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开始,业内围绕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一词有许多讨论,这种讨论到了2015年底,几乎成了嘴仗。一方面是影视公司强推IP改编剧、IP改编电影,另一方面是编剧们“雁渡寒潭,怀柔论剑”。
日前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放言,称要找一群贴吧吧主撰写故事,写得好的给重金,然后把“好故事”交给专业的编剧改编成剧本,以此来制造强大IP。本来就对“唯IP论”颇有微词的编剧汪海林、王力扶、宋方金、余飞等正好在开创作会议,顺势回应。编剧们各个文采飞扬,几篇会议讲稿皆成文章,篇篇读来都像是讨伐徐远翔的檄文,并在微博转发留言:“阿里,走好”。
双方火气十足,给人一种错觉:编剧们和IP干上了。
都是指望市场吃饭的人,徐远翔说出这番话自有他的底气,而编剧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论是不是情愿,看了两年IP改编的影视剧的我们,也该知道一些IP背后的事情了。
一、IP会火是必然,网络文学IP火,是因为时候到了
既然IP本意是知识产权,就表明它的源头是原创作品,甚至是原创概念。感谢这两年国内层出不穷的IP改编影视剧,我可以举出许多实际的例子来:一首歌曲可以是IP,比如《同桌的你》和《栀子花开》;一部动画可以是IP,比如《秦时明月》;一篇网络小说可以是IP,这就多了,前几年的《甄嬛传》,去年的《杉杉来了》,今年的《花千骨》、《他来了请闭眼》、《琅琊榜》、《伪装者》……
乍眼看过去,这两年看过的,好像都是IP改编的影视剧。但IP改编的影视剧火了,和IP自身这个概念还没太大关系,硬要说的话,就是IP这俩英文字母满足了吸引资本的最佳条件:简单,有力。郭靖宇就说:“做生意的时候,IP确实管用。IP太好理解了,《射雕英雄传》只有五个字,《红楼梦》只有三个字,只要看网络点击数据,只要看一个小表,他就决定了这个好。”
IP改编影视剧的火爆,首先是因为影视剧这个市场变大了,资本投入增多,对原创的需求量变大,其次是编剧们的原创跟不上需求,再然后是网络文学作品的长期积累,到了变现的时候,恰好补上了原创的缺口。三个原因碰到一起,啪的一声,IP被引爆。
2015年网络文学称霸两个荧幕,这三个方面功不可没。
首先是市场方面,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网络剧方面,近年来都在持续扩大。
仅电影市场而言,4年之间就从100亿的票房销量飞跃到400亿 。电视剧的市场也随着政策的改变而扩大,“一剧四星”变成了“一剧两星”,同一部电视剧只能卖给两家电视台播放,电视台对于电视剧的需求扩大,怀抱敞的更开。自制剧、周播剧,都开始加入到各个电视台当中。网络剧的市场也不容小觑,视频网站也在致力于制作独属于自己平台的网剧,力求打造视频品牌,有数据显示,仅仅是2015年上半年上线的网络剧就已经达到了2014年全年的总和。
其次,影视产业市场的蛋糕做大,编剧的原创内容跟不上迅速扩大的市场。
一方面,本身影视剧剧本的创作就不是一个速成的过程,著名编剧宋方金曾经算过一笔账:“编剧的日子不是按天过的,编剧是按年过。一个编剧写一部三十集的剧本,大概需要一年;如果顺利拍摄,再到播出,也还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刘和平老师的《北平无战事》用了七年时间,我今年有部戏叫《决胜》,阎建钢导演的,一部抗战剧,如果下半年能顺利播出,前后是八年时间,正是抗战的时间。这还不是最长的,最长的是刘震云老师的《一九四二》,从写剧本到上映,是十九年时间。”
十九年,哪个影视公司能保证十九年后自己还存活?
编剧们原创速度跟不上,不代表没有现成的文学作品可以用来改编。改编的速度多快啊。但名著改编这一块,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我们看完了无数版的金庸、古龙的武侠故事,看了琼瑶说不尽的爱情故事,还有实在翻不出花样来的四大名著。在名著改编这一块,编剧们也耗尽了心力。
虽说IP的含义丰富,但当人们谈到IP改编剧的时候,大多数时候还是在谈网络文学这类IP。
这也就说到了第三个方面的原因,网络文学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内容积累,现在正亟待形成产业链,完成资本变现。根据CNNIC和DataEye的数据显示,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保持着持续的增长,2012年市场规模是20多亿,到了2014年,已经达到了56亿,据预计,这一数字在今年可达到70亿。
根据Vlinkage的数据显示,2015年网络剧排行五的作品中,有4部是网络文学IP改编剧,分别是《盗墓笔记》、《花千骨》、《暗黑者2》以及《无心法师》。在电视剧方面,只顾漫一个人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两年内的播放量就超过了100亿。2014年《杉杉来了》播放量为46.9亿,2015年《何以笙箫默》85.1亿。近三年都市小说改编剧的前5名平均播放量为44亿,而其他三部作品都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不难看出,网络文学正在尝试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按照IP的概念发展下去,网络文学很可能会形成多元的发展。这就像日本动漫的产业链一样,一部漫画可以同时改编成为动画片、轻小说、广播剧、真人电视剧、电影等等。而这个源头,可以是这其中的任何一种。今年的热播日剧《死亡笔记》和《朝五晚九》就是根据漫画改编,《掟上今日子的备忘录》则是根据西尾维新的小说改编。
关于这类产业链的发展尝试,早在2001年,我国的动画片《我为歌狂》就已经试过了。当年我国动画片还处在“幼稚”时期,《我为歌狂》校园青春题材迅速赢得了好的口碑,随即发行了胡彦斌等人演唱的音乐专辑、改编成了由胡歌和袁弘主演的舞台剧、季晨和姚笛主演的电视剧,相关的小说也出了10余本。
但因为当时的市场并不具备现在这样的规模和条件,之后一直没再没有其他的成功例子。
现在则不同了,网络文学本身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一边是不断扩大的影视剧市场,一边是不断发展的网络文学市场,两个市场可以互为产业链的上下游,网络IP改编剧充斥荧屏,可以说是必然现象。
作为网络文学IP的输出商,起点中文网创始人、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说:“2013年以前(网络小说)堆在那里没人买,现在基本卖空了,已经要向作家预购了。现在属于快速增长阶段,不仅仅是电视剧,电影也在抢。”
二、IP陷阱:当人们在说IP火的时候,到底是在说IP、大IP还是超级IP?
网络文学长期积攒的内容能够通过改编成影视剧实现变现,这是好事,但是就此把IP捧成神作,这就不对了。并不是所有IP都是好的项目。既然一开始就只是一个原创的概念或者作品,那就意味着,有好坏之分,有价值的大小之分。
对于投资人而言,它的价值就体现在受众上,是否有人捧场,看原本的平台表现就可以判断。比如音乐是不是有受众,下载量、KTV点唱度、网络播放量、传唱的时间长短等都可以衡量。网络文学可以按照点击率、收藏数和出版书籍发行量判断。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判断一个IP究竟是不是大IP甚至超级IP的标准。
热播剧《芈月传》的导演郑晓龙说:“资本市场的人,他就特别在意网络小说的关注度,比如点击率。这个网络小说的点击率高,说明观众爱看。于是,点击率就成为购买的基本条件。”
这两年看起来是IP改编的影视剧火热,实际上,是一些超级IP和大IP在发光发热。
比如说顾漫的小说,它的网络小说点击率,十年积攒的读者人数,保证了它能够被打造成一个超级IP。再比如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这些作品背后的读者数,在原本的领域当中,就是碾压级别的。
但即使是在分众领域,能够吸引大票粉丝的作品,也是凤毛麟角。资本不可能放过高点击率的作品,当那些在价值符合数值的作品被开发完了之后呢?到那个时候,看到了IP改编作品甜头的人,还会不会去区分IP、大IP和超级IP呢?
唐人电影制作公司的总裁蔡艺侬说:“前段时间有一个公司给我提供了一个片单,应该有几百个版权,每个月前20名的,他们就买,有的是签十年的。”
要知道,这些数据是可以造假的。只要能够卖得好,大IP可以被鼓吹成超级IP,一般的IP则被说成是大IP。这就意味着,一个普通的原创作品,很可能被拉到它本来上不去的台面来。
特别是IP改编的电影,听起来和前几年的粉丝电影十分相似。仔细想一下,二者连内涵也都一模一样。所谓的粉丝不就是原有的某个作品受众吗?粉丝电影不就是为了吸引这部分受众而拍摄的吗?IP改编的影视剧最看重的,也是同样的受众市场。按照这个逻辑,《小时代》、《左耳》和《匆匆那年》也都可以称为是IP电影,只不过,在“粉丝电影”这个概念火的时候,它们叫粉丝电影。
同样的,明年将要拍摄的电视剧《小李飞刀》、《射雕英雄传》和《金粉世家》等,也打上了IP改编剧的标签。
在粉丝电影火的时候,资本会奔向粉丝电影,当IP电影吸金的时候,资本可以毫不犹豫地扛起IP大旗。可见,IP不过是资本运作的陷阱。
资本不仅不能引领风向,大部分时候,资本还要跟着风向走。2016年将要投入影视剧拍摄的小说、游戏、漫画IP项目多达110部。其中,包含网剧在内的电视剧有90部,在里面能够找到在一些网络文学的佳作,如《蔓蔓青萝》、《温暖的弦》和《落花时节又逢君》等。其中也有看名字就让人内心崩溃的作品,像是克顿传媒的《亿万老婆买一送一》、华策影视的《极品家丁》,还有上海新文化传媒的《大富翁》。(这都什么鬼……)
而IP改编电影几乎看不到“新人”的影子,大部分是已经大火的电视剧,直接被搬到大荧幕上:《杉杉来了》、《伪装者》、《华胥引》、《花千骨》、《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无心法师》、《他来了请闭眼》……
人们会看腻婆媳剧、都市剧、谍战剧,迟早有一天,也会看腻仙侠剧、穿越剧和都市剧。本来是来填补影视剧市场原创空白的IP作品,转眼就被在屏幕之间搬来搬去。影视公司狂买IP,广撒网,只会让原创更显珍贵。
何况,在资本跟风的“团购”之中,未必个个精品。
现在有一定人气的网络文学作品,大都是早期入圈的。虽然在时间的积累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粉丝众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质量就好。早期网上读者对文字的要求不高,有的作者为了追求点击率和发文速度,写作比较随意,甚至有的还有抄袭的行为。
日前,《暴君,我来自军情9处》和《11处特工皇妃》的作者潇湘冬儿在微博承认部分涉抄袭,在她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网络文学早期的创作氛围:
“不说影视娱乐圈,单看网络作家圈子里,犯错的大多是五六年前的作者。当年的网络环境宽松,网络文学刚刚发展起来,初入行的新人凭着热情和兴趣写作,写作态度十分随意,自娱自乐,没有什么目的性,想不到书会走红。以我自己来说,如果当年有人跟我说你的书未来会出版实体书,会拍电视剧,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那时候的我看任何书还保留着小时候做笔记的习惯,卡文了的时候就翻翻笔记找灵感,如果我能想到未来有一天我要为这个行为付出这样的代价,我绝不会这样做。但是像我这样的人多了,抄袭事件就多了,而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作者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这个问题就显得越发严重了。”
针对这一点,半壁江中文网创始人董江波称:“在半壁江中文网,如果经核实认定作者抄袭,那他将不再有任何机会在我们网站发表作品。”
要知道,这些早期不成熟的作品,也包含在被购入的IP当中。这两年,网剧品质良莠不齐,其中一部分也是挂着网络文学IP改编剧的名头。像是《白衣校花与大长腿》和《逆袭之爱上情敌》,前者卖少女心的噱头,后者干脆就是原作者自己组建团队编剧、拍摄的,画面简略、剪辑混乱、故事脱节,不看这类小说的人根本无法知道它试图讲一个什么故事。这类网络剧,最多只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小众狂欢。这种粗制滥造的网剧一旦在网上泛滥,按照“我菊”的行事风格,要整改,只是早晚的问题。到时候,电视台不收,网络平台不包容,这类电视剧即使拍出来,也只能砸在投资者手里。
三、IP改编的影视剧,至少应该还是影视剧
弄清楚IP火起来,特别是网络文学IP火起来的原因,就不难理解徐远翔为什么能挺直腰板说要雇佣吧主们写故事了,更不难理解,为什么编剧们不鼓吹IP论。不得不说,在看待市场前途这件事上,编剧们这次比阿里的副总要看得长远。
音乐、小说、动漫这类分众文学要改编成大众传播的作品,转化率不是百分百可复制的,最关键的是平台适应性的问题。徐远翔说IP创作之初不需要编剧可能是一句“鼓舞人心”的大话,但不能否认,它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反智的。
出品了《伪装者》、《琅琊榜》、《他来了,请闭眼》等作品的侯鸿亮说:“所谓大IP只是带来(知名度)的捷径而已,但是它并不是最终的呈现。热门大IP究竟是不是可以影像化?影像化以后是不是真正能呈现一个最好的效果?”
被买走的IP主要是人物关系、情节走向和情感冲突。也就是说,原作里的人、关键情节、情感关系,是固定的。郑晓龙说:“小说欣赏的是什么?描述的语言非常多,文字能力非常重要。编剧重视的是戏剧关系、人物塑造、人物语言。现在观众很挑剔。很多从美国过来的编剧给我们讲怎么编剧,3分钟一个小高潮、5分钟一个大高潮,还有这种技巧,它跟小说不是一回事。怎么可以把一部剧编完,它能不能符合观众的审美、能不能符合国家审查的需要,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都说电视剧《琅琊榜》制作精良,看评论不难发现,有人夸服装,有人夸演技,有人夸音乐,唯独,没有人夸剧情。原作者兼任编剧的结果就是,梅长苏耍得一手“杰克苏”,人物塑造基本靠对白:苏兄、小殊、阁主。众人口中的梅长苏全知全能、运筹帷幄,听得多了,我竟然忘记思考,他除了在毁容之后活了下来,还做过什么惊天伟业?如果没有演员的好演技,没有考究的服装和动作设计,没有贴合剧情的音乐,《琅琊榜》一样会成为一部雷剧。难怪有人说侯鸿亮团队的厉害就在于,把二流的剧本拍出一流的品质。
今年的热门网剧《盗墓笔记》凭借着强大的IP力量,点击率极高,甚至在爱奇艺首播的时候因为会员播放请求过多造成瘫痪。热播的同时是观众对剧本铺天盖地的吐槽:不符合原著的场景,人物服装突兀,卖腐的台词,“编剧上交国”的热门头条也不是白上的。
人们不会在同一个烂的IP改编作品之下欢呼两次
不尊重影视剧平台,直接结果就是不被观众买账,观众可能被“骗”一次,但第二次就别想了。
2014年春节,根据综艺改编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形式完全照搬综艺,内容全然不是电影,只是一期被放到大荧幕的亲子类综艺,当年取得了7亿的票房。霎时间,综艺IP改编电影好像也成了一条光明大道。
2015年,《爸爸去哪儿2》和《奔跑吧兄弟》照搬上一年,把综艺节目搬到电影院里,这次两个电影加起来也不过7亿,前者2亿多,后者4亿多。在电影院里放综艺节目,也亏投资人们想得出来。
专注吐槽中国电影十年的《第十放映室》主持人龙斌,今年也将根据歌曲《两小无猜》展开电影制作。歌曲IP改编电影,并非首次,高晓松的《同桌的你》和何炅的《栀子花开》,一个是充满魔幻气息的校园爱情,另一个是喊着不怀旧的怪异校园爱情。龙斌这个《两小无猜》,很可能是一个成长中撕逼的崩溃爱情,反正我是不会去电影院看的。
音乐IP是不指望了,现在网络小说IP已经到了要“预售”的地步,加上《秦时明月》的热播,更多资本势必会投入到动画、漫画和游戏改编领域当中去。
想靠着ACG的IP来做改编,更不是个容易捞钱的活。即使是在动漫产业相当成熟的日本,每年真人版影视剧作品都会被喷的遍体鳞伤,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剧情上面,二次元改编注定有“硬伤”。
目前为止,能够改编出让原著粉满意,还把路人圈粉的作品,少之又少,多少年才能等到《交和响情人梦》、《死亡笔记》和《一吻定情》?今年《进击的巨人》算是大IP了吧?电影版乱改人物关系,核心人物利威尔被删除,剧情狗血,一样为人诟病。
一部优良的原创作品本身可以成为新的IP
原本是小IP,改编后成为大IP剧的,也不是没有。今年唐人出的《无心法师》,原本是非常冷门的小说,按照蔡艺侬的说法,“我们公司里,10个人里面,10个人都不知道这个小说。”凭借优良的制作,《无心法师》现在也被称为是强IP。
新版《射雕英雄传》的监制郭靖宇表示,“我的一个学生写了《灵魂摆渡》第一季,第二季再播出的时候,视频网站就告诉我说这是有IP的。因为已经有了一季了”。
可见,IP始终是原创的代名词,一部优良的原创作品,本身也是可以成为大IP的。
今年,《捉妖记》成为内地影史上的票房冠军,创造了强大的IP,拍系列剧是肯定的了。这不是影视公司广撒网买网络文学IP能够制造出来的。《捉妖记》从概念到完成用了九年,这种精心打磨的原创IP一旦出现,所向披靡。
著名编剧宋方金在今年六月曾发微博:“电视剧越发不好玩了。索性不跟它玩了。跟网剧玩耍去也。”在完成《家是一座城》这部传统电视剧之后,他将转战网剧。
当专业的编剧们开始涉足网剧,填补市场空白,那些指望着买IP挣大钱的投资人们,是不是就可以歇歇了?
写在后面:
在众多IP当中寻找到值得开发的IP,是种能力,把买来的IP打造成适合平台的作品,更是一种能力。哪怕是提出要找吧主们写故事的徐远翔,最后还是要找专业的编剧对剧本进行打磨。
既然看中了影视剧的市场,资本就应该拿出诚意来,寻找能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真正有价值的好故事,尊重编剧和导演的专业意见,共同打造符合播放平台特点的好作品。如果只想通过买买买和流水制造来捞金,只IP这一座灯塔的话,前路还黑着呢。
作者:Dyeeee,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首发于百略网(微信ID:wwwbailve),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及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