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咖门,编辑|居居
覆盖3000家店、单店最高可日出150杯咖啡。
这不是一个连锁咖啡品牌,而是CoCo都可的咖啡产品线CoCo café。
截至2020年底,中国咖啡馆数量有10.8万家;但粗略估算,卖咖啡的茶饮店、便利店等,已经接近5万家。
益禾堂的部分门店,靠卖咖啡一年有15万的销售增量。
这或许是中国现磨咖啡最大的一笔生意。
咖啡馆之外,有多少地方可以喝到一杯现磨咖啡?
2019年2月,CoCo都可的咖啡产品线——CoCo café ,覆盖1500家店;时隔2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3000家了。
作为茶饮店较早布局咖啡赛道的品牌,CoCo café 产品线的成绩也可圈可点。
“去年,我们门店咖啡的销售占比有8%,今年的目标是逐渐增长到15%,而且大部分是非茶饮的增量人群。” CoCo Café主理人张仲仑表示。
在CoCo都可一些二线市场,部分门店的咖啡产品节假日出杯量,已经达到了150杯,相当于一家小咖啡馆。
“未来所有新开门店都会上咖啡产品线。今年,我们计划在每个城市挑选150平以上的门店,做咖啡体验店。”张仲仑告诉我。
茶饮店之外,喝咖啡还有一个新去处——
Seesaw的mini店型,则是从精品咖啡馆走出来的“外带式咖啡”。
今年年初,全国首家Seesaw mini店在南京国金中心(新鸿基IFC)正式亮相。公开报道显示,这家面积仅有25平的店,首月单日出杯量最高达到450杯。
Seesaw联合创始人吴晓梅表示:“在南京店之前,我们早已在上海做过类似店型的测试,写字楼店,50平的面积,客单价高于星巴克,日均出杯量维持在200杯左右。”
目前已经有3家mini店开出。吴晓梅分析,未来开在超甲级写字楼大堂、面积不超过50㎡、没有座位、不提供餐食和手冲、即买即走的Mini店,也是Seesaw在大店、主题店之外,满足效率的一种新店型。
茶饮店、精品咖啡店之外,“咖啡走出咖啡馆”的生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上。
据德勤中国和穆棉资本发布的一份《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报告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咖啡馆数量有10.8万家。
但如果我们把“非咖啡馆但售卖咖啡产品”的门店粗略统计一下,会发现至少有接近5万家——
近两年,茶饮、烘焙、酒店、加油站等业态,都在入局咖啡生意。
其中规模体量最大的是茶饮店咖啡:
益禾堂在广州的一些门店,单店咖啡日出杯量已经达到40杯,意味着一家店依靠咖啡一年可能会有15万的销售增量。
更大手笔入局的是快餐品牌:
麦当劳去年25亿投资麦咖啡,1000万杯免费送,咖啡门店迅速拓展到了1600家,预计年底达到2000家。
肯德基也已在咖啡上收获增长,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屈翠容曾在公开采访中透露,“我们主要的增长品类,包括早餐、咖啡、甜点和外卖,已经占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线下巨头跑马圈地,线上咖啡也激战正酣:
三顿半、隅田川、永璞、时萃、连咖啡等品牌,在冻干粉、挂耳包、咖啡液等细分赛道上,分别抢占着属于自己的标签。
从2017年开始,“小蓝杯,谁不爱”频繁出现在写字楼电梯间,随着瑞幸的高调入局,咖啡触及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一场有关于平价咖啡的消费“教育”悄然形成。
而在写字楼、居民区的另一侧,还有一波更大的咖啡力量,已经蔚然成荫。
便利店在字楼、社区、商场、拐角处处可见,遍布人们生活的各种场景,有近距离触达消费者的优势。
国内较早做便利店咖啡的全家,推出湃客咖啡,覆盖90%的门店,2019年销量就已经突破1亿杯,这两年从品牌形象到产品、营销等轮番升级,做精品化转型。
便利蜂也推出了自己的“蜂质选咖啡”,咖啡豆选用Lavazza的,牛奶使用950ML装21元的明治牛奶,不惜成本提升品质。
得益于咖啡的提神功能,加油站渠道是“刚需中的刚需”。
易捷便利店在2019年高调推出易捷咖啡。中石化的昆仑好客,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咖啡学院,研发的现萃RTD咖啡、小罐冻干咖啡已经在2万多家门店铺货,现磨咖啡业务,已经在全国200多家门店铺设。
虽然目前体量还只有几百家,但要知道,易捷+昆仑好客的便利店,全国门店数超过4万家,具备咖啡快速扩张的硬件、场景、刚需人群。
不管是在小区门口,还是公司楼下,亦或是旅行途中,你都能随时随地都买到一杯平价又新鲜的咖啡。
巴尔扎克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但曾说“三万杯咖啡是我一生的句点”。
这像是脑力劳动者的一个现实写照。特别是现代都市上班族,需要注意力完成每天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摄入一定量的咖啡因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刚需。
当这份刚需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买得起、买得到,规模就会越来越大。
每天必须1~2杯咖啡的ViVi,是一位典型的北京白领,“我咖啡上瘾,一天要1~2杯。这是刚需,零售咖啡、便利店、快餐店的咖啡,需要时都会来一杯。”
“休闲的时候,我一定会找创意咖啡店去体验,只有独立咖啡师,才能展现好豆子好咖啡。”
最近,Vivi还迷上了自己买豆子,拼配成自己喜欢的味道,在家做挂耳。
Vivi的想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咖啡受众——没有人天天约会,也没有人天天社交,但对咖啡的需求,可能每天都不会少。
走出咖啡馆的咖啡,变成一杯不需要拍照炫耀的日常饮料,从社交属性回归到功能属性,真正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
这么多非咖啡业态的咖啡售卖者入场,对线下10万家咖啡馆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在2015~2020年5年时间里,中国咖啡消费正以每年15%的速度成长,远高于世界2%的平均增速。
而在这之中,现磨咖啡市场占比份额不到2成,绝大部分仍为速溶咖啡市场。
根据极光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我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增速分别为 28.5%、23.5%、37.3%和25.4%,比咖啡市场的总体增速高出2%~9%。
即使我们已经觉得“遍地咖啡馆”,但现磨咖啡还是一个新兴行业,增量市场还很大,现阶段“没有竞品只有友商”。
还有相当比例的用户不懂咖啡,而教育用户,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更多力量的加入。
“我挺希望有人愿意卖咖啡,蜜雪冰城、CoCo卖咖啡我很欢迎,本质上,都是在做大这个市场。”蓝莲咖啡老板熊棘表示。
不管是茶饮店还是便利店,亦或是餐饮店的咖啡,都带来了更多成熟的商业思考,更新鲜的产品,更有话题度的营销模式。
正如创意咖啡这两年的风靡,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新茶饮的玩法。
“其他行业进入到咖啡产业里,就会倒逼着咖啡馆去改变自己。”阿布阿布咖啡馆老板武钰峰分析。
“从咖啡馆的角度来讲,大家也不要被吓倒,坚持做好自己的产品,同时顺应这个市场的变化,思考怎么去和这些新势力做出来差异化,让消费者继续支持你。”
而门店端的改变,也会带来整个产业的升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星巴克之父舒尔茨,在创立星巴克之初,取名II Giornale,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天天、日常的”,也被称为“天天咖啡”。
舒尔茨当时商业模式基础是,“天天咖啡”将会成为西雅图大众的日常消费,并最终复制到其他城市。
对国内的咖啡入局者来说,咖啡大众化普及,还有四大门槛:
设备成本能不能有效地降低
运营策略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能否在速度上持续跑过所有对手、形成规模壁垒
连锁店也能做出好咖啡的市场认知能否普及?
迈过这4大门槛,最终会如青岛TAYA CAFÉ老板所说:
未来,便宜还会更便宜,方便还会更方便,最后人们还是需要咖啡馆。
继茶叶之后,中国也会变成一个成熟的咖啡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