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总体架构图,为当下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提供了详细的“施工指南”。《指南》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务数据领域的顶层设计框架和体系架构。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架构图
从内容上来看,《指南》聚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明确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指出了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坚持继承发展、迭代升级,坚持需求导向、应用牵引,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坚持整体协同、安全可控的建设原则。重点从统筹管理一体化、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数据服务一体化、算力设施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安全保障一体化等八个方面,组织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推进政务数据依法有序流动、高效共享,有效利用、高质赋能,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指南》重点聚焦了数字政务领域的数据一体化,它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数字政府引领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路径和重要举措,将对我国的数字政府建设和数据要素市场带来历史性的变革。此次发布的《指南》中有哪些亮点?下面就随小编来看一看。 亮点一:政务数据“实时交换” 《指南》在“主要内容”下“共享交换一体化”一节中提出“各地区各部门按需建设政务数据实时交换系统,支持海量数据高速传输,实现数据分钟级共享,形成安全稳定、运行高效的数据供应链。”这是国家层面首次针对政务数据处理提出“实时交换”概念,分钟级的政务数据共享能力则对现有的共享交换系统提出了技术架构全新创造的要求,更是对现有共享机制和模式的再造需求。 亮点二:突出数据资源重要性 《指南》在“数据资源一体化”一节中提出应推动数据资源“按需归集、应归尽归”,意在强调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数据治理要覆盖归集、加工、共享、开放、应用、安全、存储、归档等各环节,归集要支持物理汇聚和逻辑接入两种模式,也包含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归集。数据质量既是管理的问题,也是技术的问题,《指南》还提出运用多源比对、血缘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进数据质量提升,放大数据资源价值属性。 亮点三:明确新技术应用场景 《指南》提出的新技术应用场景包括: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建设中提出“探索利用核查、模型分析、隐私计算等多种手段,有效支撑地方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在政务数据治理场景中,提出“运用多源比对、血缘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数据质量多源校核和绩效评价,减少无效数据、错误数据,识别重复采集数据,明确权威数据源,提升政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在政务数据基础能力建设中提出“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构建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视频图像解析、智能问答、机器翻译、数据挖掘分析、数据可视化、数据开放授权、数据融合计算等功能的通用算法模型和控件库”和“建设全国标准统一的政务区块链服务体系”等。 在产业数据、政务数据价值化得到不断重视的今天,《指南》将为政府精准施策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快推进政务数据一体化,开展公共数据应用场景开发利用示范,推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有机融合、创新应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将进一步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创新发展的水平和效益。 根据人民网、新华社等综合整理
2023-06-02 浙江融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似”锦流年,“川”流不息——融象数科四川行》的文章
2023-06-02 浙江融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陈宇飞应邀为广德市数字化改革能力提升专题班作专题演讲》的文章
2023-06-02 浙江融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 《浙江着力打造“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产业聚“链”成“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