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在哪儿交易,谁能参与,与谁相关?

5457
钛媒体 App 2021-07-16 15:21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Unsplash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已于今日开市,今天上午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

央视财经消息,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钛媒体App了解到,52.78元的碳价高于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40元)。

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交易场所交易方式是什么

今日16万吨碳排放权是在哪儿产生,如何产生的呢?

对于碳交易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等重要信息,上海环交所已于7月15日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沪环境交[2021] 34 号)》进行了明确。

交易场所上,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交易方式上,碳排放配额(CEA)交易应当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对于挂牌协议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对于大宗协议交易,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对于单向竞价,交易主体向交易机构提出卖出申请,交易机构发布竞价公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按照规定报价,在约定时间内通过交易系统成交。

在交易时段方面,除法定节假日及交易机构公告的休市日外,采取挂牌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30-11:30、下午13:00至15:00,采取大宗协议方式的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3:00至15:00。采取单向竞价方式的交易时段由交易机构另行公告。

在交易账户方面,每个交易主体只能开设一个交易账户,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申请多个操作员和相应的账户操作权限。

全国碳交易有地方试点为基础发电行业是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是发电行业,今天碳交易的首笔订单也出自该行业。原因在于,由于行业的一些特殊性,早在3年前就已被确定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这要从十年前碳市场的地方试点说起。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4日上午10时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出席会议。会上,赵英民表示,早在4月22日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就宣布中国将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中国的碳市场建设是从地方试点起步,2011年10月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

2013年起,中国7个地方试点碳市场陆续开始上线交易,几个试点市场覆盖了电力、钢铁、水泥20多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披露,到2021年6月,试点省市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4亿元。

李高也表示,地方的碳市场要逐步地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其中,发电行业是全国碳市场的突破口。

钛媒体了解到,2018年以来,生态环境部根据“三定方案”新职能职责的要求,明确发电行业作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不再参加地方碳市场的交易。“避免一个企业既参加地方碳市场又参加全国碳市场的情况。在具体过渡的时间表、路线图方面,还要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根据地方试点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在全国碳市场建立的情况下,我们不再支持地方新增试点,现有试点可以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时做好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相关准备工作。”李高说。

赵英民表示,全国碳市场选择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发电行业直接烧煤,所以这个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大。包括自备电厂在内的全国2000多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二氧化碳超过了40亿吨,因此首先把发电行业作为首批启动行业,能够充分地发挥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

二是发电行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健全,数据基础比较好。因为要交易,首先要有准确的数据。排放数据的准确、有效获取是开展碳市场交易的前提。发电行业产品单一,排放数据的计量设施完备,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数据管理规范,而且容易核实,配额分配简便易行。从国际经验看,发电行业都是各国碳市场优先选择纳入的行业。既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煤炭消费多,所以这个行业首先纳入,可以同时起到减污降碳协同的作用。

对于将其他行业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也已经有了规划。赵英民表示,在发电行业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接下来,碳市场启动后还有个磨合、完善、稳定的过程。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为随后行业覆盖面的扩大、交易品种的增多打下基础,积累经验,推动中国碳市场健康发展。”赵英民说。

全国碳交易市场对实现“双碳”目标有何作用

赵英民明确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也是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我们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赵英民说。

全国碳市场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

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

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为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也曾在公开场合谈到碳交易机制的重要性:“到2030年,如果碳达峰之后要实现碳中和,下降的曲线就很陡,那个时候如果还不搞这种碳排放的总额分配制度,在这个制度上搞交易,可能要实现碳中和,就会有难度。所以这个我觉得是必须要做的。”

他认为,如果中国的碳交易机制很完善,覆盖范围很大,使得碳减排产生溢价。“溢价可以通过市场实现,对我们投资人来说,这就是额外的一块收入,这样可以使本来我们觉得不太挣钱的东西变得更挣钱,投资价值就更高,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这个行业。”

另外,如果碳交易价格太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成本有时候是一种压力,可能会逼迫企业创新。“就好像当年石油危机的时候,压迫日本这样的国家,在节能技术领域有了大幅度的创新和提高,这是一把双刃剑,刚开始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最终我相信会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他说。

碳排放管理员是国家承认的新职业

碳市场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将同步催生新职业。

李高分享了碳排放市场近来的一个新变化,他表示,2021年3月,碳排放管理员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也就是说,未来碳排放管理员是我们国家承认的一个职业。下一步要依托职业培训来进一步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加强碳排放领域、碳市场相关人才队伍建设,把这个重要渠道发挥好。”

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支持相关行业协会、支撑单位加快推动规范碳排放管理员新职业的发展,鼓励地方企业开展系统全面、形式多样的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活动,全方位加大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

通过各种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碳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包括管理、服务、核查机构的相关人员,在持续强化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数据质量方面进一步加强培训,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我们相关的管理要求、管理流程,通过这样一些工作更好地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为碳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进一步的扩大、深化打好人才基础。

碳价走向何处

碳市场将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引导资金流动。这是碳市场追求的一个重要效果,因此碳价非常重要。

赵英民分析,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坦率说,碳价过高和过低都不好。碳价过低,将挫伤企业减排的积极性;碳价过高,也将导致一些高碳企业负担过重。因此合理的碳价,既可以彰显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决心和力度,又能够为碳减排企业提供有效的价格激励信号。碳价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因此出现碳价波动是正常的,但是剧烈波动,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碳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

从全国7个地方试点运行情况看,近两年加权平均碳价约在40元人民币左右。目前,在中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赵英民建议,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各方对温室气体排放管理预期在逐渐上升,因此有关企业特别是配额短缺的企业,关键还是要从推动行业低碳转型的高度正确看待碳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碳价的高低是个市场信号,企业顺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就会在发展当中占得有利先机。

从全球碳价局势来看,赵英民表示,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目前全球大概有61个区域、国家或者地方的碳定价机制,其中31个是碳排放交易机制,30个是碳税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独立运行的,因此,一个碳市场就有一个碳价。碳价都是由各自市场交易决定的,相互之间基本不存在显著的碳价影响。(本文由钛媒体编辑秦聪慧根据上海环交所公告、7月14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文字实录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2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