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意味着工信部在2022年7月发布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已提前完成。
自2022年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以来,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不断加码,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这些企业因其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等特点,被誉为“小而多”的企业中的佼佼者。然而,与初创阶段相比,这些“小巨人”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稳链、强链,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01“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培育
我国专业化、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业内专家表示:这得益于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以及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的建立。
2022年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通知,《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实施。《办法》将优质中小企业分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构成梯度培育体系。
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能够分级筑牢培育库基本盘。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进阶路径,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调动不同行政级别的资源和力量为入库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引导企业从“小而多”走向“精而强”。
“大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更多专业化、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他强调,由于专精特新企业在稳定和加强产业链方面作用突出,对大企业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4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其中9家以上成为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设施,数百家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配套专家”。正是这些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协同创新和上下游合作,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02多地培育“小巨人”“大动作”
2023年,修订出台《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同时建立“条例+配套政策”法规落实机制,推动省级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举措30余项,护航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
部分地区强有力的支持!2023年,修订出台《浙江省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条例》。同时建立“条例+配套政策”法规落实机制,推动省级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举措30余项,护航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力度,先后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培育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江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
建设“1+N”平台体系,打造“1”类基础性平台和“N”类特色专业型平台,分类培育数字化服务商430家,提升数字化服务供给能力。深化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范式,推进46个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累计建成未来工厂52家、智能工厂263家、数字化车间338家。并遴选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49个,打造新昌轴承、江山木门等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样本,引导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0阶段及以上覆盖率达72.63%。
各地也针对当地实情,纷纷因地制宜推出政策举措。在山东省,对符合梯度培育的专精特新产品、企业,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进行精准指导和企业服务,并依托工业云平台,完善入库企业运行监测机制,通过密切跟踪准确把握入库企业经营动态和变化趋势,加强运行研判和风险预警,精准做好政策储备,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江苏省政府于2月份印发实施《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300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
2023-11-28 深科信发布了 《8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文章
2023-11-16 深科信发布了 《2023年第二批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文章
2023-11-16 深科信发布了 《2023年第二批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生物医药领域)》的文章
2023-11-16 深科信发布了 《2023年第二批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新能源领域)》的文章
2023-11-16 深科信发布了 《2023年深圳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扶持计划(高端展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