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标题中的“老子”并非自称,而是指春秋时期那位名叫李耳的思想家——也就是《道德经》的作者。
虽然仅有五千余字,《道德经》的内涵却像海洋一样深邃和广博,它对世人的影响也如日月一般持久而日新。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能从这一古代名著中不断汲取智慧,为自己指引方向。
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中,有一段被后人称为“四不自”的文字。短短二十一言,就精准体现了老子在“影响力”领域的高深智慧。原文如下:“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工作沟通中对对方产生更有效的影响”这一具体话题,尝试对该段文字进行解读,希望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
“不自见,故明。”
“见”通“现”,意为呈现、显露。“明”可以解释为鲜明、突出。
与人沟通时,一旦发现对方观点与我不同,很多人都会本能地努力解释“我为什么认为我是对的”,相信通过呈现一个充分而缜密的论证过程,自己的观点就能更加富有力量。这就是“自见”。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都有捍卫自己观点的倾向。因此,“自见”行为本来无可厚非。但从“有效影响对方观点”的角度来看,即使论证再完美,只要你的侧重点在于辩解“我为什么认为我是对的”,事实上就已经错了。这是因为,你对自己的捍卫,在持有异见的对方看来却无异于挑战,从而会激起同等力度、甚至更强的自我捍卫。这样一来,双方很容易就会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休止争辩之中。
因此,专注于通过“自见”捍卫观点,不仅不能自我强化,反倒会因可能招致反击、使影响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一旦这种行为成为习惯,就会开口闭口都是“我怎样怎样”,这更会让自己像是在“显摆”、“吹嘘”。这样的人,大概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吧?
在沟通中坚持“不自见”,从不急于辩解“我为什么认为我是对的”、而是主动探询“他为什么认为他是对的”,总是以谦虚的态度少讲述、多提问,鼓励对方充分呈现想法,这样才能在不激起冲突的情况下、更准确地定位并妥善处理双方差异,从而使自己的观点真正“立得住”。
“不自是,故彰”
“自是”即“自以为是”,“彰”可以理解为“彰显”。
大多数人都不会承认自己“自以为是”,因为这个词听起来就像在描述一个狂拽的老顽固,自己怎么会是那种人呢?
那么,当被别人反驳时,你大脑中常常会闪现出以下哪句话:“他肯定是错的!”,还是“他或许是对的!”?如果是前者,“自以为是”这顶帽子你就乖乖地戴在头上吧,因为它的潜台词就是“我一定是对的”,即“自以为是”。
怀有“自是”的心态,会使你影响对方的过程变得曲折、甚至通向失败。这是因为,在你心中已将对方标记为“是非不分”的“敌人”,接下来你就会下意识地以对待敌人的方式待他。而你怎样待他、他就会怎样待你,你也将因此变成对方心中的敌人,他会“防着你”而不是“跟着你”——即使你再“对”,在他看来也是值得怀疑的。
而“自是”的尽头,便是“自我封闭”,给自己套上一个密不透风的外壳。虽然这样能够远离外部的纷扰,但更会让自己难以呼吸新鲜空气,失去进一步改善、更新的机会。
因此,在沟通中克制“自是”,总是以开放的心态相信“他或许是对的”,有意识地发掘和认可对方的“对”,你才能使双方成为同行的“友人”而不是对立的“敌人”。只有在朋友眼里,你的“对”才能彰显,被发现、被放大、被接受。
“不自伐,故有功。”
“伐”意为“夸耀”,“有功”可以理解为“效果显著”。
在沟通中,盲目地认为“凡是我给的他都会要”,就可以视为一种“自伐”的行为,即高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发的积极改变。
的确,你的倾情付出有时真的能产生效果,他也能感受到你的真诚和努力。但是,如果这种付出只是基于你的臆测、而不是对方的真正需求,在他看来也有可能一文不值。所谓“我之蜜糖、彼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这时,不仅你的努力将泥牛入海,自己的心态也会受到消极的干扰。
而一旦你习惯于“自伐”,在沟通中就会过于关注自己的“供应”、忽视对方的“需求”,这样还可能导致“供大于求”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削弱影响的效果。
在沟通中,只有一直将关注点放在对方的“痛点”或“爽点”之上,坚持“只有他需要的我才给”,努力帮助对方解决痛点、引爆爽点,这样才能“四两拨千斤”,使影响效果更加显著。
“不自矜,故长。”
“自矜”可以用一个网络词汇解释——“傲娇”。“长”在这里读作“掌”,意为“为人之长”、即成为领导者。
“傲娇”的意思是“既孤傲且娇弱”,不仅高高在上、而且脆弱敏感。如果有人在沟通中以这样的风格行事,就像在聚餐时动不动就掏出一副刀叉吃火锅一样,既显得格格不入,又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可能伤到自己。
富有影响力的人与别人沟通时,不仅不会“自矜”,甚至有时还会“自轻”。他们从来不卖关子、不端架子,反倒会主动示弱、向人请教。不用担心这会让自己被轻视,事实上由于这样能使对方心生亲近之感,他才更愿意向你靠拢、随你而行,你才更有机会成为领导者。
总结一下,在与人沟通时、尤其是在与持异见者沟通时,只有做到“四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才能实现更有效的影响,使对方产生观点或行动上的积极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为本身却并不包括任何“推动改变”的成份,也就是说,你并不是在手握鞭子“敦促”对方前行,而是在手持磁铁“吸引”对方自动前行。让自己总是手持磁铁而不是手握鞭子,正是影响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对于广大职场人士而言,影响力无异于职场中的生命力。因此,修炼影响力,便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对待并需持续精进的日常“功课”。牢记“四不自”,尽快丢掉鞭子、拿起磁铁,你就能使自己的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从而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位影响者、甚至领导者。
最后,以《道德经》同一章中老子的另一句话来结束这篇短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文作者
★沟通与教练技术专家
★十余年教学和咨询顾问经验
★竞越公司专职人才发展顾问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中国民航大学工学学士
★17年高等教育、专业服务等行业经历
学员评价:“闫旭老师学识渊博、思维缜密的学者,擅长通过互动、引导等多种方式启发深入思考,能够帮助学员在轻松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和技能,儒雅而又不失风趣的授课风格深受欢迎。”
相关课程推荐
《智劝®:沟通和影响技术》
需要高度合作的时代,双向沟通无处不在,然而,在沟通和合作中,种种“壁垒”让我们对理想的结果望而却步:
★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沟通,却总达不到期望的目标
★大家认为各有各的利益,多说无用,总在回避沟通
★谁权力大谁就有话语权,一切按死规则,拒绝沟通
★彼此无法建立信任,不能有效配合,难以达成共识
《智劝®:沟通和影响技术》能够帮助员工和管理者走出在“影响他人”方面存在的观念误区,掌握“影响他人”的核心原则和方法,成为沟通高手:
★能够开放、充分地理解对方想法,挖掘对方异议的根源
★善于启发对方思考不同的角度,帮助对方做出符合自己需求的选择和改变,而不是用讲理的方式,让对方接受你的“道理”
★高度关注对方的需要,善于在你希望对方发生的“改变”和对方需求之间建立桥梁
★善于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沟通氛围,使对方愿意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
近期公开课安排
5月12日 上海 邱杰老师
5月24日 重庆 邱杰老师
5月27日 广州 陈洁新老师
欢迎点击报名&咨询,学习沟通大招 成为优秀的影响者
《智劝®:沟通和影响技术》报名咨询表
2023-07-31 竞越顾问发布了 《想要提升中层管理者的探索应变能力?从创新与共创的角度了解一下》的文章
2023-06-15 竞越顾问发布了 《数字化营销转型怎样有效提升业绩?这3大问题解决方案请知晓~》的文章
2023-04-25 竞越顾问发布了 《变化时代下如何洞悉应变本质,以“驭变”应万变?》的文章
2022-12-06 竞越顾问发布了 《如何更好发展领导力?来听听行业大咖们怎么说!》的文章
2022-11-30 竞越顾问发布了 《 想进化领导力,打破落地难的阻碍?这套由外而内的策略了解一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