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正当时,各行各业都在乘风破浪,加速数字化进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不断渗透,企业在经营和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爆发式增长。数据驱动增长的现实条件之下,对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的需求愈发迫切。
然而,多年烟囱式的信息化建设,造成许多孤岛式系统和数据,海量而零散的数据,成为企业数字化征程上最大“拦路虎”。随着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的时效性也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如果能够将这些孤岛式的数据平台以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并且给他们安上一个个“水龙头”,当企业需要的时候,一打开水龙头,数据就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出来。让用户使用属于他们的数据,像喝新鲜扎啤那么简单。这正是钛铂数据(Tapdata)在做的事情。
1
让企业使用数据像拧开水龙那样简单
过去数十年间,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搭建了非常多的业务系统。如今数字化浪潮奔涌而至,各行各业迸发出各种定制化业务系统的需求。随着数据架构日益低代码化和平台化,各类新的业务和数据系统数量仍在不断扩张。
企业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通常涉及到两类数据的处理:OLTP和OLAP。其中,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指事务型系统,如浏览电商网页、下单、打车、内部流程等;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即分析型系统,指对已产生的业务数据,通过聚合、分组统计、AI等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洞察,以改进业务流程或提升客户体验。
当企业开始使用ERP、BI报表、数据大屏、标签画像等各类系统时,由此产生的海量数据也散落在不同系统。当有新业务时,往往需要从不同数据库里提取不同结构的数据。然而,这些数据源可能有成千上万甚至百万个,不同源库之间数据并不相通,处于一种数据孤岛的状态,导致数据应用的价值低效且难以释放。
随着IT架构的迭代升级和业务端的全渠道营销,新一代的运营型分析以及交互型业务场景逐渐成为主流数据应用。企业需要获取最新的实时数据,为客户做及时的业务响应。尽管目前数据库和存储库已经很强大,很多企业也拥有各类SaaS系统,但针对交互式App或运营分析的场景,对实时数据支持力度有限。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多年信息化过程中造成的数据孤岛,一是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在NoSQL数据库公司MongoDB担任首席架构师的时候,唐建法就观察到了这个刚性需求。
唐建法曾在北美留学、工作十余年。2014年,加入MongoDB,通过大会、博客、文档翻译、免费社区技术支持等方式,一手打造了MongoDB非盈利的技术交流中文社区。
在MongoDB工作期间,唐建法接触到很多行业的客户,他从客户侧也强烈地感受到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上述的数据难题。
事实上,数据仓、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等几代数据工具和架构都在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只是支持的核心业务偏OLAP场景,重在对历史数据做洞察和分析,能为企业提供即时数据,用于OLTP业务支撑的实时数据平台十分匮乏。
另外,企业在OLTP上的预算投入占到90%以上,虽然这个比例随着数据分析价值的凸显正在逐渐缩小,但仍有巨大市场潜力。
正是基于这些考量,一个能够快速打通数据孤岛,为OLTP业务提供实时数据的新型平台就呼之欲出。
2019年9月,唐建法从MongoDB辞职,创办了Tapdata,推出面向事务型业务(OLTP)的DaaS平台,提供了一套易集成、易维护、完整且实时的数据平台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经过3年发展,唐建法当初的构想已经实现,Tapdata已经搭建了像自来水管一样的数据架构,当需要数据时,企业直接拧水龙头,就能获得新鲜数据。
2
打造一款好用的新一代实时数据产品
作为国内实时DaaS赛道的开创者和领跑者,Tapdata一直聚焦数据即服务,成为一家针对企业运营中的TP业务,以毫秒级响应速度,提供实时数据平台服务。
“国内实时数据处理集成,包括Daas服务、主数据服务,Tapdata是领先的。目前Tapdata已经有7000多家用户,同步的数据已达到几百亿行的级别”唐建法谈到。
今年6月,Tapdata官宣自带ETL的实时数据平台Tapdata Live Data Platform上线。这款产品的核心突破点在于,实现了完整的基于CDC的异构数据实时集成和计算建模的能力,可以源源不断对数十种源数据库实时采集并输送到DaaS存储,确保数据在DaaS里始终得到实时更新。
唐建法谈到,Tapdata产品最明确的定位有两个方向,其中之一,是做云上数据集成,也就SaaS服务。另一个是在云上搭建数据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把数据集中到这个托管平台,提供无代码的实时数据服务,满足企业一站式获取数据的需求。
据了解,Tapdata Live Data Platform具备实时数据集成(ETL)和实时数据服务(DaaS)两大核心技术能力。可以做到对企业所有数据系统进行无缝无代码实时打通,从多套系统中进行数据实时采集,然后同步到中央化的数据平台,并通过API或反向同步方式,为下游业务的交互式应用、微服务或交互式分析提供新鲜实时的数据。
通俗来讲,就是当有新业务时,企业不需要再去各个地方做数据同步、复制、开发,操作人员只须用一个标准的操作方式就能获取最新最实时的数据。
唐建法称,相较于传统方案,Tapdata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全链路实时”。从数据产生开始,第一时间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加工和服务。从采集到交付,整个过程最快时不到一秒钟。而以前的方案都是基于小时或者最快15钟才能做一些数据的抽取同步。
Tapdata在消费端上呈现出的数据,也都是一些最新的数据或业务状态,这也是全链路实时能力的体现,即提供更加实时、快速的产品体验。
总体而言,Tapdata的核心能力在于多源异构数据库的实时打通,拖拉拽模式的数据开发,以及低代码数据发布及推送能力,提供毫秒级查询响应及数以万计的并发,和源系统的数据延迟保持在亚秒级。
为方便用户使用,Tapdata的实时数据平台设置三种发布形式。其中,线上版本针对新一代企业,或已在云上的云原生公司、互联网公司等。线下版则是针对很多尚未在云上的传统企业。
因为实时DaaS难度大、概念新,许多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接受,Tapdata在市场推广上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比如,开放了开源版本,即通过一种源代码可用的方式,使不能上云的用户也能使用到Tapdata的先进技术。
唐建法解释称,商业化和开源并不矛盾的,通过开源方式能让产品更广泛地触达目标用户,让大家体会到实时数据的价值,能进一步了解并采用Tapdata的数据架构及产品,对商业版有一定促进作用。另外,打磨产品最关键的是接收到用户的反馈,开源是一个非常好的共创产品的渠道。
成立三年来,Tapdata发展迅速,早期就有很不错的资本投入,先后获得变量资本和蓝海资本以及五源资本、XVC及德联资本数千万美元投资。而且获得诸多行业标杆客户认可,包括中国移动、中国一汽、周生生、TCL、南方电网、富邦银行等。
早在2020年,Tapdata营收超过千万元,实现收支均衡。Tapdata将海外市场作为未来增长的重要方向。在尚未开源和推广的情况下,Tapdata已经获得若干海外付费客户。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产品的公司,唐建法认为,产品是公司的灵魂,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款好产品。只有好产品,才能让团队长久地保持热情。另外,还要跑在好的赛道上。
在唐建法看来,实时DaaS赛道非常清晰,每个企业都有对数据进行集成加工处理的需求,而且上云是未来发展趋势。只要抓住机会,把产品做好,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3
成长在阿里云:云原生助力企业打破传统数据库瓶颈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迁移上云,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的云上托管数据库及云原生数据库,正成为企业实现高效创新,打破传统数据库瓶颈的首选。
在唐建法看来,云原生是以云作为起点,所有计算存储处理,信息化或者数字化都是基于云,作基础架构的方式。Tapdata本身是一个连接数据的产品,其开发测试、环境部署、产品交付都很依赖云来发展。
相比于互联网等云原生企业,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面临的数据挑战更为艰巨,他们也将目光投放到能大大降低成本的云原生数据库的建设中。
唐建法判断,按照趋势,即使是传统企业,未来也都会需要作规划和迁移,最终把主要的基础架构都搬到云上。
而一些互联网公司一开始所有数据库、应用或服务,全部构建在云上,在不同的云上可能有不同的数据或业务的系统。对于这些云原生企业,Tapdata也可以帮他们把数据打通连接,为其新业务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基于云原生架构,Tapdata在国内率先推出“异构数据实时同步SaaS平台”——Tapdata Cloud。
今年8月底,Tapdata Cloud入选阿里云首期云原生加速器。本次通过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是云原生自加速器项目启动后,Tapdata与阿里云正式在产品层面展开合作。
阿里云拥有丰富的云原生产品家族,有超过300款的产品,近千个技术解决方案。阿里云产品生态集成认证,是面向阿里云合作伙伴自有产品、解决方案与阿里云相关产品的兼容性、可用性的技术能力认证。
此番认证,表明Tapdata的技术能力、产品应用水平已满足阿里云相关产品的适配性要求,有利于双方一起丰富云原生产业生态圈,加速云原生落地。
唐建法认为,阿里云的云生态可圈可点,产品能力最为完整。通过云原生加速器项目,Tapdata接触到阿里云很多产品线,也与阿里云的一些产品做了实质性的对接。阿里云提供的一些资源、产品和技术,帮助Tapdata的产品更好地扩展出去,促进增长。
唐建法表示,与阿里云的合作,基于阿里云Serverless产品能力,使tapdata研发效率大幅提升,节省部署时间和上云成本,且能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Tapdata一直以生态伙伴的身份与阿里云保持着深度合作。未来,借助阿里云的生态战略与生态集成技术的全面开放,双方的紧密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共同为中国数千万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