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产投家
2022年,硬科技是投资圈的一大热点。硬科技是指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当前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普华资本管理合伙人蒋纯是业内较早关注硬科技的投资人,他在2017年率领团队向投资硬科技产业,随后主导投资了星河动力、中储国能、智存科技等企业。本期科技沙龙,产投家邀请到了蒋纯,为我们分享硬科技产业投资热潮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去全球化背景下,该如何突围。
国产替代是硬科技受追捧的主要逻辑,传统方向也要重视起来
产投家张平:普华资本的投资理念是深耕产业、投资未来,这肯定离不开对产业的深入理解。想请教一下蒋总,为什么硬科技投资会这么热?其中又有什么特点?
蒋纯:国内硬科技的“热”,首先是去全球化造成的。过去全球产业是有分工的,我们以下游制造和应用为主,西方国家以上游产业为主。在全球化破裂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补上上游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痛点”,这倒逼我们的上游科技产业必须有个迅速的增长。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这几年科技产业本身也出现了较多的机会点。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引领的各行各业“无人化、智能化”浪潮,也拉动了底层硬科技的创新,使得硬科技产业出现了很多“换道超车”的机会。典型的比如人工智能发展而引起的芯片架构创新,存算一体这样的技术因为更高的人工智能运算效率而登上舞台。
投资是服务于产业的,产业的发展需求,产业的增长,就是投资应该去的方向。因此硬科技的投资热度也是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
产投家张平:总结一下,硬科技热度高的原因在于去全球化和国产替代的背景和正常的技术升级。那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硬科技企业有哪些机会?您看好哪些细分赛道?
蒋纯:我们觉得国内硬科技企业有非常多的机会,哪里有断点,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机会。
从补断点的角度来说,全球化时代我们和全球产业链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现在看起来,上游产业链的断点或者风险点非常多,企业在任何一个点做好国产替代,都有一个成熟的市场,成熟的商业模式等着他,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一堆钱在等着他。当然把这个国产替代做好是有比较高的技术门槛的,这就是这个事的壁垒所在。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自己构建了一个未来的数字化世界框架。那就是人工智能未来的“破圈而出”,人工智能要更大的发挥作用,就不能像1.0时代那样只是躲在自己的cyberworld里,而是要“生出耳目、长出手脚”,进入到物理世界中。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传感器为耳目,收集物理世界中更多的数据以完善人工智能的模型,以机器人为手脚,把人工智能的超强运算能力用于操作物理世界,提升我们的生产力,这样才能让人类文明上一个层次。虽然现在整个世界围绕如何“分蛋糕”有很多的争执,但是长期来看,只有把蛋糕做大,把生产力做上去,才是人类社会长期和谐发展的根基。而这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重构,其实也蕴含着从上层应用到底层硬科技全产业的把所有行业“重做一遍”的机会,所以这个机会范围非常广。
但是行业起来有时间节奏,就细分赛道来说,我目前重点看好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数字化这四个方向。
产投家张平:我这里正好有一个关于细分赛道的问题。国产半导体赛道也出现了一股投资热潮,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蒋纯:最主要的逻辑就是刚才说的国产替代。半导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我们现在每年的进口规模都是几千亿美元,而且是产业“无人化、智能化”的核心,对我们国家比较强的电子产业下游影响巨大,当前是中美经济斗争的焦点,所以国产替代需求强烈。我们在这个赛道投了像臻镭科技这样的公司,这个案子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历史,当A轮项目投的,结果投完不到两年就上市了。
但就像前面说的,这里也有“换道超车”的机会在。人工智能提出了全新的计算需求,加上美国对我们先进制程的限制,使得一些新的技术变得更加有需要,比如存算一体技术,我这边早期投资了赛道领先的公司知存科技、苹芯科技,比如新一代的存储技术,我们早期投了致真存储和亘存,我们还投了做芯片堆叠的头部企业,杨士宁先生创立的芯盟科技。
产投家张平:刚才讲到半导体赛道出现了投资热,他现在发展到怎样的阶段了,您给总结一下。
蒋纯:这个可以用一个成语“方兴未艾”,现在是因为经济周期的原因,出现了起伏,所以最近有些收缩。特别是叠加疫情影响,造成的下游实体经济萎缩。
不过,半导体本身产业就是有周期性的,所以大家看到半导体赛道出现了一个小寒冬,但我觉得还是要对半导体有信心,半导体行业要起来也很快的,这是强周期行业的特点。
新能源产业要发展,需解决储能、电网调节难题
产投家张平:部分新能源车企采用的换电模式吗,算不算一种好的储能解决方案?
蒋纯:挺好的。新能源有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发电看天吃饭,无法像传统能源那样主动根据用电负荷调节,储能环节变得极端重要。我们一直觉得储能是新能源里面的一个核心关键点,他会有一个巨大增长。
车企的换电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和分布式结合的储能和用电方式,可以让用电负荷更平滑,同时也有利于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所以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产投家张平:还有其他的比较好的储能解决方案吗?
蒋纯:大的来说储能分两种模式。
一种是集中式储能,往往是通过电网侧来做的,典型的就是传统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里边就是比如我们投的中储国能做的压缩空气储能,还比如包括以后技术进一步成熟后的液流电池电池。锂电池做集中式储能要解决安全风险问题。
另一种是分布式储能,就是每家每户,每个园区工厂都自己做一套。这时一般就用锂电池或者以后钠电池这样的。
这两种模式都有他的优势,所以最后整个储能体系会由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完成。当然还有一些特定场景的需求,比如调频用的飞轮储能。
民营航空航天企业如何破局:要有技术,更要掌握系统能力
产投家张平:普华资本投了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些项目,您觉得民企去做商业航天最需要下功夫的是哪些地方?
蒋纯:航天是一个非常高门槛的高技术行业,特别是火箭,门槛非常高。在火箭方面能够成功进入商业发射的民企,目前只有我们早期投资的星河动力。
我觉得航天创业第一个还是要把技术做好,要上得了天,不然说啥都没用。星河动力之外,我们投了民营卫星最大的长光卫星,以及电推中目前唯一进入国家星网供应链的星辰空间。也不多,主要也就投了这三家。
技术的难关攻克了,后面就是产品,应用。卫星企业,以及再下游的应用运营企业,考虑这些方面就要更多一些。卫星是前面说的数字化社会中重要的环节,“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功能无一不是有着巨大空间的领域,蕴含着很大的机会。民营航天企业我理解要积极配合国家大战略,在降本增效方面多进行探索,在个性化产品服务领域多进行探索。并根据需要也积极投身于星网、空间站等国家大工程的建设,为这些国家大事出力。
投后最好是多做一些锦上添花的事,少做整天救火的事。
产投家张平:我们聊聊投后。
蒋纯:道德经有个说法是:“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我以前讲过,给他加一句是:“投的不好,有投后。”投了好项目其实投后能做的事情很少;投的不好,才需要你投后天天忙的像在演商战片。所以投后工作从投前就开始了,投好项目是投后做好的前提。
当然,我们还是非常重视投后的,但是我们更重视的是赋能型的投后,比如对接金融、产业、政府的资源,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解决一些问题,在企业需要时提供资本和战略方面的咨询意见,打造产业合作生态等。
产投家张平:科技项目从实验室到商业化是有个过程的,投资人要经历陪跑的过程,在陪跑的过程当中可能会经历过一些挫折,对此您和普华资本有什么样的反思或者总结。
蒋纯:确实有很多的科技创新是来自于科研机构实验室,技术很好,但成长到商业化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关口要过。比如先要能工程化,能量产,能根据客户的要求产品化,能走出自己的商业模式来变成完整的商品。包括应用的方向,或许最初设想的和最后实现的有差别,经历一些pivot,最后在一些原来没有想到的方向获得成功,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觉得这是挫折,这是探索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的魅力所在。我们会陪伴创始团队一起思考,一起汇聚资源去做好这个产品化商业化的过程。
产投家张平:您再给我们举个例子。
蒋纯:好的,那我就展开讲讲。
比如我们早年投过一家叫北京软体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就是做软体机器人(这样公司名字能注册下来也挺神奇的)。这个技术是北航著名的王田苗老师团队孵化出来的,很有意思,说起来就是好莱坞动画片里描绘的“大白”的那种机器人。这个技术还有其他应用,比如做成鱼,做成章鱼触手这样各种特别的机器人。但“大白”也好,章鱼触手也好,看着很神奇,但其实目前是没有办法商业化落地的。
当前真正能找到商业化应用场景的,是用这个技术来做柔性夹具。为什么要用柔性夹具呢,因为有些场合不适合用传统的末端执行器,比如硬的铁夹具或者吸盘这些。有的时候是因为被加工的物体用硬夹具夹会损伤表面,有的时候是因为要夹的物体比较脆弱且不好估计形状,比如水产、蛋挞这些。
所以这第一步就是个典型的实验室成果转化的收敛过程:找到一个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场景。
然后这个柔性夹具,理论上也有好多家研究机构会做,但是真正做到产业应用,对于夹具的使用寿命就会有要求。除了成本的因素,你也不可想象客户产线经常为你停下来调整和换夹具。所以寿命这一条,就看出差别来了,能做到工业化寿命的,全球只有两家能做到,我们这家软体机器人就是其中一家。
但真到了应用上,又会复杂一些。我们这家软体机器人现在已经切入我们浙江永康的保温杯行业,成为这个细分领域自动化生产的头部设备企业,但当初切入的时候,发现实验室里好好的,一到工厂现场就抓不住那个保温杯。为什么呢,研究好久,才发现工厂里那个现场有润滑油,这些油会让柔性夹具的材料变性,从而变得夹不住东西,然后就要调整柔性夹具的材料,使他能适应工厂的这个润滑油。
除了这些技术上的问题,还有技术外的问题。我们这家的柔性夹具早年曾经被苹果产业链看上,因为它很适合用在某些苹果手机器件的加工。本来都谈好了一个巨大的单子,但当时正好遇上中美贸易战,苹果的那家代工厂不得不把新建产能外移,这样已经谈好的单子也就没能落实,也成为公司开始阶段一个很大的挫折。
经过多次这样的碰壁和困难,这家公司已经在行业站稳脚跟。央视新闻联播在近年首次报道阐释“专精特新企业”这个概念的时候,后续的画面镜头就直接用了软体机器人这家公司的案例。他们也多次在国家重要场合亮相,成为国家先进制造科技的代表者。业务场景也一个个在落实,从制造业到食品加工业、农业的自动化。
所以创业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再好,也很可能不会简单地一帆风顺,科技创业者对这种情况要有充分准备。坚韧不拔是一个创始人要具备的非常重要的特质,同时也需要实力和一点运气。
做投资,时机很重要
产投家张平:从计算机博士到国企高管,到传媒文化投资,到TMT、科技产业投资,大概聊一聊您的个人经历。
蒋纯:我毕业后的首先是在运营商体系先后负责创新业务和信息化业务,然后到了浙报集团担任集团总工程师,当时因为有媒体创新的需要,我就做了一些投资的事情,后来机缘巧合,就开始全职做投资了。
做科技产业投资的原因就是当时觉得时机到了,2017年正好是从模式创新的最高点向科技产业转化、转移的时机,整个产业在那个时间处于这样一个转折点上。
产投家张平:回顾您带领TMT团队完成硬科技转型的过程,遇到过什么困难,最后怎么克服的。
蒋纯:如果说有困难的地方,那就是形成共识的过程。你要从一个地方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包括一旦转到新的方向这个方向上的判断标准也是要重新形成的,体系也得再重新形成,你一定要有一个大家怎么形成共识的问题,需要凝聚共识形成新的体系和标准,才能运行起来。
当时如果还是拿着原来那套投TMT的判断标准刻舟求剑的话,很可能就投了一堆不对的东西,所以当时需要摸索一套新的东西,那个时候做投资每天都在面临着新体系、新标准的形成和完善,每天都在重构自己的三观。
产投家张平:提到重新梳理标准体系、重构三观,这应该也离不开强大的学习力,您有总结自己持续学习的一些方法论,或者是怎么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蒋纯:不得不说基础教育还是挺重要的。我们投硬科技的时候,经常把一些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知识拿出来翻一翻,其实很多知识基础都可能来自中学科学课。
另外,我觉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兴趣点根本不在这上面,因为职业所需被迫的去搞,我觉得这样蛮难搞好的。
产投家张平:刚才您提到基础教育很重要,您有过切身体会吗。
蒋纯: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大概是“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连起来就会成为一个你生命的轨迹”,我同意这句话。我大学时有幸读了浙大的混合班,当时把所有的工科基础课都学了一遍,当时觉得有些多余,但在我做投资之后,这个基础还是挺有用的。
产投家张平:2017年左右,其他机构也在转型,但更多的是转向了投消费和医疗,转向硬科技的不多,您是如何做出转投硬科技的判断的,不同选择的背后有什么不同的逻辑吗。
蒋纯:我自己有一个观点,世界上的事总有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这么一个过程,科技和应用之间其实也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都知道硅谷先是“硅”,先是出现一大堆半导体公司,仙童八叛逆形成了现在的创和投两个体系,很多人都是从这些体系里出来的,然后在科技和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互联网,这是美国的故事,然后中国再加入进来,共同打造一波互联网的神话,这是从科技到应用的典型的周期。
2017年前后,消费互联网行业低垂的果实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很难出现BAT了,模式创新到了一定的尽头。我们觉得,水多了就要加面,到了把新科技注入进去的时候。后来的去全球化让对硬科技的需求更迫切了,这个是当时没有想到的。
产投家张平:下面聊一聊普华资本在硬科技方向上的投资版图和投资的策略。
蒋纯:大的方向分为四块。第一块是新能源,这是“中美关系难得的绿洲”,也是难得的目前还能够做全球化的一个领域。
第二块是刚才说的半导体,这是国产替代里面最迫切、范围最广,几乎是所有产业的上游,是智能化的载体。我们进入半导体领域相对晚一些,侧重投一些相对新的,比如说新一代计算。我们也投了一些国产替代急需的,像已经上市的臻镭科技。
第三块是先进制造,这块可能大家原来听说的不是特别多,现在资本市场的热度也不是很高,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块就是数字化,这次中央开会也提到了要倡导数字化。
产投家张平:2023年重点看哪些赛道?
蒋纯:前面说了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数字化这些。我们的初心不是预见到全球化破裂,而是始终相信科技是底层的生产力,能够给全球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是做大蛋糕的行为。
产投家张平:感谢蒋总的分享。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有兴趣,可以联系产投家,我们长期关注科技、新能源、消费以及企业数字化四大产业,会定期邀请一线投资人、创业者做客节目,与我们分享。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2023-10-18 节点财经发布了 《当李彦宏点燃AI原生时代的火种》的文章
2023-09-26 节点财经发布了 《从微盟十年看中国SaaS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文章
2023-09-11 节点财经发布了 《教师节特辑 | 白山云霍涛:带着教师底色创业,踏实走好每一步》的文章
2023-09-11 节点财经发布了 《品胜冲击上市,「充电宝之父」的新故事》的文章
2023-09-06 节点财经发布了 《百度智能云,探索大模型的「价值成长」之路?》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