还是票务平台,都表示有充分的证据,并且必要时愿意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

演出退票难,行业乱象抬高交易互信成本

GPLP犀牛财经发现,在黑猫投诉上,演出票不能退引发的投诉量常年居高不下,是一个老问题。经过采访,发现在这一个过程中,大麦等票务平台扮演的是执行角色,具体项目的退改取决于主办方,平台则应尽到充分告知的义务,在订单页面明确标示退改规则,比如此次国潮音乐节,大麦在商品详情页面做了“特别提醒”,告知用户不要用同一证件在多个平台抢票,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虽然这一做法仍没能避免很多用户以一证多票为由要求退票的情况出现。

由此看来,是否退改,决定权在于主办方。那么,主办方为什么都如此默契地拒绝退改呢? 不仅如此,整个行业还一再升级安保措施,实名认证、一证一票、人脸识别,不仅投入大量成本,也给观众增加了负担。对此,知情人士表示,主办方何尝不想最大程度的提升用户体验、给用户方便呢?然而市场里存在的一些乱象,让主办方无可奈何。

为了更加清楚的探明这一长期发生的行业问题背后的故事,GPLP犀牛财经找了一名演出行业的业内人士,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音乐节、演唱会的购票持续遭遇着市场乱象的困扰。

“各大火爆的音乐节和演唱会,往往会吸引很多‘非观看演出购票者’参与,他们虽然不看演出,但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囤票的,再将囤积的票品高价售卖。售卖不出去的票品,再想尽一切办法退票。”该业内人士表示说。

2021年4月16日,电视剧《山河令》主题演唱会正式开始售票,14秒售罄。大量粉丝感叹,“点进去就没了,还没参与就结束了!”即使演唱会是实名制购票,每人购票数量都有限制,也阻挡不了门票快速售罄。

但在门票14秒快速售罄的背后,真的是所有的门票都卖给了粉丝和想看演唱会的观众了吗?

2021年4月15日,澎湃新闻报道,其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了数个“山河令演唱会代抢”的链接,代抢费用在1800元至3000元一张(不包含票面价格)。甚至有商家表示,“千人团队和机器同时抢票,抢不到全款退。”

“他们通常找一帮学生或者其他人,在票品发售时,利用其身份信息大量原价购票囤票,火爆的场次和日期会被优先售出,卖不出去的场次和日期再想尽一切办法退票。”该业内人士表示。

票搞到手了,如何入场也只是方法问题,一场火爆的演唱会开场前夕,门口总是会有很多手握大量身份证的人员扎堆聚集。该业内人士还表示:“甚至有些粉丝在买不到票的情况下,还有长期合作的非官方购买渠道。”

部分大学生也会加入一些所谓的“兼职”微信群,在利益的诱惑下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必要的时候还会在演唱会门口帮人刷脸入场,以赚取所谓的“兼职”酬劳。而这些酬劳对于倒票取得的利润,简直是九牛一毛。

不仅如此,有资料显示,经过多年发展,该群体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组织体系,有人负责接应供票,有人负责发布信息,有人专门负责退票。

打击市场乱象,才根本上解决消费者的困扰

国潮音乐节究竟有没有“跳票”,仅凭公开信息难以判断,但是,整个行业因为市场乱象,交易成本被迫抬高,主办方和观众之间无法充分互信,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采用一律不可退换的方式避免损失,也是无奈之举。

采访过程中,对于用户的退票需求,主办方也并非完全“一刀切”,在微博、黑猫投诉等平台,有用户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出省,要求退掉早前买好的外地演出票,在提交所在单位不准员工出省的函件后,主办方便提供了退票的便利。有用户评论认为,这一做法让用户自证清白非常麻烦,情绪上难以接受,但从主办方和票务平台的角度看,可能已是当前比较可行的做法之一。

因此,比起讨论是否“跳票”,更重要的是呼吁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市场的健康发展,打击乱象,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根本上解决消费者困扰,让退票容易起来。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