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第8590期 云南大学完成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885

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 anli.jpg

  2023年3月2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完成的“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农业大学教授盛军,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赖仞,中国林业科学院高原林业研究所研究员苏建荣,云南省农科院研究员戴陆园,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成云,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在全,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邹丰才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在“973”前期、NSFC-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资助下,针对线虫生物防治防效不高和不稳的世界性难题,探索线虫-微生物-环境因素互作机制,为发现控制病原线虫新途径和新模式提供了借鉴。重要发现如下:发现线虫防御微生物侵染的多条新免疫途径,揭示自噬在线虫抵御细菌侵染中一种新的作用机制,即自噬通过机体修复而非消减细菌载量来起保护宿主的作用;揭示线虫被细菌侵染,其肠道屏障破坏可作为危险信号启动免疫监视机制;揭示ceTOR作为线虫两个免疫通路—自噬和铁蛋白的开关,在细菌侵染时响应环境铁浓度的变化;阐明线虫-细菌-真菌三者互作机制,揭示了自然界一种有趣的“借刀杀敌”现象,在维持细菌-真菌-线虫三者间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揭示microRNA在线虫-细菌-真菌互作中重塑线虫行为和真菌生活史转化的作用机制;阐明线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机制,揭示神经递质章鱼胺可作为内分泌激素介导线虫营养匮乏时脂肪动员的新功能,提高线虫应对长期饥饿胁迫;揭示表皮胶原含量升高是线虫适应中度低温环境生存延长的一个新机制;揭示cAMP-PKA通路在线虫冷胁迫和病原菌抵抗的双重作用。本成果涉及的20篇主要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76.7,被SCI论文他引336次。其中8篇代表文章,累计影响因子112.3,被Nature、Cell、Dev Cell、PNAS、Nat Commun等国际有影响力的期刊SCI论文他引205次。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项。项目组成员1人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及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云岭学者,1人入选云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领衔的云南大学所在实验室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领衔的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成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结构合理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线虫生防研究团队。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线虫对胁迫的感知和响应机制”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