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智能科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 张亚勤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人工智能(AI)技术领域成为重点话题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60%的论坛内容均与AI技术、大数据、算法等产业相关。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赵泽良在2021世界互联网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特别是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的快速提高,随着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AI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AI已不再只是产业,而是更加深刻影响和改变生活。它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发展引擎,成为我们新的生产力,所以中国要大力发展AI产业。
9月26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Institute for AI Industry Research,Tsinghua University. 以下简称“AIR”)院长张亚勤在本次会议企业家高峰论坛、数据与算法论坛上发表演讲。
张亚勤在企业家高峰论坛上指出,在产业转型之下,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可以用AI+IoT(物联网技术)赋能绿色计算,助力碳中和。其中,AI+IoT在三大领域可以发挥作用。一是清洁能源和传统能源的融合,AIoT技术可以监测碳排放,智能调度;二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本身,大型的数据中心、5G等快速发展,消耗了很多能源,AI可以应用其中;三是新兴产业,比如绿色城市、绿色园区/楼宇、绿色交通,AIoT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
另一个数据与算法论坛上,张亚勤透露,其团队在“AI+生命健康方向”做了四个研究方向的布局,聚焦在研究“AI增强个人健康管理与公共卫生”、“AI+医疗与生命科学”、“AI辅助药物研发”与“AI+基因分析与编辑”方向。目前已在基因数据的表达和预测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实际上,张亚勤已经从企业高管层回归到了学术圈。
如果仔细回顾张亚勤的经历,我们会发现,其一直以来都在AI技术科研中不断深耕。1998年起,张亚勤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期至2014年,张亚勤开始担任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微软中国董事长、微软全球副总裁;在2014年9月至2019年10月,张亚勤担任百度公司总裁,经历了百度 AI 从发展到收获果实的重要阶段。
2019年10月,张亚勤宣布从百度集团退休,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立刻向张亚勤抛去橄榄枝,两个月后,他加入清华大学。如今,张亚勤已是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
值得一提的是,张亚勤博士本身也是是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和企业家,拥有60多项国际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11本专著,在国际上获得过诸多专业奖项和荣誉。凭借个人影响力,张亚勤给AIR搭建起一支明星团队,成员包括前字节跳动AI实验室负责人马维英、前海尔集团CTO赵峰、前阿里达摩院技术大牛聂再清等。
本次大会期间,张亚勤接受了钛媒体App独家专访。
在张亚勤看来,AIR目标要做新的算法和平台型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以及要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
1、要成为应用型研究机构,张亚勤特别指出,AIR希望做一定时间内可以被应用的研究,不是理论性研究,更不是“产品研究”。
2、要推动具体的产业发展,AIR 在成立时就圈定了具体的行业方向,包括智慧交通(AI+Transportation)、智慧物联(AI+IoT)、智慧医疗(AI+Healthcare)。
3、要培养人才。身为清华教授,张亚勤目标是“培养未来的CTO和顶级架构师”。
张亚勤告诉钛媒体App,AIR 成立的最终目的,主要是团队的研究成果需要满足公益的社会需求,顺应产业的大机遇,以及AI行业自身的科研技术能力。
在专访中,张亚勤表示,他为AIR确立了诸多准则,比如控制团队小而精;不希望内部以发学术论文作为指标;提倡与企业的联合研发模式,共享技术成果。还有,一旦AIR内部有了成熟技术后,张亚勤鼓励“技术出走”,在AIR外面把技术转化为产品,推向行业、产业,越做越大。
对于AI 行业“投入产出比不匹配”的问题,张亚勤告诉钛媒体App,虽然AI技术能解决很多问题,但它并不是大脑的替代品,科研的目的并非创造比人更聪明的技术产物。如今AI技术已经落地很多了,但是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社会需要投入资金、人才等进入AI 技术行业中。
对于医疗AI行业的新发展,张亚勤指出,未来AI技术一定会是颠覆性的创新,大家需要把眼光看得更长远。他透露,其团队在AI新药研发方面有了阶段性成果,“AI技术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成果是非常exciting的。
此外,AIR和企业一直在深入合作,比如和百度、亚信等。AIR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明天、后天的大问题”。张亚勤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与亚信的合作为例指出,通过AI等技术实现了5G基站功耗降低15%,同时网络覆盖提高5%。
“我们真正想做一些探索性、突破性的技术,希望对未来有更大的影响,解决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当然,有企业也会和学校合作联合实验室,做产、学、研整个过程。我希望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要投入时间和经历做各自擅长的事情。”张亚勤对钛媒体App表示。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初期团队合影(来源:受访者提供)
钛媒体:清华AIR究竟是一家什么机构?
张亚勤:AIR是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很像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但不是面向某一家公司,而是面向全产业的。其次,我们希望有一些系统性、平台性的技术,不仅仅是一些单点的算法,而是从事更有组织性的科研。AIR不是个公司,也不是个孵化器,结构上更像一个学校的研究院,因为我们本来在学校的大的框架里面。
钛媒体:在你看来,AI技术落地为何重要?为什么清华AIR要和产业结合?
张亚勤:大学本身已经在从事很多理论性研究。AIR汇聚了一批具有科研和产业背景的人才,希望致力于新的突破性技术落地,哪怕这需要三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类技术往往是面向未来、更迭时代的大技术。我们希望赋能产业,造福社会。
我认为很长时间内,数据都还是很重要的,好的算法需要大量数据,如果数据没有和产业合作,那么没有真实数据,做类研究是没有根基、无法使用的。
“AIR”更具象的目标有:1、研发出新的算法和平台型技术2、培养更多技术人才,3、推进行业标准设立。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的核心研究方向(来源:清华大学AIR官网)
钛媒体:AI公司一直不断投入研发,但产出的技术产品却低于大众预期,尤其距离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差别较大?是不是AI技术研究存在问题?
张亚勤:我认为目前AI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了,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AI并非很神秘,本质是大数据驱动下的模式识别。现在主流的是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联邦学习等趋势,也已有很多落地场景了,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GPT-3等。我觉得,AI技术已经落地很多了,但是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如果希望AI成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仍然需要不断投入人才、资金和技术,比如说无人驾驶,可能还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但一旦实现,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并且是积极的变化,这就是AI可能最大的应用,也是最重要的应用。
钛媒体:医疗AI技术壁垒很高,但应用情况并不如意,为什么清华AIR还要做?
张亚勤:我认为,不管是技术,还是软件产品,需要很多迭代。如果5年之后再看这个问题,包括生物技术、医疗大健康等都会被彻底改变。而现在来说,当Alphafold 2(DeepMind研发的AI模型框架平台)出来之后,将蛋白质组的一些生物学问题解决掉,还提供了指数级增长的数据平台支持。那么,医疗AI会解决一些问题,尤其在生命科学方面。
钛媒体:最近大家都在提,很多科学家从企业回到了科研机构、学术圈等,从自身角度出发,企业高管和大学教授角色之间有何区别?
张亚勤: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区别:一个是我不再需要去花很多时间在运营上,不用跟踪产品进度,而是专业从事科研;二是时间的不确定性会高一些,之前在企业当中,更多在谈明天、后天的进度,而非五年十年的行业发展;三是AIR能够培养更多人才,像CTO和顶级架构师,长远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钛媒体:之前您说年底AIR要发新的平台性技术,AIR目前的科研进展如何?
张亚勤:我们团队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AI新药研发方面、车路协同研究方面等,我没有像管理公司那样给团队设定目标,而是希望大家更专注在从事有价值的科研上面,目前进展不错,对于未来我非常有信心。
钛媒体:AIR目标当中有一个“智慧交通”场景。百度一直都在推进Apollo无人车项目,那清华AIR主要是做哪些方向的?
张亚勤:百度Apollo是AIR在交通领域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并且共同发布了APOLLO-AIR计划。
清华AIR的智慧交通研究希望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希望数据提供的智能技术更安全;第二是让整个交通更可控有效,并减少碳排放;第三是产业机遇,电动智能车正在颠覆整个汽车产业,中国汽车产业链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钛媒体:您觉得“AIR”会面临到哪些挑战?
张亚勤:挺多的,这是一个新的模式,汇集新人、新机构,大家都在探索阶段。我一直和一些年轻教授强调,AI 不是要定制化,而是要不断update来打造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和企业合作就是打造好这个东西,而我们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明天、后天的大问题,而不是解决今天的小问题。如果企业因为碰到眼前解决不了的小困难,或是人手不够了,来找我们合作,你会发现,这是你和企业合作的最后一学期。
所以我们想做探索性、突破性的技术,希望对未来有更大的影响,解决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当然,有企业也会和学校合作联合实验室,做产、学、研整个过程。我希望企业、高校、机构都要花时间和精力来从事自己更擅长的事情。
钛媒体: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技术足够好,他们也许会copy一个,或者会选择收购占为己有。你怎么看这件事?
张亚勤:我觉得从整个发展来看,每个时代都有新的企业会出来,因为技术在不断迭代,这种技术不一定全部都能copy,尤其是大企业,有已经成熟的主战场,时下热门的一些赛道不一定是大企业能投入最多资源去打的。当然也有做的很好的企业,可以不断调整和转型,比如微软、Apple。我觉得,小企业需要专注把自己的事做好,别怕大企业copy,这是最重要的。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2022-09-14 钛媒体 App发布了 《星巴克加码中国市场,未来三年要新增开3000家门店|钛快讯》的文章
2022-08-11 钛媒体 App发布了 《白云山麾下公司虚抬药价“把戏”,被拆穿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的文章
2022-07-06 钛媒体 App发布了 《威尼斯向游客收“进城费”,国内城市如何借鉴?》的文章
2022-03-25 钛媒体 App发布了 《蔚来2021年财报发布:年营收361亿元,整车毛利率达到20.1%》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