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T财经,作者 | 梦萧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不管日本愿不愿意,奥运会还是推迟了一年。
日本敢冒这样巨大的风险坚持在疫情尚未全面遏制的情况举办奥运会,实属无奈,因为2020年日本GDP下降4.8%,为1955年有统计以来第二大年度降幅。2021年一季度日本经济并未好转,GDP降幅为3.9%,在全球疫情依旧严峻的情况下,二季度GDP很可能面临更大衰退。奥运会成了日本经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日本豪赌奥运会,是有苦衷的,从2002年至2012年,日本经济被经济学家称为“失去的十年”。
2012年日本名义GDP约495万亿日元,而2002年GDP为515万亿日元,这十年日本经济不进反退,十年降低了20万亿日元。国民可支配净收入从2002年的407万亿日元下降到392万亿日元,十年降低了15万亿日元。
日本作为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虽然一方面说明日本的医疗和科技的发达,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无尽的隐忧,高龄少子成为难以根治的“日本病”。经济萎靡,失业率居高不下,让年轻人的生育欲望降到历史最低,老龄化则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
1947年-2019年日本的出生人数和总和生育率(Wikimedia Commons)
时间上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1985年美日签署的《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大幅升值,这直接加速了众多日本企业对外转移,后果是金融资产泡沫越来越大,经济泡沫破灭后,出现经济危机,随后经济长期停滞,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年轻人生活压力越来愈大,1993年以后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5%以下,少子化让日本失去了人口红利,经济振兴只能是安倍晋三的一句口号而已。
老龄化不仅抑制国家的消费总需求,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一句空谈,作为刺激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拉动内需消费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而日本老龄化根本做不到刺激消费,且老龄化导致劳动生产率降低,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则加重了财政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老龄化造成的消费难有大增长以及生产力提高缓慢,使得资本在本国的回报率不断降低,追求更大利润的日本企业和投资机构将资金不断投资海外,这也形成了一个几乎无解的“死循环”,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期。即便2012年至2020年的相对温和期,离曾经的黄金期也相距甚远。
看着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腾飞,日本坐不住了,倾全国之力申办奥运会。为了举办奥运会还曝出了令人不齿的贿选丑闻(消息引用英国《卫报》),日本目的是想用奥运会来刺激消费,实现奥运繁荣。
这点上,日本是颇有期待的,毕竟有过成功的先例。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经济一路高歌,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繁荣时期差点“买下美国”,曾经奥运繁荣带来的巨大成功,让日本国内上下对本届奥运会充满了幻想和期待。
2021年3月,日本奥组委宣布,不接待国外游客,甚至连场馆都实行空场比赛。奥运会带来直接经济的两大收入点因为疫情而被迫归零。
奥运会主要收入为电视转播权销售收入、商业赞助收入、门票收入特许经营市场的开发(主要包含吉祥物、邮票、纪念币以及其他被奥组委许可的物品销售)、游客收入等。
游客收入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北京奥运会吸引国外游客652万人次,这652万人在中国的衣食住行刺激了经济消费,也直接带动了200余万人的就业,直接带来经济收入为33亿元。东京奥运会原本售出了363万张门票,其中有超过100万是海外游客,以2019年外国人在日本旅游的平均消费15.1万日元保守预计,旅游收入将达到1510万亿日元,目前因疫情取消国外游客的进入,此项收入为零。
门票收入也占据大头,因为超过九成空场比赛,这项收入也由8亿美元无限接近于零,而由于空场比赛,赞助商的热情大减,原本33亿美元的收入,降到了31亿美元,虽然高于伦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赞助之和,却依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这些是能够计算和看得到的直接经济损失,有些无形的损失是无法估算的。成功举办奥运会,原本可以提振国民健康意识,提高参与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向全世界展现举办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城市风貌,促进国际交流,产生巨大商机等,而这一切,都由于奥运会的延迟、海外观众赴日被迫叫停几乎忽略不计。
空场比赛,外国游客因疫情被拒,赞助商热情锐减,原本多项齐头并进,如今几乎只能依靠直播收入,日本的如意算盘明显打错了,有种打落牙还要笑着咽下去的苦涩。理想很丰满,现实无疑给日本奥委会泼了一盆冷水。
奥运会是烧钱的,这点不容置疑,以前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多达10余个,经过几轮淘汰后才能在几个候选城市中最后PK,而如今,申办的城市各项设施标准越来越高,其原因就是烧钱,烧巨额的钱。
奥运会随着举办条件的不断严苛,所有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超支预算,其中以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预算超支最多,高达720%,而预算超支最低的是北京奥运会,仅为2%,这也是北京奥运会成为为数不多盈利的奥运会的重要原因。
东京奥运会因在申办中的巨大投入,以及延后一年带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让日本民众广为诟病,延后一年最少让日本多出20亿美元的投入,东京奥组委当时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尽管在推迟的一年中组委会解雇了大部分的人,但一些关键部门的重要岗位却无法解雇,为了确保比赛顺利进行,奥组委只能聘用了一些短期合同员工,计划外的劳动力成本激增,预算超支是惊人的。但日本为了突出自己的国家形象,办好本届奥运会,日本更是下足了血本。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东京新国立竞技场花费就超过了92亿元人民币,比北京鸟巢体育馆的35亿人民高出太多,原本嘲讽鸟巢体育馆烧钱的日本网友对此哑口无言。
日本几家权威财经媒体预计,日本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投入将高达280亿美元,而最初的预算仅为60亿美元,超出预算367%。此前最贵奥运会的称号由2012年伦敦奥运会保持的149.6亿美元,东京奥运会花费几乎为伦敦奥运会的两倍,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史上最贵奥运会”。
因为奥运会太能烧钱,很多城市都不愿意申办,由原来竞争激烈的申办,到如今几乎无人问津,对此国际奥委会只能不断对申办城市进行资金支持,根据国际奥委会对外公布的数据可知,2002年盐湖城获得5.52亿美元的支持,2006年都灵得到5.61亿美元的支持,2010年温哥华得到7.75亿美元支持,2014年索契得到8.83亿美元支持;冬奥会的支持力度尚且如此,夏季支持力度更大,2004年雅典得到9.65亿美元的支持,2012年伦敦得到13.74亿美元支持,2016年得到15.31亿美元的支持,以此比例来看,东京奥运会将可能得到国际奥组委大约不高于20亿美元的支持,总支出减去收入和奥组委的支持后,实际亏损也大于100亿美元。
因为东京奥运会的巨大烧钱能力,引发了日本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飙升的成本已经使日本国内的反对呼声越来越大。
有三分之二的日本人认为应该完全取消东京奥运会,为什么日本政府还要坚持举办东京奥运会?这是一道选择题。
A、是继续举办,预计最终亏损100多亿美元;
B、取消奥运会。直接损失将高达410亿美元。
无论选A还是选B都是一笔赔钱的买卖,而选择B还是搭上日本自己的国际声誉,影响自身的国际形象,日本只能硬着头皮举办这烫手的山芋。
奥运“后遗症”将是日本不得不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基础设施和场馆的奥运会后维护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以北京鸟巢为例,每年维护的费用就高达1100万美元,日本诸多体育场馆的后期维护的成本应该只多不少,而这些都是目前还没有凸显出来的潜在问题。
疫情对东京奥运会的影响,不仅是外国游客被拒和门票的零收入,还有疫情带来的巨大额外开支,日本奥组委宣称的不对外国游客开放,不是说所有外国人都无法进入日本,有数据显示,东京奥运会期间依然会有高达5.3万人进入日本,这些人是各参赛队的后勤保障人员、运动员等,这些人的疫情监测带来的成本也是空前巨大的。
在全球疫情并未全面得到控制的情况下,疫情对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产生致命的影响。在7月23日晚仅有900人参加的开幕式上可见一斑,这也是历届奥运会的开幕人数之最。尤其是开幕式上没有观众的欢呼声,让东京奥运会成为最没有赛场体验的一届奥运会,可见疫情对东京奥运会的直接影响,朝鲜弃赛,乌干达运动员因疫情逃跑的事件,都是疫情下无法改变的现状。
疫苗的接种是衡量各国抗疫努力的重要标志,从日本疫苗的接种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日本目前疫苗接种率仅仅为15%,日本首相菅义伟也因抗疫不力被广为指责,支持率已经从当初的60%跌落至现如今的37%左右。
菅义伟在2021年马上要面对两场至关重要的选举,如果不能依靠东京奥运会成功扳回民意支持率,他自己都明白意味着什么。就连一直支持日本的G7国家,疫苗接种率也普遍不高,英国和美国接种率仅有在50%左右,和国际社会公认的群体免疫的73%的距离相距甚远。
大量外来人员进入日本,对日本原本严峻的疫情局面带来更大的压力,其中巴西奥运代表队的群体感染新冠疫情更是让日本民众颇为恐慌,他们担心的不仅是奥运会,更担心奥运会结束之后疫情可能出现强烈反弹,那样将会使日本再次陷入漫长的紧急状态,而这种紧急状态在日本已经出现了3次,这对日本经济已经形成了致命打击,一旦因奥运会带来无法控制的潜在风险,很多行业根本无力再承受下一次的紧急状态。
目前最理想的状态是,东京奥运会能顺利完成,且没有给国内带来疫情隐患,以最小的损失结束奥运会,最糟糕的是疫情在奥运会后爆发,日本赔了巨资还面临更大的社会风险,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前车之鉴就在十几年前,日本不得不重视起来。虽说成为第二个希腊可能性并不大,2020年希腊GDP约为1894亿美元。按1070多万人口计算,2020年希腊人均GDP下滑至1.76万美元,连续两年低于2万美元,由一个发达国家逐渐蜕化为发展中国家,而日本2020年的GDP总值是4.84万亿美元,人均GDP为4.01万美元,依然处于发达国家的前列。
当年希腊因雅典奥运会而国家破产,恢复整整用了10年,在整个欧洲都倾尽全力帮助下才走出困境,东京奥运会血赔已成定局,如何止损将是日本不得不面对的尴尬难题。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