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心理咨询行业走在数字化路上

5506
钛媒体 App 2021-09-24 12:30 抢发第一评

壹心理创始人兼CEO:黄伟强

心理行业目前发展的瓶颈依然是需求问题,当需求人数或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时候,心理行业即将面临爆发状态。” 壹心理创始人兼CEO 黄伟强近期表示。

同时他提出,心理咨询行业正在经历秩序重构、行业基础设备被重视、传统咨询向数字化咨询的变革之路。在此期间,每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需要变得多元化,即是助人者又是服务者又是表达者,这样才可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可能会缩短5-7年职业的积累,因此心理咨询从业者IP化、品牌化也会是必然趋势,每一个心理咨询师可以依赖于平台也可以创造自己的粉丝群体。

中国和美国在心理行业发展上处于不同的河流里面,美国是服务、体验市场,中国在经历从科普走向服务、体验的过程之中,相信未来5年中国一定会出现心理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

以下内容,根据黄伟强在壹心理主办第五届“十年心理 变与不变”心理行业峰会中的演讲《10年心理行业的迷与路》整理: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关于心理学行业十年的变化、踩过的坑以及未来即将会哪些尝试,我将分享6个观点。

需求仍是发展的瓶颈

第一个观点,心理行业发展到今依然存在瓶颈,好消息是它正在逐步突破,我个人觉得未来5年会有成熟的商业体会出现。

我们一直在说行业发展的瓶颈,那么发展瓶颈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对这点也存在分歧。有些专家认为心理学行业发展的瓶颈是因为专业队伍的人数以及服务质量不够,但是我跟大家有不一样的观点,我认为目前发展的瓶颈是需求。中国大概有10亿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有7亿心理亚健康人群,有1.7亿心理疾病人群,可以看到潜在需求是很巨大的,但真正愿意付费买单的人群相对来较少,这是心理行业最大的瓶颈。

根据过去10年的观察,市场需求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增长因素有两种,第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这意味着人们的消费慢慢开始从物质转移向内心的消费,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内心精神世界的状态;第二,过去10年互联网新媒体发展非常迅速,让人们以越来越的速度接受新生事物,心理学只是其中的一块。

行业的春天什么时候会到来?从其它领域的投资规律可以发现,当一个市场的渗透率达到20%的时候将全面爆发。什么是市场渗透率?就是前面提到的现有需求人数除以潜在需求的人数。

例如,现在有100个人有心理咨询的需求,但只有3个人有心理咨询的支付习惯,那么市场的渗透率就是3%;如果有10个人对心理咨询不仅有需求,而且有支付习惯的话,那么市场的渗透率是在10%;当市场渗透率到5%-10%的时候就是要开始耕耘的时候,当市场渗透率到10%-20%的时候就是资本要去关注的时候,当市场渗透率到20%的时候市场已经到了一个引爆点,会全面的繁荣以及行业会出现很多成熟的商业体,到时候作为心理学从业者或者心理行业的创业者做起事来会事半功倍。

目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在10%左右,如果按照市场渗透率计算意味着每年有3400万人会为心理产品付费。当前数量即使加上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家长低价的心理测评、知识变现的数量,也很难到3400万的付费用户。壹心理从2011年至今已有10年时间,累计自费用户只有510万,大部分用户是集中在低价的线上心理测评上,基本上是10-19块钱的心理测评。

据我了解,到今年为止市场上年收入过亿的心理学公司只有8家,主要是以线上咨询平台为主,也有一些做线下EAP(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的以及做设备的公司。不过,我很笃定未来5年一定会出现心理健康领域上市公司,同时,我希望壹心理在5年后是那家公司,对此,我也比较有信心。

这是我对行业未来爆发点的判断,当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时候,行业就会进入爆发阶段。如果市场渗透率没有到的话,无论我们专家做怎样的改变,大家的生存状况一定还是头部的人活得好,大部分人活得比较艰苦,这是我今天关于行业分享的第一个观点。

心理咨询数字化,行业秩序重构

第二个观点,心理咨询的形式正在被互联网改变着,但是传统的咨询和线上咨询都各有优势。

我个人觉得目前我们对于线上咨询和数字咨询有一些偏见,很多的数据其实是反直觉的,就像壹心理刚开始做线上咨询的时候,很多的创始人朋友都会觉得壹心理要切分线下心理咨询的蛋糕,但是根据过去6年我们做线上心理咨询的经验看到,线上咨询与线下咨询并不是充分竞争的关系,线上咨询在充当着把蛋糕做大的事情,而不是切分线下心理咨询的事情

壹心理平台上80%的用户会选择线上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人觉得现在这么多用户选择线上咨询,是因为疫情不方便,但是我们的数据告诉大家,疫情以前也是这样的。

很多用户在接触壹心理之前是没有了解过心理学的,也从来没有为心理学产品付费过。当他们接触了壹心理之后了解了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当有需求的时候就会在壹心理平台上预约心理咨询师可以线上完成心理咨询,也可以到线下面对面做心理咨询。线上与线下的资费价格是相当的,但还是有80%的用户选择了线上去完成整个服务的闭环,所以我们能看到未来心理咨询数字化一定是主流

另外一个观点,传统心理咨询依然有它的市场,线上和线下都是心理咨询,各有各的优势。我们线下也有8家心理咨询中心,发现线下心理咨询中心的预约次数是比线上高的,线上是8次,线下是11次。线下心理咨询更容易连接客户并建立长期的关系。

未来心理需咨询会被互联网改变,不是线上的咨询要颠覆线下的咨询,而是以后用户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所以线上咨询跟线上咨询不应该是一个竞争的关系,而是把人群做了一个分类。喜欢线上的人选择线上完成心理咨询,一些注重视觉型的用户可能更愿意到线下完成心理咨询,做了一个这样的区分。

第三个观点,心理行业秩序在重构,行业基础设施开始被重视,我觉得整个心理咨询服务即将步入正轨。

2017年国家取消了咨询师的考证,我个人觉得是利好,代表未来整个行业侧重点将会从拿证为主体的培训转到注重能力培养的培训。壹心理在2016年和2018年也有自己的培训体系,培训目标是培训一批能做实战的心理咨询师而不是卖一个证。我觉得未来咨询师的培养和咨询师的监管不会放在国家层面,主要会放在行业协会和企业层面,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相信未来他们也会出一些咨询师认证的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是行业的基础设施,目前很多心理学出身的人或者拿证的咨询师去服务大众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行业基础设施给他们提供服务的,甚至都没督导就给大众提供服务,就像上网的时候没有安装杀毒软件,本身危险是非常大的。我觉得这不是咨询师的问题,而是咨询师进入行业的时候并不知道有这些基础设施,也不知道去哪里找。

例如,我自己有行业咨询师群、行业创始人群,经常看到咨询师遇到棘手个案的时候不知道转介给谁,或者遇到需要进行处方药物治疗的个案也不知道该到哪里找合适的精神科医生。而在美国心理咨询师与心理医生是有一个平台相互打通的,个案报告咨询师和医生都可以相互查看,可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但是我们目前是没有的。

最后是关于咨询师的职业保险。壹心理数据显示,极端个案有千分之七的概率,就是你做一千个案子里面,有七个是又可以有极端状况的,他们可能有自杀的倾向、可能会有一些高情绪的状态或者是人格障碍的群体,这些个案特别棘手,甚至会造成一些人身伤害。于是,我们在这两年开始为我们平台上的咨询师提供咨询师职业保险。

这些行业基础设施目前基本上很少有平台在做,因为对平台来说做这件事情回报其实是很低的,大家都会关注做回报高的事情。这是我分享的第三个点,关于整个行业秩序的重构,行业基础设施开始被重视。

做时间的朋友,心理师角色多元化

第四个观点,目前来说心理从业者普遍过得比较艰苦,这是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但是心理咨询师职业是时间的朋友,我们看到头部的咨询师已经成为时间的朋友。

中国现在有130万执照咨询师,但是真正活跃在行业的大约20万。我们是从哪里得出的数据?心理咨询师之家是咨询师平台,目前有16万的咨询师入驻,每周大概有4万的咨询师都会上壹心理咨询师之家学习,我们从这里推测拿了证书依然想从事心理行业的群体大概是20万。

从2015年到现在大概有4万咨询师申请加入壹心理平台,但是4万个里面我们只挑了大概700多个从业时间在3-5年以上的咨询师,关于他们的生存状态,我也想分享一下。

壹心理平台上的咨询师每个月的收入大概是8400块钱,相当于年薪是10万块钱左右,这样的群体在中国大约5000-2万左右,这已经是行业里面职业时间最长的一批咨询师,也是我们千挑万选的咨询师;20%的人月薪是2.6万,基本上年薪是30万左右; 10%的头部咨询师月薪大概是3.8万左右,头部的咨询师有140人,他们的年收入是在30万左右;大概有70个咨询师,他们的收入在50万左右,这批咨询师他们都是时间的朋友。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心理从业者他们普遍活得比较艰苦。

如果你依然想以咨询师为职业,那你能不能熬过两年以上的培训,能不能熬过三年甚至五年个案时间的积累,成为时间的朋友,每个人要问清的自己内心的答案。如果熬不过这五年七年的话,可能在路上就放弃了,路上有太多的机会让我们去做其他的事情。

第五个观点,心理从业者角色应该是多元化的。以前我们经常说心理从业者的角色是助人者是帮助别人的人。但互联网时代每一位心理从业者都应该是一个表达者才会更受欢迎。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助人者,也是一个服务者,这也意味着用户不仅是来访者也是消费者。这里面有一些专业和商业之间的平衡,对于专业来说要保证专业伦理的设置,不能跟来访者建立一个多重的关系。但是不管怎么样,心理咨询是一个服务,服务要给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这是咨询师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应该去考虑的部分。咨询师不要向来访者营造高高在上氛围,要为来访者提供专业、有温度的服务,如果服务体验不好,也会影响到专业的体验,客户会觉得咨询师的服务内容有问题的,所以其实咨询师既是助人者也是服务者。

第二,咨询师既是助人者,也是表达者。我们在一对一帮助用户的同时,也要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如文章、问答、短视频、直播,去跟大众科普,告诉他们心理咨询是什么,心理服务是什么,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你在什么时候可以来找心理咨询,你对心理咨询抱着何种期待,这是每个咨询师或者每个心理行业从业者要做的事情。

我们要从单一助人者的身份出来,要看到心理从业者的多元化身份,是服务者同时也是表达者。只有这样咨询师才是能与时代同步,才可能缩短整个5-7年职业的积累期,不然从小白到新手咨询师,从新手咨询师到成熟的咨询师要花更长的时间。

第三,每个心理从业者要尝试把自己做成IP、做成自品牌。现在已经是自主品牌的时代,每个咨询师、每个心理学从业者都是一个超级个体,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培训师是可以离开平台过得很好的,因为他把自己做成了一个IP、一个自主品牌,拥有了自己的一群受众和用户,未来所有咨询的入口或者流量入口不一定是平台,不一定是壹心理,可能是自己的粉丝。

每个从业者要从单一的角色里面摆脱出来,既要是助人者也是服务者。只有这样我们才没有高下之分,才能慢慢地把握好与来访者的距离,提供更有温度,更好的服务。同时,要从助人者的角色出来,要成为一个表达者,通过一对多的方式连接更多的用户,连接更多的大众,把自己做成一个IP,只要你成为一个IP的话,你就是未来流量和咨询的入口,就可以去平台化生存。

中国心理咨询服务和体验化共同发展

第六,刚才讲的都是过去10年整个中国心理学的变化,我觉得中国跟美国心理行业发展处在两个不同的河流里面。

第一个观点,中国跟美国的心理发展存在一个巨大的差异。如果大家对美国的心理信息有关注的话,美国现在有两家上市公司,有六家独角兽公司,独角兽公司意味着除了两家上市公司以外,还有六家估值超过十亿美金的公司,这类的公司都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他们没有在做市场的教育和科普,都在做关于整个市场的服务跟体验,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或者线下体验,这是美国所处的河流。

中国过去10年我们处在一个河流就是教育、科普。你会发现现在能想到的中国心理学品牌,在过去都是在做这样的事情,让大家了解心理学、进心理学、慢慢信任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到他。这是美国跟中国的两个差别,我们身处两个不同的河流里面,两条河流时间的间隔可能有10-15年左右。

第二点是未来中国心理学发展,2019年慢慢意识到中国的河流在转向,随着心理学的教育、科普转向到做心理服务。无论是国家的倾向还是大众现在找心理咨询的服务,我们都需要这个转向,这是接下来给所有心理从业者和创业者很好的机会。市场在逐渐地走向成熟,我们原来都是在前面开荒,现在也可以提供一些服务,这是过去10年、未来10年有一个大的转向。

另外一个转向是体验,现在中国人绝大部分的教育都是针对大脑,我们现在提供的心理学服务和产品也是针对大脑的。可能未来在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智能设备,能够与身体、情绪、感受连接,而不是全部的产品和服务都针对大脑,这也是一个大的转向。

可能转向线下的工作坊为主,也可能转向一些虚拟设备、智能穿戴设备,服务和体验是同时在发展的,因为有互联网跟智能设备的时候,他们做了很多体验式的事情。

这是我今天关于整个中国10年心理行业发展、观察的分享,谢谢大家!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3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