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孟晚舟被押1028天、华为被卡脖子背后,谁是中国“创新之王”?

7047
2021-09-29 18:53 1人在评论

三生三世.jpg

作者|徐明辉

编辑|六耳

来源|创头条



2021年9月25日,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时刻。

当孟晚舟身着一袭中国红长裙,从包机里缓缓走出时,也意味着长达1028天的非法拘押终于结束。

轻“舟”已过万重山。遏华,失效了。

70年前,美国为遏制中国核武器发展,不惜将钱学森关进监狱,对赵忠尧连发三道拦截令。70年后,美国为阻止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又将黑手伸向了华为、中兴。

新中国成立至今,西方从未停止过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把戏。中国却在“卡脖子”与“解决卡脖子”的路上越走越强。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今年全球创新指数榜单排名第12位,较去年前进了2位;中国科技集群排名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中国企业从弱到强的背后,有一批不care眼前得失、敢赌未来的“创投之王”;中华民族由弱变强的背后,也有一批苟利国家生死以、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创新之王”。

-1-

57年前的晚秋,新疆罗布泊传来一声巨响。伴随着一团“蘑菇云”腾空绽放,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全世界沸腾了!

美利坚啧啧称奇,并表示unbelievable。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难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四个大国掌握。

震惊之余,美国报纸开始无中生有:毛主席派了个飞机到陕北,去找一个叫做寒春的美国核物理学家到北京帮忙造原子弹。

寒春是真的,核物理学家也是真的,寒春帮中国造原子弹却是凭空捏造。

就在前不久,杨振宁百岁生日宴上,他回忆起与邓稼先的聊天场景,邓留了一封信告诉杨振宁,“没有外国人参加中国原子弹的制造,除了在最先的时候略微有一些苏联人的帮助,后来基本上是中国人自己做的。”

杨振宁和邓稼先是邻居,是同学,也是最亲近的朋友。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1941年,邓稼先刚刚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彼时的杨振宁已经是校园风云人物,他与同宿舍的黄昆、张守廉并称为西南联大物理学“三剑客”。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杨振宁去了美国留学,黄昆去了英国留学。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当了一年助教后,也开始了美国留学生涯。而后来成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当时已经是美国航天工程界响当当的人物。

邓稼先在北大做助教的同一年,物理系转来一个叫于敏的学生。20年后,两人一个成了“中国原子弹之父”,一个成了“中国氢弹之父”。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国内百业待兴。国际上,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也在激烈斗争与对抗,国际形势严峻。

“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被写在《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规划”)的第一位。

1950年10月,邓稼先放弃美国优渥的工作条件返回中国。刚到北京,他就和中科院的教授们投入到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中。第二年,从北大研究生毕业的于敏,也被拉到物理研究所,做起助理研究员。

钱学森登上港口准备回国时,突然遭到美国官员的拦截。

西方国家“卡脖子”,能卡在摇篮里,绝不等到少年期。即便后来交了1.5万美元保释金被释放,钱学森始终处于美国的监视中。

直到1955年,在历经5年艰辛之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

然而,核武器研发属于国家机密,即便科学家们掌握了原子核知识,也很难造出原子弹。

刚开始,苏联答应帮中国建一个实验性原子能反应堆和一个浓缩铀工厂。后来闹僵了,苏联不仅单方面撕毁协议,还撂下狠话: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

在没资料、没经验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

那时候,由于条件艰苦,邓稼先和同事们只能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往往需要一日三班倒。算一次,一个多月。算九次,就是一年多时间。每当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整整8年,妻子许鹿希都不知道邓稼先究竟在做什么工作。直到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许鹿希才恍然大悟。

同样一脸震惊的还有于敏的太太。

氢弹的威力比原子弹更大,技术也更复杂。1965年秋天,在于敏的组织和部署下,我国成功突破氢弹理论,并发明了独一无二的“于敏构型”。而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一种是美国的T-U构型,一种就是“于敏构型”。

相较于T-U构型,“于敏构型”体积更小,维护成本更低,核弹头的使用期限也更长。

“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1967年6月,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成功,他的太太激动地表示。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103个月,法国用了102个月,苏联用了75个月,中国只用了32个月。

而这背后离不开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战略科学家,也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王”。

-2-

1978年3月,北京的空气里还透着一丝寒意。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人民大会堂,却显得格外热闹。

会场内红旗飘扬,5000多位科技界的代表们相继入场。他们前面的主席台上悬挂着6个大字:全国科学大会。

在此之前,包括“两弹一星”元勋在内的中国知识分子都被扣上了“臭老九”的帽子。在那十年阵痛里,我国载人航天计划被叫停,邓稼先等人被调到青海基地“改造、学习”,中国刚刚发展起来的科技事业遭到巨大冲击。

彼时,已经是美国国籍的诺奖得主杨振宁准备来中国访问。邓稼先被列在了访问名单中。

“我尽管不信佛,但是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邓稼先妻子许鹿希后来回忆。杨振宁此次中国行不仅救了邓稼先,还救了一大批科学家。

为了举办科学大会,可谓举全国之力。当时,北京的酒店并不多。为了把好一点的酒店腾出来招待与会者,在科学大会举办的10多天里,北京暂停了其它全国性会议。

也是在这次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制定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简称“八年规划纲要”),“农业科学技术”被放在集中力量攻关的第一位。

与会代表中,有一个身着中山装的瘦弱男子,叫袁隆平。

一次偶然的机会,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试验田中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天然杂交水稻。后来,他又找到几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过人工授粉成功繁育,彻底推翻了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说。

只可惜,没等大展身手,他也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贴袁隆平的大字报,坚决反对袁隆平“搞资产阶级盆盆钵钵研究”。一夜之间,他培育的雄性不育秧苗全部被拔光。袁隆平好不容易才从学校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

这次大会后,袁隆平才终于可以堂堂正正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1981年,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两年后,籼型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5亿亩,增产稻谷500多亿斤。籼型杂交水稻也是中国转让给美国的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

袁隆平获封“杂交水稻之父”,他取得的成果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称之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与会代表中,还有一个和袁隆平同岁的药学家,她叫屠呦呦。参加此次科学大会,屠呦呦是代表中药研究所来领奖的。

20 世纪 60 年代,越南战事升级,恶性疟原虫困扰着交战双方。美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抗疟新药,越南方面由于受条件限制,于是请求中国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

作为一项保密级别的军工任务,该项目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523 任务”。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 任务”中医中药专业组。

1972 年 ,在经历380多次失败后,屠呦呦所在的团队终于从草药中提取了一种能治疟疾的成分,也就是后来的青蒿素,为解除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病痛作出了巨大贡献。

30多年后,凭借这一成果,屠呦呦又一举拿下中国人至今唯一一个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3-

此次全国科学大会上还有一个不到34岁的年轻人。因为在辽阳化纤厂工作时,他利用数学原理发明了一个国内外都没有的小仪器,从而拿到大会的“入场券”。

这个年轻人正是任正非。

大学期间,任正非通过自学,掌握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技术。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自学三门外语。

听到邓小平给知识分子平反,任正非泪流满面。

他说:“我们当时真的不理解‘亚马逊河流域的蝴蝶扇扇翅膀,就会让德克萨斯下大雨’,仅仅是感觉中国要变了。”

不止中国,整个世界都在变。

美国总统里根公布“战略防御计划”,由于涉及监视系统、拦截系统、控制系统、通讯系统等多层次太空防御,这个计划也被调侃为“星球大战计划”;苏联、东欧紧随其后,制定“科技进步综合纲要”与之抗衡;西欧17国发布了“尤里卡计划”;日本则提出“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新科技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有间宿舍灯火通明。房间里,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和光学家王大珩促膝长谈,这两位都是“两弹一星”元勋。

他们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必须尽快提出自己的高科技发展计划。

没过多久,一份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送到中南海。很快,《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出炉,也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涉及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重点领域,包括解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创新药、电动汽车等多个“卡脖子”问题。此后30年,中国多个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突破,都与该计划有关。

也是那个时候,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留学潮。

除公派留学外,中科院每年都会自筹经费支持学者出国深造。此外,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也纷纷发起设立奖学金,为祖国发展出谋划策。

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设立CEEC奖学金,支持中国各大学、各研究所人员到石溪做访问学者;和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发起设立CUSPEA奖学金,资助优秀学者赴美留学。

这批学者多于21世纪初回国发展,并成为今天中国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杨振宁有一位比自己小整整四轮儿的迷弟,叫潘建伟。一个被称为“中国量子之父”的男人。

量子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于量子具有不可克隆(复制)性,量子通信相比其他传统通信更安全,可以有效防窃听。

量子通信技术也是863计划在信息技术领域重点攻克的主题之一。

1995年,潘建伟参加物理学家葛墨林举办的理论物理前沿研讨会。会议上,潘建伟了解到杨振宁认为量子物理模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彼时,潘建伟正在中国科大学习量子物理基础理论。“这次会议,对我后来科研道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潘建伟回忆。

从中国科大研究生毕业后,潘建伟到奥地利留学,并进入量子信息领域。2004年,潘建伟团队首次在国际上实现五光子纠缠,把我国量子信息研究带向了国际前列。

这一消息可把杨振宁乐坏了。

杨振宁邀请潘建伟到他的办公室谈了一上午,末了还意犹未尽邀请潘建伟到家里吃饭。临行前,杨振宁赠送给他一本《杨振宁文集》,并鼓励其尽早全时回国工作。

杨振宁自己也在加快脚步。自2003年回国执教后,杨振宁于2015年放弃美籍,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公民。

一年后,潘建伟也带来了好消息。2016年8月,潘建伟参与研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发射升空,由于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国内外迅速引发热议。

在“墨子号”载荷样机捐赠仪式上,杨振宁感慨到:“我们这一辈人过去总是盼望着中国‘天亮’,如今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这种无限可能,需要代际传承,更需要开拓创新。

-4- 

2021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

72年来,中国始终都在升级打怪,不是在“被卡脖子”就是在“解决卡脖子”。只是,不同阶段解决重点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是解决重点行业的卡脖子问题,21世纪是攻克重点领域的具体技术难点。

当然,“卡脖子”也不全是坏处。芯片遭“断供”虽然让华为经历了短暂阵痛,但是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未必不是一件转机。这正在加速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布局与发展。

前不久举办的“中关村论坛”上,官方表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速”一词意味深长。

当101岁的老奶奶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子女,而是芯片问题什么时候能解决,中国的科技事业已然不是当初那个遥不可及的模样。

老一辈“创新之王”的徒子徒孙们,确实也在不断涌现。

科学界有一个奖,叫“科学探索奖”,是马化腾、杨振宁、饶毅、施一公等人在2018年设立的,目的是鼓励年轻科学家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深耕、探索。

陆朝阳是第一届获奖者之一。

潘建伟说杨振宁是自己科研路上的指引者,潘建伟其实也是陆朝阳科研路上的指引者。20多年前,潘建伟回东阳中学科普量子技术,吸引了讲台下还是高一学生的陆朝阳。

而今,陆朝阳也能独当一面,还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称号——“操纵光子的巫师”。

袁隆平弥留之际,他的学生李新奇在榻前承诺“将杂交水稻事业进行到底”;黄昆去世后,他在北大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物理专业,为中国芯片行业源源不断的输送着人才......

科学探索奖第二届获奖者中,有一个叫黄芊芊的女孩,被称为“芯片女神”。2006年,黄芊芊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纳电子学系。该系的王阳元院士正是黄昆的学生。

黄芊芊成为微纳电子学系博导后,将研究方向转变为芯片研究。她不仅是华为芯片项目的技术外援,还与中芯国际合作研制了世界上首个基于现行标准CMOS工艺平台的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

外界只看到王年爽设计mRNA疫苗结构用了10天,却没看到10天背后,他已经在实验室研究冠状病毒超过8年;刘颖团队将生命只有20天的线虫寿命翻了一倍,多出的20天不是刘颖的20天,而是漫长的许多年......

科研也像是一场修炼。诚然,多年以后我们依然有被“卡脖子”。然而,“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家创新精神仍然薪火相传。

(完)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创头条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孟晚舟被押1028天、华为被卡脖子背后,谁是中国“创新之王”?
打赏一下 0
喜欢这篇 13
评论一下 1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xuminghui
xuminghui说:
英雄所见略同
0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