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宁宇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周五,正当广大群众纷纷表示吃腻了娱乐圈瓜的时候,在不少群里突然出现这样一则截图:
这则看似语焉不详的截图,让科技圈,尤其是云业务的从业者们大惊失色:国资云是个什么情况?文件中严令各企业不得再与第三方公有云平台签约,并且划定2022年9月底作为最后时间点,这意味着什么样的趋势?
不能怪从业者们风声鹤唳,因为最近一段时间,大环境的种种声音都在强调产业发展方向正在进行调整,所以对现实中蛛丝马迹的解读备受关注。脑洞大开者或利益相关者放大了孤立事件的警示作用,经过专业人士的修订、补充、完善,变得越来越有逻辑,时间也屡屡从似是而非,最终像模像样,是非难辨。
那么这则截图的真相是什么?基于搜集到的信息,我尝试着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分析:
首先,截图里写的是“市国资委”,而文风口气是省级单位的调调,所以这个文件的发源地应该是直辖市的国资委;而北京、上海的管理者大概率不会写出这样霸气的内容,所以只可能是天津或者重庆了。
到晚上的时候,这则截图的原文出处被发掘了出来,果然是天津市8月12号发的一份文件。
那么国资云又是什么?
由于信息不足,业内人士的分析和猜测就非常多了,是国家层面的、全国集中的公有云?是基于信创和国产化的技术新建的?除了常规的云技术,是不是还有什么黑科技?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此前外面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一开始我也晕头涨脑,直到找到了这个公众号:
而这个号的账号主体,是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情况,在公号的首发文章里有介绍。
这个国资云原来是一个天津本地的企业。那是不是只有天津才有国资云呢?
很快,从资本市场的分析师们那里我又得到了一个信息:好多地方都有国资云,比如采用阿里云的技术方案,四川能投和四川电信联合运营的四川国资云。
原来国资云有好多解释:国资委旗下的云,承载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云,某省/市国资委主导下的云平台,天津的一家科技公司,都可以叫“国资云”。
文件溯源的事搞明白了:虽然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国资云”,但并非全国统一规划、采用统一技术标准的云平台;这个指导性文件出自天津,并非全国统一要求,有较强的本地属性。
虽然天津国资委的这个文件是个案,但这也可能是大规模推广之前的试点、放风啊。在一定范围内尝试一下,听一听业界的反馈,试一试能不能跑通,再做后面的推广,这是常用的手段。于是我认真地学习了《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及“国资云”公号里的文章,推演事情背后的运作逻辑。
无论是《实施方案》还是“国资云”里的文章,很多内容都是不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天津国资委为落实国务院国资委的指示,加快天津数字化发展,采取了很多举措,目的是推进国有企业上云,助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这个文件之外,近期大家都体会到:国家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数据的可管可控;信息技术领域的自主研发是重点和热点,需要大力扶持;企业数字化是当前的技术热点,国资委将国企数字化作为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这些观点是业界公开的,而也算是行业共识,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呢?
问题就出在截图中这段的文字里。
文件中对平台的选择、迁移的要求,尤其是对签约的干预,都过于简单粗暴,完全不顾及企业的客观状况和自主性。尤其是把电信运营商的云平台也定位为“第三方平台”,更引起了业界的疑惑——电信运营商是国资企业,为什么运营商的云不是国资云呢?
有意思的是:除了截图这段文字,文件里其他内容都中规中矩,行文完整严谨、规范。那为什么只有这段文字有这么大的问题?
我的判断是:很可能这段内容是有人“塞”进来的。
如果写这段文字的不是天津国资委的职员,而是“国资云”或者“国资云”背后的人,那么由于立场不是天津国资委的视角,当然会觉得:不是国资云的,就是“第三方平台”。
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国资云”的经营主体天津国资云科技有限公司完全由天津国资委控股,注册资金300万。“国资云”未来要“进一步整合国资系统数据中心资源,与浪潮、用友、深信服、爱数等软硬件厂商合作,持续提升和拓展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供SaaS(软件即服务)和DaaS(数据即服务)服务。”还要与通信运营商共同打造“5G国资云”的整体解决方案,“通过运营商的链路来搭建国资云的主干网络并连接下属集团,将有条件、符合安全要求的私有云接入形成混合云;利用运营商的5G基础设施,为国资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物联网系统等5G云服务。”
从这些介绍来看,“国资云”更像是资源撮合者和系统集成商,无论是云计算技术还是通信网络,都是由传统的软硬件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
到这一步,在ToB圈子里搏杀多年的人不免产生这样的猜测:这段文字是某利益相关方在文件里夹带的私货,目的是让当地国企上云都改走“国资云”的渠道,这样“国资云”以及为其提供技术支撑的厂商就可从中获益。这就像是厂商的销售把自己的技术方案塞进客户的招标文档,自然可以在招投标的过程中抢占先机。
本来是桌子下面的事情,现在尽人皆知,不知道这个局,后面怎么收场啊。
那么问题来了:天津国资委的文件并没有大范围分发,这种事情也不适合完全公开,为什么这个事情会曝光呢?而且文件洋洋洒洒十几页,怎么只截那一小段有问题的文字?
最近看了很多破案题材的影视作品,通常筛选嫌疑人的时候,要看谁是最终的得利者。那么这次事件,谁获益?
有人认为是“国资云”以及背后的推手,我觉得不是。因为如果这个事情不曝光,那么相关方可以闷声发大财;但是如今这种局面反而带来很大的风险和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对于文件的起草者来说,肯定是不愿意曝出来的。
所以曝光者另有其人,很可能是那些推股票的券商。如今好像啥事情,到了最后都是炒作股票。
这张引起轩然大波的截图,大概是从周五中午开始传播的,以前自媒体圈才有的“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盛况,迅速在各个股票群蔓延。“国资云”成了题材,众多分析师口吐莲花,煞有介事地分析其合理性、必然性,以及未来广阔的成长空间;某某信息、某某股份、某某智联等被解读成某地“国资云”的受益方,成了“国资云概念股”,被迅速拉到涨停。
周五晚上,乃至这个周末,更多的分析师被懵懵懂懂地卷了进来,一边在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证据来支撑,同时还承受着老板和甲方爸爸的责骂——为什么对国资云这么大的事情毫无察觉,全无准备?
如果我猜得不错,这次事件并非政府部门在云计算领域庞大规划的一步,而只是:1.天津国资委发了一个有瑕疵内容的文件;2.瑕疵内容是“国资云”利益方视角,官方未修正,有偶然性;3.文件内容被券商获取,截屏炒作。
所谓看破不说破,因为说破之后,不仅淡然无味,而且没了“商机”。这篇文章虽然写出来了,但是人微言轻,抵挡不住资本市场对题材概念以及炒作带来利益的饥渴。估计明天开盘之后,“国资云概念股”还会在市场主力的推动下走一波行情,趁着这波行情赚钱的人也不少。
等到迷雾散去之后,可能又是一地鸡毛。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