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补齐政策短板,让“专精特新”企业多起来

6544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3-23 14:50 抢发第一评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示范,“专精特新”历久弥坚。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正在不断壮大,这有助于产业链供应链接“断点”,疏通“堵点”,突破“卡脖子”瓶颈。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企业要想成为“专精特新”企业,并成长壮大,找准市场定位、掌握核心竞争点,以及保持持续投入、持之以恒的定力非常重要。

全国各地比拼“专精特新”

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较为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公布了三批共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不久前的全国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要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国家层面上,“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地方层面上,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通过梳理31个省区市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各地“比拼”的重点。各地都将其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广东、江苏、四川、山西、陕西、辽宁、黑龙江、甘肃、青海都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引进或者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许多地方明确提出今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目标。例如,江西、上海、河北、安徽、山东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数量都在400家以上。

云南、内蒙古、新疆、湖南、河北、贵州都提出,培育、打造或者争创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庆市提出,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40家。浙江省、河南省提出,培育或者力争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安徽省提出,争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0家左右。天津市提出,新增6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合力。许多地方因地制宜出台很多支持政策。例如,吉林省提出,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分层次激励培育体系,成立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建立省级银行信贷直达机制。江西省提出,结合万人助万企及“专精特新万企行”活动,深入摸排“2+6+N”产业“卡脖子”问题。北京市提出,培育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

“专精特新”企业密码在哪里

从现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来看,近90%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借助政策引导,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将有助于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从一个普通的中小企业成长和蜕变为“专精特新”企业并非易事。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特邀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周德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随波逐流,并不具备“专精特新”的特性。日本、德国的一些“隐形冠军”企业在细分领域做深做精,市场销售很好。而“大而全”的思维方式让我国不少中小企业追求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生产出来的产品多而无用。

转型升级需要技术支撑。“企业想要成为‘专精特新’,需要学会‘借梯升高’,比如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新技术转化的合作机制。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实用、创新的技术或者专利产品的价格不能漫天要价,否则中小企业接受不了。”周德文说。

启迪控股孵化业务总监、启迪之星常务副总经理刘雪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从普通企业变成“专精特新”企业最主要的难点是,企业在其所处的领域里是否专业化,尤其是,是否具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核心技术。比如,有的企业从事传统行业,就很难成为“专精特新”企业。所以,“专精特新”企业主要还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目前,具有“专精特新”特点的企业也需要加快补齐其他短板。刘雪良说,有些“专精特新”企业虽然具有“独到”技术,但是由于刚刚走上正轨,研发需求比较强,而各种创业资源相对紧缺,通常缺少跟大院大所的技术合作,且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都是工科背景的创业者,管理经验和知识有所欠缺,这些阻碍着他们快速、有效地成长。

致远互联副总裁、市场中心总经理刘亦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些“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不错,但是缺乏市场推广的经验及方法,市场认可度不高。还有的由于薪资待遇、发展前景等原因对行业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另外,缺少内部运营的经验和精力投入、缺少资金支持、扶持政策针对性及创新性不足等也是现实中的难题。

补齐“专精特新”政策短板

未来,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助于让数量众多、掌握一批“卡脖子”技术的中小企业成为繁荣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期待从中推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巨人’来。”刘雪良建议,各级政府都对获得“专精特新”的企业有很多奖补政策,融资渠道资源也都向这些企业倾斜。政府一方面对这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的科研资源开放给这些企业,同时加大对头部孵化平台机构的支持,通过市场的手段能更有效地对“专精特新”企业全方位、全天候地进行支持,争取用更短的时间打造出一批“小巨人”、独角兽企业来。

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理事长、北京高精尖科技开发院院长汪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消费群体,哪怕再细分的领域,也是很大的市场。一部分处于金字塔尖的“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含量高、估值高、产品附加值高、门槛高,具备独角兽企业的特点。未来,通过发挥特长,开拓市场,企业的市场规模可以做得很大,逐步成为独角兽企业。除了北交所,“专精特新”企业也可以考虑往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估值可以做得更大。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方面,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打造地方特色的孵化平台,不能急功近利,一哄而上,要通过政策的引导,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企业要摒弃浮躁心态,在擅长的领域发扬工匠精神,练就独门绝技。同时,在孵化平台搭建方面,要利用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汪斌说。

“发展‘专精特新’生态,一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一个细分品类,可以带动细分品类的生态。”刘亦然建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应该注重基础投入,强化平台建设,形成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改善营商环境,强化产权保护;加强数字赋能,强化升级改造。具体而言,例如建议给予一次性奖补;颁发“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证书;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给予“一企一策”帮助;在技术服务、专题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给予专门的校园、社会招聘渠道及人才培训优惠;提升企业在金融市场融资吸引力,后期在企业技改项目、培育项目资助申请上有政策倾斜;支持企业挂牌上市等。

(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1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