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闻旅,作者 | 郭鸿云
9月1日开学在即,作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的首个学期,如何落实和执行“双减”备受外界关注,也让这个新学期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近日教育部召开了第三场2021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会上教育部教育督导局相关负责人系统介绍了“双减”督导情况,表示“双减”督导已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且建立了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推进政策落实。
而在下一阶段,将进一步层层压实督导责任,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使得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校外培训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显著减轻。
对于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而言,这无疑是宣判了“死刑”,原本备受资本追捧,发展的热火朝天的企业们也纷纷谋求转型,大幅裁员、另寻方向。而与教育培训机构“瓜熟蒂落”的结局不同的是,有一个与培训密切相关,却又大不相同的产业一直在密切关注着新政策下事态的发展,这就是研学旅行行业。
尽管“风暴”还没有波及到研学旅行市场,但在为学生减负,追寻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下,看似迎来新机遇的产业如何才能真正的站上“风口”,平衡研与学成为学生们快乐学习的新 “途径”,眼下仍是需要产业升级以及更深一步探索,身处其中的业者们,迷茫也兴奋着。
这个暑期遭遇“冰火”两重天。
就在今年暑期刚刚开始时,天津某教育机构负责的王老师还在朋友圈中积极转发着针对中小学生的暑期培训班,按照往年,暑期也是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间段之一。
然而,这样的忙碌因为一则通知被按下“暂停键”。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一条明确提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这则消息发布的当天,就在培训机构内掀起了‘海啸’般的影响,一开始以为会先针对北京的培训机构,谁知当天就有城管以及居委会联合开始对各自区域的培训机构展开了摸排和调查,首先就是有没有办学许可证,有的话培训班可以正常经营,允许晚上办到八点半,如果没有,就直接查封关停了。对于周末节假日,也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时间不能占用,高中在文件里没有提及,所以目前还在正常的开班授课”王老师回忆道。
作为证照齐全的正规培训机构,王老师所在的单位目前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根据政策在培训时间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但她也表示,领导对她们的要求就是要尽量低调,该上课还上课,此前的各种推广,就先不做了,要看政策的走向再决定。
然而与身处教育培训机构的王老师暑期经历不同,研学旅行市场这个假期十分火爆。据携程发布的《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休闲亲子游、研学旅行体验成为暑期定制游的主力。其中研学旅游产品较2020年暑期增长超过650%,研学类产品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倍以上。
“双减政策刚刚颁布,这个暑期从业务上来讲带来的影响不是很明显,研学本身也没在此次监管的范围内,我们依然保持每周末2-4个团左右的出团量,而且主要在北京范围内。
因为8月初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暑期旅游的外地游客减少,对于本地研学旅游团来来说反而起到促进的作用,因为不能跨省旅行,一天时间不过夜的周边短途的产品成为了很多家长的首选” 大象乐学负责人大象老师这样对闻旅讲到。
据介绍,作为研学机构,大象乐学面对的主要是三年级以下的小学生群体,也是此次双减重点对象。对于新政策的颁布,大象老师坦言带给低年级小学生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以往三年级以下家长参与研学班时的目的也是以开拓眼界为主,成绩的压力不是特别大,但是更高年级之后,对于学的诉求就变得更为迫切。基于双减政策,未来在新产品的打造上也会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的注入,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增加学的比重,来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更高年级学生而言,情况更为复杂,夏令营活动是很多学生暑期的优先选择,目前来看双减政策对于夏令营活动的影响有限,更多影响会在学期内的研学活动。深耕营地教育的北纬开营副总裁李健对闻旅表示,这个暑期夏令营产品销售情况很好,执行阶段8月份因为疫情稍有波动,对营中全员核酸检测后并没有影响活动的继续,也做了全面的防疫措施确保健康安全。在他看来,“双减”政策实施后,短期内对于整个校外教育行业都会有冲击,但长期来说对于研学市场是有利的,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家长需求方面。
“双减”会是研学市场新机遇的判断并不是没有依据,“双减”政策的重要目标是减负,空余时间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成为了新诉求。提倡素质教育,才是这场教育变革的核心目的之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国内少儿素质教育市场规模达到4290.4亿元,在线少儿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815.2亿元,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在成绩之外,同样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而研学旅行本身除“学”之外,通过“游”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也是重要目的所在,能和素质教育形成良好的融合。
品行乐学CEO刘满对闻旅表示,“双减”政策下谈研学旅行的机会,还是需要先弄清楚研学旅行的概念,回归到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之下。该《意见》明确提到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从这个定义上讲,研学旅行实际上是符合素质教育下的学生成长需求的。只是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基本都是停滞状态,目前市场上能正常进行和较快恢复的是暑期研学、亲子研学等‘泛研学’产品,也是在2020年上半年锐减之后研学机构相应做出的一些调整,包括品行乐学自身也在尝试做出改变。”
据了解,目前品行乐学主要从两方面进行着尝试,一是采用OMO方式,以“内容+服务”的方式释放更多更大的价值;二是对就地研学的资源展开更有设计感的开发,对异地研学的在地化服务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出“个陪服务”,把“云陪+地陪”进行有机结合。
事实上,此次“双减”政策对于非学科校外培训也做了明确规定,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在刘满看来,当前的舆论氛围和政府实际监管,初看起来是在上紧箍咒,实则是一种保护,提高素质教育的企业参与门槛更有利于产业走向专业与规范化,有利于研学行业长期向好发展。
就目前看来,研学旅行市场自身也面临着亟待突破的问题,一方面行业监管仍需进一步完善提升,参与企业,产品设计,教师资质,课程内容设计等标准的制定尚不明确,这使得研学旅行市场产品与服务品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游”与“学”的平衡一直是研学产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目前“双减”尚未波及到研学旅行领域,但未来是否也会经历“地震”,目前尚未可知,也需要根据新趋势做出相应调整,在合规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学科类校外培训遭遇冲击的同时,向研学旅行市场转型成为诸多培训机构的选择之一,这也使得研学赛道未来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日前,有相关报道信息显示新东方正在加快学科校外培训的转型,推出了素质教育培训的相关课程,如美术、乐高机器人等;瑞思教育则早早就推出了“然点科学馆”“瑞思海芽成长空间”和“瑞思研学”三大新品牌,都在以各自的切入口寻求活下去的机会。
李健表示,未来随着政策愈加规范会有很多教育集团把素质教育、营地教育以及研学产品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但现在来看,由于缺少承载大规模研学的营地,很多研学产品都是走马观花式的体验,达不到理想教育效果。从北纬开营的业务角度来说,还是会坚持为中国建设100家营地的目标,为行业建设更多可以承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研学营地。
而从产品角度,刘满则认为平衡学与游仍将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且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看待。对于本意的“研学旅行”,品行乐学这些年一直提倡和践行的就是“学科研学”,即使是在“双减”政策之下,也大可不必去做调整。但对于“泛研学”而言,“双减”之下,为了规避监管、迎合需求,调整其设计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认为,以双减为契机,泛研学可以明确的归属到家庭教育的范畴,对于趣味性能够有更多的考虑、深化和分解,产品类型和服务深度上将有更丰富、更多样的呈现。双减后的泛研学,考虑的重点不是“游”和“学”如何平衡,而是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作为第一着眼点,同时赋予孩子更大的自我选择权。”
而未来研学市场将会变得怎样也还不到下定论的时候。在业者看来,研学领域发展到现在仍处于成长期,需要更多时间去沉淀和消化一系列的新变化,包括原有研学游企业在内,都需做出相应的升级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定位挑战。业界对研学旅行服务的内涵和边界需要更加聚焦精准,与游学、亲子、营地等是否泛化,市场将产生出共识。这是研学旅行“长成”商业模式的关键基础,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自说自话的阶段。
二是不同步挑战。尽管研学概念已逐渐被学校和家长认知、接受,但媒体、服务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继续存在。
三是人才挑战。研学旅行服务的业务模式有取自旅游、教育、活动等行业的地方,但不可尽平移套用;需要在实际业务中探索出自己的选才标准和用人方法。”
对此刘满也表示认同:“过去几年,品行乐学的业务开展以需求出发,其业绩得益于在学龄段、学科等方面的垂直细分和专业深度。未来,品行乐学除了坚持需求导向、专业细分的基因,将在目的地和产品类型上做更多的聚焦。从这个角度来说,品行乐学未来最大的变化可能是会从轻资产轻量化发展尝试重资产投转、进行多维度实体运营。”
他还坦言到,新冠疫情和“双减”的双重作用使得消费升级有所落空,是行业需要面临的真正考验。为此,市场行为和战略布局将需要纳入更多的考虑因素,需要更细致的估量,至少在态度上需更加审慎。即便目前因为“双减”政策行业看上去将迎来利好,但未来政策走向更像是悬而未决的判定,在这个阶段,适当的保守、克制,减少冒进不失为一种策略。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