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25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云南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扬州大学教授戴其根,云南大学研究员胡凤益,云南师范大学教授龚明,云南省专家协会推广研究员周开联,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成云,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研究员吕建平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云南省稻田土壤地力条件下水稻氮肥用量大、施用不合理、肥料利用率及生产率低等问题,开展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机理研究、栽培技术创新及示范应用,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揭示了水稻减肥增产增效机理。通过氮肥后移,减少肥料用量的氮肥施用方法,提高穗粒数、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创建了根据顶3叶与顶4叶的相对叶绿素值(RSPAD)确定穗肥施用时期及数量的水稻施肥诊断指标体系;建立了籼稻、粳稻品种穗肥施用的诊断指标,为氮肥减量增效提供了科学、实用方法;集成了氮高效品种、群体调控、化肥有机替代及氮肥后移、均衡施肥、前控后促施肥方法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该技术经多年、多地应用,创造水稻百亩示范亩产超千公斤的高产纪录,并在本省大面积应用,取得减肥增产增效的效果。2018年-2020年多地水稻百亩示范比较,平均减施氮肥39.9%,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310.6%,增产21.2%。成果获授权专利3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软件著作权4项,制订地方标准6件、省水稻主推技术2项及指导意见3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SCI收录2篇),出版专著2部。2016年-2022年累计推广753.50万亩,新增产值18.36亿元,其中2021年-2022年累计推广581.70万亩,新增产值14.14亿元。该成果技术创新性强,实用性好,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水稻穗肥施用诊断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云南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