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发布了《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这一举措不仅在国内高校中尚属首次,而且还被外界称为“史上最严AI禁令”。禁止答辩委员和评审专家使用AI工具进行评审,以及对于涉及保密内容的论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传数据和图片到AI平台。除了“六个禁止”,《规定》还要求学生在使用AI工具时,必须在本科毕业论文承诺书中明确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的名称、版本号等详细信息,并保留AI工具处理之前的相关重要材料,以便指导老师或评审专家进行检查和质询。许多网友大力支持复旦大学的做法,他们表示,“当前论文写作领域 AI 滥用现象泛滥成灾,严重侵蚀学术诚信的根基”。论文AI滥用的例子值得一提的,就有去年的midjourney图片事件。
2024年3月,有人发现,在一篇医学论文的下面,作者竟然使用了midjourney工具为文章配图,并且图片中错漏百出。
就连黄仁勋也在一次访谈中表示“AI对论文创作没有帮助”然而,在高校师生广泛应用 AI 工具已渐成趋势的大背景下,部分师生则认为此番规定有些矫枉过正。上海一所高校的教师表示,AI并不能凭空产生内容,学生即使用AI来写作业和论文,也需要给出关键词和自己的核心观点,“AI只是起到了将原始想法丰富成文的工具性作用,没有什么坏处”。事实上,复旦大学推出这一所谓“禁令”并非如媒体炒作那样对AI“一刀切”,在发布《规定》的同时本身也在积极推进多项拥抱 AI 的改革措施。例如,复旦大学预计在2024—2025 学年开设至少 100 门“AI 大课”,全力实现 AI 教育的“三个渗透率 100%”,旨在提升学生对 AI 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学术与职业需求。并且,《规定》也明确了 AI 工具的可使用范围,即在指导教师许可且生成内容不影响对学生创新能力评估的前提下,学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运用 AI 工具,这体现了规定的灵活性与合理性。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也强调,制定此规定并非全然禁止学生使用 AI 工具,而是期望在合理范围内引导学生正确利用 AI 提升文献检索和图表制作效率,同时坚决捍卫数据的原创性。中国传媒大学本科生院下发了《关于加强2024年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人工智能管理的通知》,并由多个学院出台了规定细则。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向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其自查自纠,同时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尽管高校纷纷出台相关规定,但多位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专家坦言,目前相关检测工作仍存在难度。现存的AI检测工具虽能识别某些AI生成的文本,但无法准确判断所有特征。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