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7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昆明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的“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等离子体合成机理及电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云南冶金集团正高级工程师臧健,云南大学教授柳清菊,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晓春,云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培志,云南大学教授兰尧中,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郭俊明,昆明学院教授李维莉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研究针对燃料电池领域电催化反应机理、三相反应界面、催化剂及离子交换膜控制合成等科学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经过10余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主要科学发现如下:首次提出了后辉光等离子体合成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新方法,揭示了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等离子体合成机理,解决了交换膜中离子电导率低、传输速度慢等关键问题,电导率为日本德山商品化AHA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的10倍,实现了膜内离子通道的高效构筑及离子的快速传导;首次提出了燃料电池梯度有序化电极新结构及其全等离子体制备新方法,揭示了碳载体表面官能团对贵金属纳米颗粒锚定、生长、结构及其电催化性能的影响规律,解决了对有序化载体、梯度化催化剂层及离聚物膜结合层结构的精准调控的问题,实现了有序的三相界面结构,使铂催化剂利用率从20-35%提高到100%;首次提出了氢氧化/析氢反应动力学定量、实时研究新方法,创建了实时反应动力学理论新模型,揭示了催化剂结构对氢氧化/析氢反应过程的影响机制,突破了传统方法精准控制催化剂动力学行为及反应机理的局限,实现了电催化反应机理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核心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163.396,项目成果得到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同行专家学者在Joule、Advanced Materials和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顶级学术期刊上的正面评价和引用,总SCI他引753次,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06.022,总SCI他引460次;获授权发明专利5件;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2人,云南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培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2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等离子体合成机理及电催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