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的设立,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成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2月17日,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坐落于北京金融街的北交所。包括纽约时报、美联社、法新社等国际主流媒体在内的45家中外媒体的68名记者,探访北交所如何有效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9月3日注册成立,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证券交易所,也是境内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时隔30年新设立的第三家证券交易所。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
“受理是企业发行上市审核的第一个环节。”中外记者参观了北交所的业务受理室,工作人员介绍,北交所实行电子化审核,申请、受理、问询,回复等事项均通过审核系统线上办理,从而实现让数据信息多“跑路”,让市场主体少跑腿。
在挂牌大厅,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们介绍,新三板的不断发展为北交所建立打下良好基础,新三板自2013年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服务挂牌公司13000多家,汇聚了7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服务的企业兼具“大而优”与“小而美”,奠定了北交所发展的企业基础。
“坚持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建设是北交所的特点。”这位负责人介绍,在实施过程中将重点把握好这些原则:坚守“一个定位”。北交所牢牢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提升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
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北交所与沪深交易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坚持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发挥好转板上市功能。二是北交所与新三板现有创新层、基础层坚持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
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础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二是畅通北交所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成长路径。三是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合格投资者踊跃参与、中介机构归位尽责的良性市场生态。
截至2021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82家,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1224家、基础层挂牌公司5749家。一系列数据表明,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初步发挥。调查问卷显示,96%的挂牌公司对新三板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外媒体记者还打卡了北京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在原动物园公交枢纽基础上,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作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核心区首个起步楼宇,汇聚中关村、金融街两大区域的优势资源,积极服务“两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在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记者们参观了《崛起的金融科技》展览、星河长廊、白泽迎溯创意雕塑,并现场打卡了新动力网红咖啡厅,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购买咖啡。
“一方面,在金融街聚集着非常丰厚的金融资源,另一方面,在中关村又聚集着雄厚的科技创新资源,而金融科技示范区正是中间连接的地带。”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维久表示,这既可以发挥金融业对科技应用场景的支撑,又可以发挥科技技术对金融业研发的带动作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北京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中国领先地位,并且在国际上逐渐占据一席之地。
作为入驻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的企业,奇安信副总裁杨洪鹏认为,金科新区是国内首个以金融科技为产业主题的示范区,将成为全球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场景新高地。企业入驻于此可谓“双赢”,既能更好地保障金融科技安全,又能实现企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他表示,将把集团金融安全业务全部放在“新动力”,为入驻新区的企业提供服务,同时还将把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也放在这里,全面服务金融科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