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我国超八成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7520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22-03-14 20:56 抢发第一评

原标题: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彰显蓬勃生命力

超过80%的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近年来,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呈现井喷式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新型研发机构达2140家,企业性质的机构占比68%。

新型研发机构不仅为破解我国科研与市场对接“两张皮”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也为我国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孕育培养“科研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现状喜人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也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开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

当下,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如何?科技部火炬中心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呈现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等特点。从投入主体上看,有政府、科研院所和高校、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研发团队等。

人才资源集聚、基础条件良好。截至2020年底,2140家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总量达到20.77万人,新型研发机构科研(R&D)人员达到13.32万人,其中具有硕博学历人员占比为45.33%;34.53%的机构拥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行业领军人才;57.99%的机构采用了柔性用人机制,外聘研发人员占其研发人员总量的8.27%,实现了对更大范围人才资源的吸纳。

研发服务活跃、产业领域广泛。2020年底,2140家新型研发机构普遍具备创新研发、企业服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多元化功能特征,超过80%的机构开展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83.88%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近一半的机构开展了面向企业的市场化研发服务和创业孵化。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其中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机构数量占比最高为33.69%;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比分别为31.21%和31.12%;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占比分别为25.65%、17.76%和6.31%。

创新能力突出、社会效益明显。2140家新型研发机构共承担科研项目34527项。超过半数的机构承担过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129家机构承担了253项国际合作项目。近半数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产生过科技企业,累计达到1995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254家,上市企业101家。有1289家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企业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科技成果转化等企业服务,累计服务企业11.90万家。全国共有168家新型研发机构设立了262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218.23亿元,累计投资企业1608家。从盈利情况看,有1156家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盈利,占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的54.02%;有322家新型研发机构净利润超过500万元,占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的15.05%。

资本市场宠儿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我国第一家新型科研机构,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于1996年共同建立,是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正局级事业单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摸索出“四不像”理论,在实验室建设机制上,探索出“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与产业化公司”同步组建,以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关键要素,成果考核由市场效益衡量;在项目投入机制上,由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共同参与,发明人、责任人带头投入;在用人机制上,突破事业单位编制限制,没有了“铁饭碗”,用股权和市场化的薪酬水平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在激励与规范机制上,坚持“研发团队分享技术股权,管理团队合法持有股权”。

截至目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拥有包括国内外院士7名、“973”首席科学家5名在内的数百人的研发团队,其多支队伍获高层次人才团队资助;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成立了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80多个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形成专利600多件,成功转化了科研成果300多项,累计孵化企业26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25家;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大专项,以及深圳市、深圳市南山区等单位的500多项课题,并与300多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2月,是由北京市政府联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同组建的事业单位类型新型研发机构。该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探索“兼聘兼薪”新机制,与共建单位、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人才共享与兼聘。尝试兼聘研究员在不改变所属单位编制身份前提下“全时全薪”在量子院工作的模式。在人才聘任时,不唯职称、学历、论文、奖项等,针对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注重人才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与潜质。

截至目前,北京量子院拥有专兼职人员达338人。其中,面向全球公开录用专职员工256人,包括科研人员221人,外籍与海归人员占比约25%。组建了超导量子计算、超快光谱学、低维量子材料、量子直接通信、原子系综精密测量等18支专兼职科研团队。

“四不像”单位——外界人眼中无级别、无经费、无编制的“三无”且“不完全像高校、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业,还不完全像事业单位”,缘何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跨国科研交流的生力军?

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刘群彦对记者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是在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由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探索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由于其在用人机制上的灵活性、运行机制上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性,可为不同区域应用性科技成果的产生、科创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当地经济的增长做贡献,因此受到广泛欢迎。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的临港职能制造研究院采用企业方式设立,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以航空航天、新能源、智能装备等为发展方向,积极服务于上海临港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先后培育出交大智邦、上海治臻、唐锋科技等具备登陆资本市场潜力的“五朵金花”,引领了当地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2018年7月,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西安高新区注册成立,该研究所由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发起,是由陕西省、西安市、西安高新区共同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

经过3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探索形成了依托空天院平台、建设八大创新中心(航天动力、航空动力、组合动力、共性技术、控制系统、智能制造、材料应用、钱学森空天动力(西安)创新中心)、孵化若干项目及企业的“1+8+X”创新运行模式。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采取飞地经济模式,与陕西省内外多个地市联合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地市经济发展。同时,与惠华基金、上海融玺、招商证券、建投华科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助推陕西省科技成果快速落地转化。目前已设立了6只产业基金,领投金额1.1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0亿元。在孵企业共计26家,其中5家培育为高新技术企业。

尚有难题待解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对于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总经理魏征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是这几年比较典型的科研、产业组织形式,是将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企业孵化、企业产业化、融资等多元要素相互贯通的机构。

然而,目前我国对新型研发机构尚未形成统一明确的认定标准,各省市认定和支持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也各不相同,机构群体整体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刘群彦表示,作为新兴事物,新型研发机构固然取得了大幅发展,但也存在“用力过猛”的倾向,比如一些地方未能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未能有效聚焦当地产业方向,造成“平台功能有余,专注能力不足”。“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不应是‘平铺式’的大范围扩张,而要聚焦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振国对记者表示,虽然新型研发机构在汇聚创新要素、组织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重构区域创新系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地方政府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但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不能一拥而上,各地政府需要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尤其是要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引导和评估,切实发挥好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

 “当前,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一些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兼职’方式,引进了大量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和团队,然而也容易造成一些领域存在机构重复建设、核心人员流动性较高等问题。而且,新型研发机构包括事业单位、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3种类型,都有相应的政策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或支持。然而在‘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概念下,并没有区分出不同类型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实践,“因此,应完善基于地方实践推进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李振国说,还需要建立健全央地分工、部门协同的管理体制,优化布局、规范管理。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4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