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OPPO不一定会上市,但亟待“小米化”转型是真的

6089
钛媒体 App 2021-10-28 09:38 抢发第一评

文 | 价值研究所

双十一预售开启之后,不少电子产品发烧友就开始做各种攻略,铆足了劲要薅各大品牌的羊毛。

其中,降价最狠的当属OPPO

比如OPPO的色彩影像旗舰Find X3,活动期优惠500元,到手价只需3499。此外,OPPO K9和K9 Pro降价幅度分别为300200;另一旗舰机型OPPO Reno6也有100元的降价,3200万自拍镜头和6400万像素的三摄设计相信能俘获不少买家的欢心。

虽然小米、荣耀、vivo等老对手也早有回应,但单论降价幅度OPPO还是一马当先。双十一这场硝烟弥漫的大战,又为良心卖家OPPO积攒了不少人气。

不过,除了备战双十一之外,OPPO内部的新变化也很引人关注,甚至让IPO这个关键词,重新成为焦点。

当上市传闻再起,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审视OPPO当前的动态,并好好展望以下日后的发展形势了。

改革股份激励制度、冲刺上市,OPPO缺钱了吗?

10月25日,36氪报道称,OPPO发布了一则关于薪酬改革的内部信。信中称,OPPO将改革沿用了许多年的薪酬机制,引入“绩效股”。最关键的变化是,中层以上员工的薪资结构中,股票将成为其薪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股票这词在员工的薪资结构中占据重要位置,我们就应该明白事情并不简单——上市,或许已经写进了OPPO的行程表中。

这不是OPPO第一次出现上市传闻了。不过,针对OPPO的改革与上市传闻,也有人提出疑问。

在华为受到打压的情况下,OPPO、vivo和小米不断蚕食其高端市场份额,过去这两年理应过得相当滋润。

所以,OPPO上市,到底是不是因为缺钱?如果不是需要二级市场输血,那OPPO还需要上市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两件事:

第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到底在哪儿;

第二,OPPO的市场份额以及发展潜力还剩多少。

关于第一个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从用户基数来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体量极为庞大。

根据Newzoo的数据,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消费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超过7亿。此外,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中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51.7%上升到2020年底的60.8%,涨势喜人。

然而,从出货量及增长率来看,形势就没那么乐观了。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4.23亿部,增长率达到巅峰的166.8%,随后一路下滑,过去四年都是负增长。

另一组数据同样令人担忧: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49亿部,同比2020年增长10.2%,同比2019年下降13.5%

换句话说,由芯片荒引起的所谓“换购潮”,以及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都不成立。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未来可能缺少高端手机供应而抓紧时间抢购,智能手机的供给也没有出现反弹。有没有疫情以及随之而来的芯片荒,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趋势都难以改变,增速下降也无法避免。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早已走到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市场增长潜力有限,现在打的是存量争夺战。

(图片来自中信证券)

将目光集中到OPPO身上,或许我们还能感到些许欣慰。

根据IDC的数据,截止今年第二季度,OPPO占据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23.8%的份额,高于vivo的21.1%、小米的17.2%和苹果的10.9%。至于分拆后的荣耀和华为,受芯片荒、制裁影响严重,市场份额已经一再萎缩。

但放眼全球,三星依然占据压倒性优势,OPPO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不及小米。

(图片来自中信证券)

不过有一个好消息是,5G手机的增长空间还没完全打开,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根据工信部的说法,截止2020年底我国5G基站接近65万个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室外5G连续覆盖,县及乡镇的重点覆盖。分析指出,2020至2023年是5G商用的快速普及期。随着基站、5G芯片等准备到位,在2023年之后5G智能手机的发展也会迎来加速。

数据显示,去年国内5G手机出货量1820万部,占比68.4%,但华为以73.6%的市占率牢牢统治着5G手机市场,OPPO的市占率则仅有16.2%。OPPO在5G手机的研发、销售这方面,都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从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OPPO的市占率来看,虽然这块大蛋糕是缩水了,但OPPO吃进肚子的分量还真不少,要说OPPO冲刺上市是因为手机卖不动、因为缺钱,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为什么OPPO一说要改革薪酬制度引入股票激励,我们就只能第一时间想到上市这个可能呢?

或许也是因为OPPO的股权架构,确实与众不同。

变化不能来得太晚

对于股票激励政策的实施以及随之而来的上市传闻,相信OPPO的员工心中想必百感交易。

要知道,OPPO走的,可是远近闻名的全员持股路线——而且OPPO员工的持股,甚至比华为来得更加实际。

在这里插一句,除了改革薪资结构引入股份制激励之外,还有媒体披露了OPPO上市其他蛛丝马迹——比如在今年年初开始,陆续引进许多来自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负责梳理财务信息。

但在我们看来,如果引进“四大”审计人员的传闻属实,那么他们的任务肯定不只是审核财务报表:梳理、重塑OPPO的股权架构,也是一项十分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我们可以详细分析一下,OPPO堪称行业清流的股权架构:

企查查提供的信息显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是由欧加控股有限公司100%全资拥有的,而后者的第一大股东、实控人,则是欧加控股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

也就是说,OPPO的员工通过工会拥有61%的公司股份,是真正的当家做主。

这也就难怪36氪爆料称,见惯大风大浪的“四大”审计人员看到OPPO这种股权架构时,也会直呼开了眼界。

(图片来自企查查)

OPPO之所以实行如此特殊的股权机构,和段永平的经营理念、创业经历都有很大关系。昔日在小霸王母公司怡华集团推行股份制改革的计划流产,让他充分意识到传统股权模式的缺陷,且立志要让一起打拼的员工共享胜利果实。

所以当他功成身退之时,就给步步高(OPPO、vivo的前身)定下了“人随事走、股权独立、互无从属”的原则,将一手创办的步步高集团分拆成三家公司,继而孕育出OPPO、vivo两大国民手机品牌。

而OPPO的创始人兼CEO陈明永,正是当年随段永平出走小霸王,创立步步高的开朝元老之一,也是段教父经营理念的忠实拥趸。

但注意了,证监会早在2002年就取消了工会的上市资格。所以OPPO要是真的想IPO,那就必须对全员持股的股权架构进行调整。这或许正是提出股份激励制度和引进“四大”审计人员,会让人第一时间联想到上市的原因。

回到前文提出的那个问题:看起来并不那么缺钱、也不着急上市的OPPO,为什么要改革?

答案很可能是OPPO的确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且修正在其他业务,以及员工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样由员工持股,同样(暂时)拒不上市,OPPO和华为在员工管理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媒体曾爆料,OPPO员工在内部一直有所谓的独立股票结算机制,被员工称为“黑市”。但这套制度的买卖方式十分原始,是由持股员工自行商议价格再去总部办理结算,对于员工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而根据网易科技的报道,改革之后,OPPO员工的薪酬体系将变为“基本工资+年终奖+绩效股+日常福利”,希望借此把员工表现、收入与公司绩效深度捆绑。

通过浏览职场社交APP脉脉上的热门话题也发现,部分OPPO员工将此次薪酬改革和引入股份激励归因为“人才流失严重,OPPO需要提高核心员工留存和人员活力。

此外,有匿名的OPPO员工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这次改革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初衷和上市没有关系:

主要为了向互联网公司学习,提高员工的竞争意识,调动他们的热情”

也有OPPO员工在脉脉的相关话题下简单直接点明主旨:

OPPO就是想通过改革留人,希望大家别一发完年终奖就跑路。

不否认,引进股票激励制度、改革股权架构都能为日后上市奠定基础。但我们不应该把这些改变全部归因于为上市做准备。

抛开薪酬改革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往更深一层想,变化,对OPPO来说不见得是坏事。

和小米,甚至vivo相比,OPPO的改革、变化不是太多,而是来得太少,也太慢了,这已经让OPPO吃了不少亏。或者可以说,段永平式的管理、发展模式,已经不太适应现在的互联网大潮了。

折戟万亿IoT市场,OPPO错失发展时机的惨痛教训

无论是员工管理还是发展战略的更新迭代,OPPO都和我们认知中的互联网大厂相去甚远。通过改革薪酬制度褪去传统色彩,正是OPPO主动求变的信号。

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因为缺乏变化而错失风口,是要极其惨重的代价的。

今年9月份,有关OPPO大裁员的消息满天飞。

媒体报道称,OPPO从7月就开始酝酿裁员计划,主要涉及IoT事业群、互联网事业群等,裁员比例可能高达裁20%

没有意外,OPPO否认了裁员20%这个传闻,然后用了一个经典的回复:确实正在进行人员优化。

据媒体爆料,除去近7万导购销售人员和自有工厂的一线工人,在裁员前,OPPO员工数量约为2.4万。从去年开始大规模扩招的IoT事业群,则是此次裁员的重灾区。

IoT事业群遭遇大规模人员优化的原因也很简单——业绩不达标。

坦白说,OPPO进入IoT的时机真的晚了,和一加的合并也占去了OPPO太多精力和时间,根本没有抓住最佳发展时机。

OPPO正式大规模进军IoT行业,是在2019年底。

当时,陈明永在一年一度的未来科技大会上宣布OPPO的新发展战略:万物互融。根据陈明永的设想,OPPO要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在智能手表、智能耳机、智慧屏和智能机器人等IoT领域进行全方面布局。

回顾当年的分析报告,各大机构对IoT行业的前景还相对看好。

艾媒咨询的研报指出,当时中国IoT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3300家,位居全球第二,投融资总额高达785亿美元。该报告还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可能突破1500亿元,到2025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2030年即有望突破万亿大关

看到如此光明的增长图景,OPPO高层自然也相信,产值天花板高达万亿的IoT行业,足以成为OPPO在智能手机之外的第二增长点,撑起企业的未来。

(图片来自艾媒咨询)

下定决心要进军IoT之后,OPPO开始从华为、小米疯狂挖人。有跳槽到OPPO的员工爆料称,OPPO的员工数量扩充了接近1倍,仿佛要all in做IoT。

然而,经过大半年的团队招募、技术筹备和生产线搭建之后,OPPO在2020年一季度末才推出第一款智能手表OPPO Watch。

但调研报告仿佛没有告诉OPPO,智能穿戴设备市场此时早已杀成一片红海——华为、小米和苹果三大巨头之外的其他参与者,只有讨口汤喝的份儿。

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截止2020年第四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穿戴市场占据着22.3%的份额,雄踞榜首,同为19%的小米和苹果不分上下。而这三大巨头合起来,已经垄断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至于OPPO,出货量的确大增,从2019年同期的24.5万台猛增至2020年的138.8万台,但市占率只有可怜兮兮的4.6%

把目光放宽到整个智能穿戴设备市场,OPPO的弱势地位就更加明显了。

根据观研报告网的统计,在2020年,华为可穿戴智能设备出货量合计941.4万台,市占率高达28%,小米和苹果市占率分别为22%和17.8%。至于不入前五的OPPO,甚至不配拥有名字,只能被归类为其他……

(图片来源见水印)

如今,部分被“优化”的OPPO IoT事业群员工只能自嘲,过去这一年多是“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

我们不是说OPPO的改革完全是受折戟IoT市场的影响,也不是说段永平式的管理哲学和股权架构完全过时。但在IoT市场经历惨败的OPPO应该很明白,它们以往那套管理风格和决策模式,总归是到了改革的时候了。

至于改革方向,小米,就是OPPO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OPPO手机销量比小米高,进500强企业的却是小米。

在下方的答案中,很多人提到雷军对小米的定位:不只是一家手机企业,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

小米生态链过去这些年被不少同行分析研究,甚至被奉为标杆。比如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和PC等IoT智能终端,以及互联网服务领域,小米的布局就比很多同行都要广泛,都要成功。

小米在IoT市场的占有率就不多说了,上文已有详述。根据今年二季度财报,小米IoT与生活消费品营收为207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其总营收的比例已经高达23.6%手机+AIoT,成为小米集团增收的双引擎。

(图片来自小米财报)

此外,OPPO要是想IPO,小米同样是一个值得参考借鉴的对象。

小米在香港上市时发行价17港元,估值543亿美元,是全球科技股有史以来的第三大IPO。而上市3年多以来,小米的业绩、市值都较IPO前有大幅提升。

根据小米的招股书,亏损、业务单一是主要问题:2017年小米亏损439亿,智能手机销售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高达80.5%,IoT业务还处于探索阶段,互联网服务业务主要依赖广告。

但在资本市场打滚这三年,小米今年第二季度的总营收已经达到878亿元,同比增长64%,利润达83亿,同比增长83.9%

(图片来自小米财报)

对小米来说,上市之路虽然也不平坦,但现在总算雨过天晴。对OPPO来说,要改革,从IoT业务的布局,到IPO的具体计划,或许都可以向这个同行好好取经。

对了,说到OPPO的改革,近日还有媒体报道称,段永平秘密从美国返回国内,将重出江湖联合OPPO、vivo造车。

消息传出之后,关于段永平“垂帘听政”幕后继续操盘OPPO、vivo等言论也不断涌现。

不过段永平本人很拎得清,他在雪球发布转发评论相关动态时表示,根本无意复出:

“20年前就退休了,重出江湖的事情绝不会发生。”

(图片来自雪球)

对于OPPO来说,段永平留下的宝贵财富自然要继承,但需要改革的框架和制度,也没必要再等了。

至于为什么要从人员薪酬架构开始?

因人成事这个道理,相信大家都应该懂。

写在最后

在去年11月召开的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陈明永首次阐述了OPPO的发展理念:“科技为人,以善天下”

这个理念传递的信息很明确,OPPO需要把科技当做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正是在这场未来科技大会上,OPPO公布了“3+N+X”的科技跃迁战略

在过去这一年来,OPPO围绕UWB空间感知技术、Lifi光通信技术、3D虚拟人像技术、AI眼球控制、电致变色等多个领域,不断拓宽业务边界,丰富其万物互融生态。但随着IoT事业群遭逢巨变,OPPO的万物互融战略将如何走下去还是未知之数。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时候传出的IPO消息,是真是假倒也没有那么重要。至少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OPPO的确有难关需要克服,但也一直没有放弃。

毕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里,OPPO想把日子过好,就得不断折腾,不断开拓新赛道。

我们只需要知道,无论上市与否,这个大方向都不会改变,就足够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