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共建美丽安全四川|在战略全局和大变局中展现四川担当

2783

敬茂明

今年的四川可谓多灾多难:山洪暴雨,地震连发;高温干旱,盛夏电荒;疫情袭扰,多城静态,给发展民生造成极大损失和影响。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党员干部群众克难奋进,打赢了一场场应对突发事件的硬仗。现在尽管一切已渐归于平静,四川仍然安全美丽,但也有一些担心的声音。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将镜头推远到历史长河,把视野扩展至九州寰宇,不难发现,深处祖国腹地的四川,蕴藏着抗衡各种破坏与扰动的强大能量。融汇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又活力澎湃的四川,不仅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川人珍视、世人向往的安全宜居地,更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更大贡献,展现更大担当。

与灾害共生造就中华民族天府家园。中华民族是在同自然灾害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一代代四川人民更是不断同天灾地害搏斗,牢牢守住了这块承载千千万万各族同胞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组织建成世界最早水利工程都江堰,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持续大兴水利,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和体系建设,极大解决了丘陵地区“十年久旱”问题,水资源调节和防洪、防地灾能力显著提高。汶川特大地震以来,四川受地震威胁地区普遍加强建筑设防,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也使临震预报、地灾监测更加快速精准,这在今年新发的地震中也得到检验。四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必将促进抗震减灾能力的更加提升。

千河奔流底定中国最大清洁能源基地。“凝水流津,漉集成川”。四川是“千河之省”,1400多条大小江河“洪涛溶沈,千湲万谷,合流逆折”,源源不断地滋养长江、黄河中下游广阔地区,又因巨大地理落差蕴藏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近几十年来大规模水电开发,支撑四川成为我国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最大基地,有力增强了我国清洁电力供给能力,支持了东部发展。

今夏的四川缺电,是历史最高高温、历史最少降雨、历史最高电力负荷极端情况叠加的异常表现;也是在更高发展与民生水平上,四川电力供需动态失衡的客观反映。江河流不尽,水能源不绝,异常不是常态。特别是针对极端情况暴露出来的电源结构和区域互济等问题,四川已经在国家和有关方面支持下高位谋划,着手解决。可以预见,通过加强水风光综合能源开发、协同源网荷储体系建设、推动西北电力入川等措施,四川水电能源大省的优势将更加巩固,自身发展和民生电力需求将得到保障。

万物并育屏障美丽中国生态安全。四川横跨五大地貌单元,包括六个气候梯度,多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得以充分发育。千百万年来,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穴宅奇兽,窠宿异禽,“孔翠群翔,犀象竞驰。白雉朝鸲,猩猩夜啼。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倏忽而曜仪”。全省拥有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三分之一。物换星移,沧桑变幻,今天的四川仍然天蓝地绿、景美人和,仍然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据科学研究,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的国宝大熊猫,已经在四川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800万年以上。在中国最美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几年前地震曾发生地震,经过以自然修复为主的科学重建,部分损毁的诺日朗瀑布以更加靓丽的身姿呈现世人面前。“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与自然和谐的四川将始终走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将更加持久安全巩固。

文脉赓续担纲文化创新保护高地。“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中华文明多源一体,三星堆、金沙遗址、战国船棺等考古发现,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四川这一独立而悠久的重要始源、独特的文化模式。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科技等方面,蜀地先贤都为中国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西南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四川功不可没。古代四川虽是“四塞之地”,却从来开放而不封闭,通过连通秦汉的千里栈道、南方丝绸之路,在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一次次“天下已乱蜀未乱”和抗日战争中,中国最杰出的科技精英、文化名流纷至沓来,使四川一次次成为传承保护中华文明的“诺亚方舟”。当今世界,人类已进入信息文明时代。自然世界无边的神奇、文化世界无尽的神秘、心灵世界的无穷神妙交相辉映,仍让四川散发着迷醉世界的独特魅力。“文宗自古传巴蜀,锦江春色与天长”,四川必将更加自信坚定向未来,谱写更加精彩的文化发展新篇章。

“金盆”繁盛助力经济大盘行稳致远。四川盆地具有极大经济潜力,在长期发展中充分展现出强大韧性,对国家经济实力和区域带动贡献巨大,可谓中国发展的重要“金盆”。在传统农业时代,没有“亢旱之虞、卑湿之苦、水潦之患、霜冻之灾”的四川农耕发达,城市经济也很早兴起。盛唐时成都与扬州并为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蜀锦等远销欧亚。四川经济和人口也曾因屡被战乱疫病毁损,但大都比较快地恢复丰饶景象。在工业化发展时代,交通不便的内陆四川起步较晚、发展滞后,但通过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后奋起直追,在西部大开发实施后加快崛起,即便遭受汶川特大地震重创仍逆势而进,继续保持西部经济龙头地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四川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加快成势,四川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不断提升。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交通地理发生根本改变,全面实现“蜀道通”,正向着“蜀道畅”加快迈进。乘着国家战略的东风,正加快成为改革的新高地、开放的新前沿。“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尽管今年四川遇到多重困难,仍然全力拼经济搞建设,上半年仍实现快于全国的增长。疫情防控速战速决,运用“防疫泡泡”模式组织企业闭环生产,因超预期因素导致的短期增长下滑小于预期。“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四川经济必将拼出最好结果,当好砥柱大梁,成为更好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

稳固大后方支撑国家战略需要。从秦并巴蜀开始,水通荆楚又财裕人丰的四川就一次次成为全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根据地。及至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贡献了最多兵源、最大牺牲,承担了战时政府三成以上的财政支出和粮食。新中国成立后,无数优秀四川子弟踊跃参加人民军队,无仗不与、无边不防、无功不立。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核心区域,四川坚决服从国家需要,建立起了新的长城。

今天,建设巩固战略大后方,四川任重于山,正在积极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强新时代国防动员建设,有效稳定社会政治大局。四川自身的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也将更加加强,不能有任何闪失。踏平坎坷成大道,身当大任勇向前,大美安全的四川定当更加踔厉奋发,贡献伟大华夏。

(作者系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