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恋综为何一步步演变成道德围猎现场?

5383
钛媒体 App 2021-08-25 08:36 抢发第一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吴怼怼,作者丨麦可可

01、一场鉴婊、鉴渣大会

和看偶像剧不一样,在观看恋爱综艺时,观众厌恶不确定性,但又迷恋这种不确定性。

绝大部分偶像剧套路明显且没有亮点,要么一路傻白甜到底,要么经过重重阻碍最终收获圆满。观众在打开的一瞬间就知道男女是绝对CP,相比之下恋爱综艺的不确定性会更加刺激。

建构类的真人秀,恋人之间的情绪递进、关系变化、共同经历和体验,往往以交往关系中的波折和不确定性作为看点。这也造成了制作方未必会全力追求更完整、真实的呈现,而是偏向于呈现彼此的冲突、矛盾。

Drama、撕逼等名场面,在任何真人秀中逗比彼此一片祥和来得好看,要是参演嘉宾人人都是一副「我独美,不在乎」的表现,那观众看什么呢。

多年来学术界、媒体圈对于恋爱真人秀有一个共性认知:它肯定满足了观众一定程度的「窥私欲」。而大众更可以在屏幕之外,肆无忌惮地讨论参演嘉宾的人性。

恶在此随之放大。这种放大是双重的,一方面,由于剪辑和呈现,嘉宾的某些不那么完美的行为和情绪会被放大,而观众本就具备的上帝视角,让他们得以居高临下地批判这种「恶」,另一方面,当大众在批判嘉宾时,自身的恶也在被放大。

纵观《心动的信号》、《恋爱捕手》、《交换的日子》和《换乘恋爱》,这几年播出的恋综在舆论场上从来都不太平,素人嘉宾被网暴的情况屡见不鲜。大众很轻易地给嘉宾扣上「渣男、绿茶」的帽子,很难去思考某些行为转变背后真正的心理转折。

并不是要合理化「个别渣男」的行为,只不过思考一些行为变化的动机,明白这种逻辑,以后也能规避被套路不是么。但平心静气的思考并不如当下磕CP的甜,或者骂渣男、绿茶的爽来得痛快。

在这里,批判渣男、绿茶就是大众锚定的一种共同情绪。一场鉴婊、鉴渣大会得以成为全民狂欢。

坦白而言,个体之间的恋爱关系、亲密关系发展是一个相对私域的话题,它并不适合群体围观的抱团共赏,也不适合被大面积地攻讦怀疑。只不过当它已经被拍成恋爱真人秀,放在屏幕上被大众审视时,这已经成为了一场娱乐消费。

而这种消费模式还不是一种回避式、私人化的娱乐体验,更像是一种开放群聚的开麦现场。对「渣男、绿茶的憎恶」等共同情绪的裹挟,会加深集体的情绪体验和追剧迷恋,也让这场鉴婊、鉴渣大会走向了高潮。

02、屏幕背后扬起的鞭子

观众所谓的快感、爽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己所不欲,就施于人」。

群体式的围观、讨论行为削弱了个体在这场狂欢中的道德感,也能让观众更毫无负担地去观看他人的苦难。

或许「苦难」这个词有点夸大,但「不适感」肯定是有的。

伦敦政经毕业的Rachel,曾在硕士论文中探讨恋爱综艺的媒介和传播学研究。她访问过中国一档恋爱综艺的嘉宾,对方告诉她「小屋里是不能使用微信和社交软件」的,节目规则中也提到「不能直接表白和在节目之外约会」,这种情境的设定,很容易产生沟通的误解,对他人的「信号」判断有误,从而放大个体在环境中的竞争和焦虑意识

这种竞争在于,当彼此发完心动、示好的短信时,你需要和同性坐在一起等待收信结果。这往往是夜不能寐的开始,有的人收到了三票,而坐在沙发另一头的你,可能一票都没有。这种冲击是很直观的。现实生活中,竞争者看不到你的失意,你还可以好好隐藏。但镜头前,所有的情绪会被暴露得一览无遗。

在这个缩小化的社会空间里,屏幕之外的人,无论是观众还是节目规则,让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是否得到「异性的青睐和关注」这件事本身,这成为了衡量你价值的唯一标准。

所以当屏幕之外的人扬起鞭子时,你就必须成为一个时时刻刻紧迫,去参与情感争夺的斗兽。

鞭子抽下第一鞭时就很痛了。韩综《换乘恋爱》的设定为,四对已经分手的男女嘉宾共同来到小屋,在彼此不能透露谁和谁是前任的前提下,寻找新的恋爱可能。

而屏幕之外的人,未必亲身体会过和前任共处一室的尴尬,也很少会面临在前任面前和他人发展亲密关系的窘迫。

韩综《交换的日子》则更夸张,男女双方还没有分手,就在对方面前去接触了解其他人。这种节目规则的设定,实际上把参演者置于了一个相对极致、焦灼的困境。

众多的争论在于,在前任面前找新欢,这种亲密关系的建成有原罪吗?一定要让过去和自己产生亲密关系的人,见证自己新的恋情吗?如果小屋里没有新的异性选择自己,自己的价值会不会被贬低,前任会不会认为自己的当初选择是一种「失误」?如果当初分手没有说清楚,如今有可能达成和解吗?

那么,把前任视角加入一场新的亲密关系的形成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益处呢。

长期以来,恋综的时态都聚焦于现在,是从现代时发展到未来时的,在镜头下,你能够看到是当下这个人如何,他和别人发展新的关系中表现如何,从而判断一个人的特质。但《交换的日子》、《换乘恋爱》、《我们离婚了》这类韩国综艺其实拓展了一个新的时态,把前任卷入来增加过去这个时态的视角

为什么会分手,当初双方在交往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今在和他人发展新的关系时能不能规避这些错误,或者能不能和前任复合弥补这些裂缝?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入前任就放入了对过去、历史的讨论,能够更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一个人,这个恋爱真人秀一个比较大的创新,对人性的挖掘程度更深了。

03、恋综文化叙事的扩容

由于韩综《交换的日子》是男女双方在未分手时态下就开始探索新的亲密关系,该节目播出后,不少网友认为是在触犯「亲密关系的底线」,有韩国网友批评,「这是在提倡亲密关系中的出轨和欺骗」

而近期中国热播的《心动的信号4》中,男一在女二和女四(按出场顺序排列)之间的短暂徘徊,也三方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网络暴力,观众的讨论、情绪会随着「两男一女、两女一男」的竞争视角被引爆和放大。

但在真实了解、接触的过程中,双方出现怀疑、试探或犹豫,都是很真实的情绪反应不是么?

事实上,无论是从早期的《非诚勿扰》、《非常完美》,还是这几年比较火的《心动的信号》、《别被夏日的狼君欺骗》,东亚文化中恋爱综艺的叙事视角,还是存在着对稳定持久的关系的宣扬,对剥离「钱」、「性」等元素之外的「纯情」关系的向往。

但年轻世代的婚恋观已然在发生改变。极光《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显示,当下年轻人拥有更多元的亲密关系

五分之一的情侣仅维持着挂名关系,而随着95后、00后进入婚恋年龄,一些更开放的恋爱关系也被接纳,14.5%的人接受对象与其他异性/同性保持较为亲密的关系,从性的角度双方不具有排他性。

但实际上,这种对理想环境中「纯情」关系的探索,和现实相去甚远。所以一大批恋爱节目反而会卷入多种社会关系来探讨亲密关系的稳固性。比如《女儿们的恋爱》会邀请父母到演播室,让他们来对子女的伴侣进行观察和评价,《中国新相亲》恨不得把七大姑八大姨都请来巡场。

但卷入多种关系和视角来观察,真的是恋爱综艺叙事语境的合理扩容吗?

欧美恋综中提供了另一个解法。他们聚焦到恋爱中的人自己身上,更集中于对双方关系的探讨,比如性是不是重要,比如别人是否能够干预这段关系,大众看法是否重要等等。

Netflix在恋爱综艺《Too Hot to Handle》(欲罢不能)中,要求参演的社交达人们禁欲,去探讨深层的精神联结能否超越外貌吸引力和肉体关系,从而寻找到真正的灵魂伴侣。

类似的叙事主题出现在Netflix另一档综艺《Love is Blind》(爱情盲选)中,男女双方无法见面,彼此在相隔的小屋沙发中,用聊天的方式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并且求婚之后才能见面或共同居住,直到举办婚礼的当天才会知道对方的回答是Yes or No。

2016在德国播出的一档恋综《Kiss Bang Love》(一吻定情)里,叙事方式反其道行之。节目打破「由爱而性」的常规理解,探讨能否「由性而爱」。嘉宾们蒙上眼睛和15个陌生人接吻,然后15选5见面,此后继续缩小范围,从5人当中选出2人共度一夜,最终和1人配对。

在丹麦2015年播出的《Date me with DR3》(在DR3约我)中,来自哥本哈根的两位男青年让电视台DR3台的观众来接管他们的爱情,观众会在两个月之内为他们介绍合适的对象,他们要积极见面并听取大众意见。

从某种程度上,包括《换乘恋爱》、《交换的日子》和《我们离婚了》等综艺的做法看似挑战了东亚文化下对稳定关系的向往,但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它为亲密关系的修复,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间和经验样本,也为更开放、深入地探讨亲密关系的建构过程,提供了新的可能。

毕竟在所有的亲密关系中,不仅有明面上的甜蜜快乐,还有月之暗面的冲突和负担,看恋综也是如此。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