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著名书画艺术家郭耀庭访谈:书法要紧跟时代步伐

795
中国焦点报 2021-07-09 16:44 抢发第一评

2021年6月25日,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郭耀庭先生在“首届国际文艺金鹰奖”评选活动中被授予“世界当代杰出文艺领袖”“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大使”荣誉称号,并入选《世界名人堂》终身成就会员。(中外协联发[2021] 1号)

此前不久,郭耀庭先生刚收到获奖文件《关于郭耀庭荣获“世界艺术奖”授予“2021年度全球十大杰出风云人物”和“世界最具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的通知》(世艺联发[2021] 1号)

郭耀庭先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全世界,为此,我们专访了郭耀庭老师,并有幸在访谈现场观摩了郭耀庭先生的创作过程。

主持人:首先恭喜郭老师荣获"世界艺术奖"以及“联合国艺术终身成就奖”,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下您获得这两个大奖的心情如何?

郭耀庭:首先感谢主办方对我的厚爱,虽然当初对这两个奖项并没有看得很重,但是也来之不易。世界艺术奖在十几万人里挑选出来,最终得奖的只有28位。“联合国艺术终身成就奖”得奖人数也非常的少,还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自签名,应该说在艺术界里面也是最高奖项,所以我还是很高兴。不光是因为得了奖,主要是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

主持人:您一直在从事书法,已经形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门派,并且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能否谈谈您创造自己的艺术门派的创作灵感及感悟,还有在怎样的情境下研究出自己独特的字体?

郭耀庭: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几千年以来能形成自己门派的艺术家相对还是比较少,比如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王羲之等。形成自己的门派还要得到大众认可非常难。我的作品曾经被媒体称为“郭体书法”,这个褒奖有些不敢当,我的作品还是建立在我们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底蕴里,吸收了很多过往优秀的东西,结合自己的书法特点,最终形成自己的字体。

主持人:所以要形成自己的门派,首先基础要特别夯实,然后要懂得各种字体,最后融会贯通对吧?

郭耀庭:基础很重要,比方说楷书这个我觉得非常需要。为什么媒体对书法界有不同声音?因为如果楷书写不好,却一味地想要去创新。会被社会上认为“丑书”。创新最根本的其实是传承,基础要打好。楷书写不好难成大家。另外在字体上还有小楷,榜书等等,这些都很重要。有些书法家写得了小楷,却写不了大字,结构容易散了。有些书法家写了大字,小字又不够扎实。所以基础一定要打好,在传承书法艺术的基础上谈创新。

主持人:明白了,您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铺垫,创新,才有了现在的艺术成就。现在您的很多作品出现在各个展厅、文化部还有厦大等地方。今天我想重点跟您谈谈您的两幅作品,第一幅就是身后的这幅《中国梦》,《中国梦》在2017年被镶嵌在远望三号航天探测仪上。这幅《中国梦》的创作灵感以及意义能不能跟我们分享?

郭耀庭:我个人认为艺术家也要紧跟时代,因为艺术是为社会服务的,艺术家需要有社会担当,我们所创作的作品一定要反映时代进步。所以当时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梦”之后,我就开始研究以怎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情结。

当时远望三号基地是作为国家科考船,到世界各个地方去进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科考船每到一个地方去,跟当地的政要、侨领、相关人士进行互动,把中国的艺术和好的东西传递出去。

当时“远望三号”提出能否在全国请一些艺术家来创作,把优秀的作品挂在远望船上,到世界各个地方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当时电话打来询问了我的时间是否方便,同时还邀请了中书协理事,中美协理事,还有一些省份书画院院长,艺术界老前辈等到场。我的作品《中国梦》得到了远望基地首长的认可,认为内容好,充满正能量。当时的那副《中国梦》后面还配了小字及落款——“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内容反映时代要求,也符合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同时还能激发海外华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积极性。远望基地首长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见过全国很多艺术家写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是最棒的!这对我而言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重要的是中国书法文化能够以这种方式去传播,非常开心。

主持人:我注意到《中国梦》里面有个非常独特的手法叫做抖笔,这个抖笔的创意是怎么来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么?

郭耀庭:大概在七八年前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总结出来。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书法笔划比较单调,形态处理上比较枯燥,当时就想,能不能把静态的变成动态的,体现灵动感。所以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加入抖笔手法,把单调枯燥的笔划变得灵动起来,看起来像活的一样。

主持人:参与联合国终身艺术成就奖评选的就是《中国梦》对么?

郭耀庭:是的,从14年开始到现在,我创作的中国梦最少有300副左右,分散在全国各地党政机关、部队团体。结合时代的要求进行创作,把人民群众美好愿望和中国文化的艺术性结合起来。

主持人:您的另外一幅作品《如意》参加了世界艺术奖,它的风格似乎较为平稳?

郭耀庭:这幅作品的创作跟一般的书写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主要要求笔画均匀,线条平,字饱满圆润,才能体现其内涵。《如意》饱含对于美好的追求,因此选择了饱满圆润的笔法,在创作时需要非常专注,一笔一划的平衡度可能长达40厘米以上。

主持人:听说文化部部长当时还不太相信这幅作品是用毛笔写出来的?

郭耀庭:15年创作了这幅作品,赠给文化部部长。部长首先夸奖很漂亮,然后开始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毛笔写的,甚至还提出了两种可能,一个是拿尺卡着画,还有可能是用排笔写的。最后派人亲临现场让我再次创作,并拍下照片带回去给部长看。

证实是用毛笔创作之后,文化部部长专门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对这幅作品提出了表扬,他说中国书法界这么漂亮,笔划这么直,这么圆润的作品很少见,值得品鉴。

几年前晋江在申办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的时候,国际中体联主席带领考察组来晋江,离开时接待人员想给对方送一份礼物以示国际友好,最后确定用书画艺术作品来表达更为合适,在征集了很多作品之后选中《如意》作品赠与对方,最终经多方努力,晋江如愿申办成功。

主持人:所以说《如意》是一份国礼,我个人也很喜欢如意。这么长的线条,要拿毛笔力量均匀地写出来,又如此平直。如果说普通人想要学习书法,想要做到您大概80%的水平,需要花多长时间去练习?

郭耀庭:这个因人而异,我去全国很多地方,看过其他人书写《如意》,但是他们主要还是以篆书行书相结合的形式去写,对笔画和布局的要求没那么高,写出来整体的比例失衡,达不到作品的意境。

主持人:看得出《中国梦》和《如意》在您的书法生涯当中十分重要,不仅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也获得了很多荣誉。我们知道您平时除了书法之外,还一直在做慈善,能透露一下您的初衷和想法么,是什么支撑着您有这个信念?

郭耀庭:因为我自己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感受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生活非常不容易。我认为能不能把我们的作品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帮助有需要的人,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2001年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向全国求助,征集艺术家作品进行拍卖,来拯救一个6岁的白血病患者。当时我送了作品过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受到发起方组织机构的高度评价。

泉州有一位张姓残疾人艺术家,中菲混血儿,他在文革期间被流弹打中腰椎,15岁腰部底下全部瘫痪。03年是泉州低保户,一个月只有两三百块钱,长期卧床造成心脏高血压脊椎下半身萎缩。他在篆刻上的造诣很深,对于书法绘画上也颇有研究。我们通过一次活动认识,经常会关心他,组织身边一些好朋友去探望他。有一次病危,泉州书法界发起募集优秀作品拍卖治病。我也提供了三幅作品,在拍卖前,他提出想看一看征集作品,结果我们三幅作品悉数被他收藏了,后来才知道他非常喜欢我们送拍的三幅作品,被他偷偷留下来,舍不得流向社会,视艺术作品高于生命。

前两年中国残联举办了全国残疾人书画展,我作为全国赛事专家组组长号召全国艺术家人人献出一点爱心,帮助残疾人,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大力宣传,让他们的作品能进入社会,让他们的技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有办法更好地生活,让社会更和谐。

主持人:感谢您的影响力号召力带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我们听说您收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名画,您对于收藏这方面的兴趣是如何养成的?

郭耀庭:小时候不懂艺术,只是爱好。后面经过慢慢积累,从爱好变成相对专业,慢慢地会欣赏一些好的作品。平时结交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朋友,有些企业家来求作品的时候,也会把自己的珍藏的东西馈赠我。如果一直把这些作品收藏起来,总觉得丧失了它的艺术观赏价值。因此我考虑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地点做一个艺术馆,把珍藏的东西展示出来,让艺术品重新焕发生命力。从精神层面来说,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陶冶情操,给大家一种美的享受。

等艺术馆建成之后,把过去的珍藏都陈列出来,让大家免费参观包括临摹,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这座艺术馆会考虑选址在厦门,目前有一个大概的构思,除了名家字画还会有一些陶瓷紫砂等杂项作品。如今书画作品已经应用到很多地方,比如江苏宜兴的紫砂壶。原来价值几千块,加上书画艺术作品就升值了,也更具备鉴赏价值。

主持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收藏的?

郭耀庭:早期条件有限,收藏的比较零散。最近一二十年通过一些大型活动比较系统收藏一些名家作品,有一些朋友前来参观,赞叹大开眼界。

主持人:非常期待,艺术馆这件事情一定要促成!最后再聊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一直有提到传承和创新,两个都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您可以聊聊您是怎么看待传承与创新?

郭耀庭:传承与创新并不矛盾,首先要有传承,然后才有创新。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来创新,是一个非常难的话题。很多人写书法搞艺术,有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小时候学习的影子,所以说艺术悟性很重要,另外还要有好的心态。

就好像社会上很多人所说文人相轻,很多艺术家心态放不下来,没办法吸收别人好的东西,总觉得自己是最好的。其实等于自我封闭,你不学习别人的长处如何进步?我学习一个人优秀作品不看他的身份地位,我觉得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吸收过来,这样博采众长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传承与创新是相互的,不是对立的。我们在创新的基础上一定要传承,如果没有这个传承谈何创新,就会像现在社会上出现的丑书,射书,吼书,跟大众的期望值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普世标准。

所以我们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谈创新,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修正。怎么样来修正?就是让社会大众认可!不是自己说好就是好。艺术是要让社会大众来欣赏来认可的。大家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主持人:最后希望您,第一这么多年以来创作的作品能够通过艺术展览馆或者个展可以让我们多欣赏,然后希望您能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给大众。您有什么话想要对艺术家,社会大众等表达的?

郭耀庭:艺术要不忘初心,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创作出一些精品力作奉献给社会,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另外也想多向同行学习,艺无止境,通过不断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出来。

郭耀庭:1965年出生, 先后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当代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为"全国扶残助弱爱心书画家荣誉称号、国家文化部中国大众文化学画书画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1997年被香港科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同年,被香港科学院国际艺术学院授予荣誉博士称号,还被中国曹州青年书画院和中国江苏淮海书画院授予名誉院长等。几年来,其作品入选中华民族书画长卷。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中国书画名家卷、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大辞典等几十部国家级大型刊物;2001 年10月在晋江,组织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首场文明与进步杯书画艺术大展赛”。 郭耀庭先生幼年以欧为师,中年用力于颜鲁公、宋徽宗等,书法得诸家之妙,行笔委婉流畅,不拘一格,变化丰富,形成独特的自我风格。其章法安排灵活多变,字距时紧时松,书写中一气呵成,但又顿挫有致,时有神来之笔,作品线条粗细时比强烈,使章法更加灿烂,视觉美感更加丰富;先生以“清气若兰,虚怀若竹,乐情在水,静同仙山”作为自己永恒的人生座标。

首赞

+1

平台声明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