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美股研究社
近期,网易云音乐和京东物流的接连上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互联网大厂都在分拆业务,单独上市。但是纵观美国巨头FAAMG,不但没有走上分拆之路,反而大手笔砸钱开展并购。
为何中美两国的企业有这样的差异?分拆与不分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5月26日,网易宣布计划分拆网易云音乐业务,将在港股独立上市。这意味着腾讯音乐和网易云将展开巨头争霸时代。
除了网易云之外,2019年10月,网易分拆的网易有道于纽交所上市。在此之前的2016年,网易分拆新闻业务融资3亿美元,计划分拆后专注于核心的在线游戏业务。
就在前不久,京东物流也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5月28日在港上市。京东物流正式开启港股IPO征程之后,京东集团的分拆上市大计成功了三个——另外两家是京东健康和京东数科。
京东健康在2020年12月8日登录港交所,上市大涨超过40%,京东数科今年年初寻求A股科创板上市,但受到政策收紧的影响暂缓IPO计划。
分拆上市,在我国互联网大厂里只是基本操作,十分常见。
2012年,阿里将支付宝从体系内分拆,2020年蚂蚁集团通过科创板上市申请,虽然目前暂时被搁置;
2014年3月,从新浪拆分出来的新浪微博赴美递交招股书,成功上市;
2016年7月,腾讯旗下QQ音乐与海洋音乐合并成立新的音乐集团腾讯音乐,合并并独立分拆后,腾讯音乐于2018年12月成功登陆纽交所。
2017年11月,从搜狐分拆出来7年之久的搜狗,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张朝阳当初分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搜狗上市。除了搜狗以外,搜狐还有一家分拆上市的公司——2009年上市的畅游。
与搜狗上市差不多的时间节点,腾讯分拆阅文集团在港上市,这是我国最大的网上文学平台。
2018年,中国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医疗板块平安好医生独立在港股上市。
近几年字节跳动也分拆了抖音,百度方面也在计划分拆小度和百度网盘,小米也计划分拆小米金融,都是为IPO做准备......
案例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为何中概股企业都喜欢将业务分拆上市?如何看待分拆上市的现象?
美股研究社认为,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的大厂,早已进入分拆上市的浪潮。他们选择分拆业务并公开上市,吸引更多资本来扩张规模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
第一,从这些分拆的公司来看,基本都是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与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特点分不开的。互联网业务迭代和扩张的速度非常快,时刻都在发生改变,集团整体的组织架构已经不能满足各个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二,分拆子公司带来的市场机会,比不分拆要大很多。比如阿里巴巴分拆蚂蚁金服,不仅仅能够做自家电商体系的生意,还可以开展更多业务,比如支付宝不仅仅是作为淘宝天猫购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增加理财、基金、保险等多项业务,面向的是更广阔的的交易市场。
而如果不分拆,在阿里巴巴原本的组织架构里是看不到蚂蚁集团在数字金融科技领域大展身手的。
第三,有些集团原业务与子业务的联系相对松散,比如说新浪与新浪微博,腾讯与腾讯音乐,中国平安与平安好医生这一类,子业务并不是为了支持原有业务运营而创建的,他们是集团战略部署后的创新业务。所以分拆之后能更好的独立运营。
以微博为例,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在2014年微博上市之初解释分拆上市的原因:“微博独立上市后有了独立评估体系,新浪可以腾出手来重新规划新浪网的发展。”
分拆后,新浪与微博在多个层面进行了切割,微博有了更加灵活的运营体系,也能够基于产品特点充分挖掘潜力。
同样的,网易分拆网易有道,是因为有道专注于在线教育,与网易的游戏、电商、音乐业务都存在差异,分拆独立后,网易有道可以针对教育行业特点构建更适应的管理风格和组织架构。网易云音乐也是同理。
第四,从资本市场来看,规则调整和政策红利是良好的催化剂,比如A股的科创板还有正在推进中的注册制,港股方面也调整了三类新经济公司进入IPO范畴等, 政策暖风的有效刺激,让科技公司加速拥抱资本市场,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意图分拆的原因很多,而分拆给这些公司带来的好处也不少。
其一,分拆上市之后,对于子业务来说,可以建立独立的融资渠道,享受资本市场红利,外部股东往往也会成为业务合作伙伴,有助于增强子业务作为独立主体的竞争力,能够更好地发展。并且子业务独立出来后,更有利于团队管理。
其二,分拆能够推动整体市值的上升。分拆前,资本市场对集团的估值是基于整体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但在分拆后,估值会增加对子公司发展潜力的评判。
比如京东,每一次子业务分拆上市有新的进展,母公司京东集团都要迎来一波上涨。
2014年新浪微博上市,微博的市值达到41.18亿美元,甚至超过新浪的37.78亿美元。如今微博的市值已经是新浪的4倍。
阿里健康于2014年上市,其市值从1002亿港元增加至3176亿港元。2020年京东健康股价在上市首日上涨超过40%,市值突破3100亿港元,一举超过阿里健康。
因此,总体来看,子公司与母公司形成共振,分拆上市之后估值联动,最终都反映到控股股东集团的整体市值上,所以集团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并且,对于背后参与投资的资本机构来说,也能分享收益。
另外,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可以让投资者有更多追求优质标的的机会和获益的可能性。目前,京东物流的总市值已经约等于“通达系”(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的总和。京东物流在物流领域就是优质资产。
对比之下,美国的互联网巨头仿佛走向了天平的另一端,不但不分拆,反而在积极并购扩张。
去年疫情带来全球经济的衰退,小企业破产出局,但FAAMG却在迅速扩张,加快投资并购的步伐。
去年5月,Facebook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一家GIF动画公司,它还在建立一个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投资有前景的初创公司。去年6月Facebook投资了东南亚的一款“超级APP”Gojek。此前不久,Facebook向印度电信巨头Reliance Jio投资了57亿美元。
苹果去年至少收购了四家公司,并发布了新款iPhone。微软也收购了三家云计算公司。亚马逊正在洽谈收购一家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从FAAMG的动向来看,都在大张旗鼓的收购小公司,疫情并没有阻碍前行的脚步。但从FAAMG的子业务来看,有一些已经足够独当一面,分拆上市或许有更好的前景。为何他们不选择分拆呢?
美股研究社认为,主要是受到美国的反垄断调查的影响和受知识产权的限制,让这些企业只能在核心业务方面深耕。针对反垄断调查,如果巨头们破坏行业的良性竞争,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就会消灭竞争、扼杀创新,极大地损害了美国科技领域的市场生态。
并且在政策层面来看,共和党会支持垄断,但民主党上台,是通过遏制超级巨头的垄断,通过市场的竞争给予新鲜力量发展的空间,促进美国的科技与互联网取得高速的迭代式发展。因此拜登上台之后,针对FAAMG的垄断调查只会进一步加码,对于新兴互联网巨头们来说或许是蓬勃发展的机会。
同时,中美两国的互联网环境不同,也造就了企业不同的选择。对比来看,美国的互联网巨头更愿意去做基础设施,打好基础才去发力上层建筑。而中国互联网企业喜欢多点开花,涉及多个领域,试图多分几杯羹。
并且,国内巨头分拆时,母公司都处于成长期,分拆出于考虑发展规划、牌照、政策利好等因素,但美国科技巨头在迅速成长期是不愿意将势头正盛的子业务单独剥离的,只有在发展受困时才“忍痛割爱”,通过分拆来寻求业绩与股价的增长。
实际上,美国企业也不是没有分拆的例子,比如PayPal和eBay的分拆。eBay的分拆直接刺激了竞争对手亚马逊。当亚马逊在美国电商市场已经占有48%份额时,位居第二的eBay市场份额已下滑至6.1%。还有AT&T、惠普的分拆,最后的结果都不太好。
亚马逊CEO贝佐斯曾经提出过飞轮效应,指的是一个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之间,会有机地相互推动,就像咬合的齿轮一样互相带动。
以亚马逊的云业务AWS为例,目前AWS是全球云计算的巨头,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近半。AWS 的CEO安迪·杰西表示目前并没有从亚马逊分拆的计划。如果亚马逊将云业务分拆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将意味着亚马逊的云服务和其他业务将面临不同的财务状况。并且这会分散亚马逊的精力。在他看来,AWS是一项可独立运营的业务,其客户基础和领导团队与消费者业务都不相同。亚马逊的消费者和零售业务是AWS的大客户,对AWS的帮助巨大。亚马逊非常清楚,一个真正的大公司可以从在自己基础设施运行的工作负载中提取出宝贵的性能数据。
因此,不管是受市值或利益的推动,还是受反垄断法的牵制,美国各个行业的企业都鲜少分拆,并且分拆后的企业极难有令人欣慰的结果。中国科技巨头的分拆,像是把面团切成很多块再慢慢揉搓变大,而美国却专注于把一张饼越摊越大。对于巨头的发展而言,不管是分拆还是并购,不需要判断孰好孰坏,都是不同背景下根据自身发展做出的最佳选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