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3月1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完成的“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支持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大学教授肖春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代解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永唐,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教授汪亚玲,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刘漪,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朱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胤佳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18个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围绕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支持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率先构建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支持体系:①率先开展肺部超声评分(LUS)指导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并指导拔管后序贯治疗;②首次将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ICU沉默型谵妄的临床研究,表明P300是预测谵妄较敏感的指标;③发现在自主呼吸实验(SBT)期间,膈肌收缩的作用因肺通气程度而异;④创新性将高流量鼻导管氧疗运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序贯治疗及高原性肺水肿;⑤在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支持体系中,率先引入枸橼酸局部抗凝、血液二氧化碳体外清除(ECCO2R)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技术;该支持体系降低了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及致残率。首次发现乌头碱导致中毒的活性成分为羟基二十碳四烯酸,阐明该成分在大鼠不同器官分布和毒代特点;建立了三维动态肝脏组织模型,用于高效和准确地筛选潜在肝毒性化学品。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研究发现:①在TBI大鼠上,天然提取物大麻二酚能改善血脑屏障渗透性,减轻脑水肿;②TBI大鼠脑组织发生铁死亡可能与Slc7a5、Rb1、Fancd2和Pebp1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③SIRT6可能作为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④单纯性脑震荡后脑组织前列腺素系统表达差异与脑损伤密切相关。器官功能衰竭机制研究发现:①急性胰腺炎所致肠道损伤大鼠模型中,miR-218-5p表达差异与肠道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大黄素则可以调节miR-218-5p的表达,从而调控RhoA ROCK和NOTCH信号通路;②葛根提取物对百草枯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26篇,累积影响因子103.564;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培养博士6名,硕士46名。主办国家级省级继教班20余次,培训了上千名重症医护骨干。该成果在省内3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该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乌头碱和大麻二酚基础研究居国际先进。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急危重症多器官功能支持体系构建及临床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