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办公区 摄影 | 薛星星
记者 | 薛星星
编辑 | 赵力
今天下午,小蓝单车位于北京望京的总部空无一人,整个楼层只剩下黑屏的电脑荧幕,角落零散着放着几辆小蓝单车。一位物业管理人员说,一层人都走了,1点钟的时候就全部走完了。
上午,小蓝单车的员工被临时通知到公司整理个人物品,有人在社交软件上发了“公司解散”的消息,供应商、媒体、用户蜂拥而至,物业的人说后来有人报了警,警察处理完了也跟着用户一起问,我的押金都退了3个月,怎么还没到?
这似乎是继酷骑单车之后,倒下的又一家主流共享单车企业。这家由高端自行车品牌野兽骑行孵化的共享单车,从年初入局后便凭借舒适的骑行体验而俘获一众用户。但自9月份押金问题集中爆发后,便一直负面缠身。
小蓝单车的一名技术人员说:“可能会有人整体收购我们,估计会换个牌子继续做。”
小蓝单车并不差钱,至少在刚刚入场的时候。
今年1月,成立仅2个月后,小蓝单车获得黑洞资本领投的4亿元A轮融资,估值10亿人民币。当时小蓝单车创始人兼CEO李刚面对媒体信心满满,他多次强调小蓝单车时市面上最好骑的共享单车,用户是会用脚投票的。
刚到北京时,小蓝单车在望京SOHO办公,媒体采访都要约到楼下的咖啡厅里。后来,小蓝单车在望京东附近的一栋高档写字楼包下了一整层,租金不菲。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说:“这一整层都是他们的,一天2万,还欠了我们200多万。”
李刚已经很久都没有在公司露面了。上述小蓝单车的技术人员说,公司的高层都已经多日未在公司露面。负责市场的副总裁胡宇沸上个月还能见到几次,这个月就再也没见过。今天的事情出来后,胡宇沸对媒体说,他已经离职多日了。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发帖称,胡已于近日入职饿了么。
小蓝单车的官微仍然置顶着10月20号发布的关于处理退款事宜的公告。在公告中小蓝单车承诺,用户在2017年10月30日前申请退款的押金,将在11月10日前退还完毕。
今天,一名办公楼下抽烟的小蓝单车工作人员愤愤地说,本来想着今天上午走的时候把押金给退了,结果发现退款通道已经关闭了,“就是即便账户上有钱,你想退也退不了。”
有媒体报道称,小蓝单车拖欠供应商的资金有2亿人民币之多,涉及70余家供应商。在二手拍卖平台上,一名小蓝单车的用户叫价150元出卖扛回家的小蓝单车。某职场社交软件上,小蓝单车的员工匿名发帖,大骂小蓝单车拖欠工资。上述小蓝单车技术人员向记者证实,现在公司仍拖欠一个半月的工资。
小蓝单车办公楼的物业人员对前来讨要押金的用户已经驾轻就熟。一名前台小姐熟练地劝导想要前往8层讨要押金的小蓝单车用户,楼上都没人了,人已经走完了。该写字楼的前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小蓝单车的线下退款渠道。“你上去也没用,如果是退押金的话你可以到前台登记,前台会帮你联系小蓝单车的人。”
物业对前来讨要押金的用户颇为头疼,怎么劝说楼上小蓝单车的人都已经走完了,用户依然执意要上楼看看。“我也还有200的押金也没退呢。”一名保安现身说法地说道。
小蓝单车位于8层的办公室确实已经人去楼空,但在几个小时之前,这里仍拥挤着前来整理个人物品的小蓝单车员工、被拖欠巨额款项的供应商、讨要押金的用户及闻风而动的媒体记者。
“下午1点的时候就全走完了,一个人也没了。”一名穿着呢子大衣的物业管理人员透着玻璃门对站在小蓝单车办公室前的寻找中国创客记者说道。
玻璃门内,一排排的工位空无一人,电脑显示屏都关闭着,正门口挂着一辆山地自行车,显示这是一家与自行车有关的公司。
“昨天我还正常上班呢,今天就这样了。”上述小蓝单车的技术人员怀里抱着两本书,有些不解地说。“你们用的软件后台90%的代码都是我写的。”他对前来讨要押金的用户说,“本来我们还有新版本上线,现在看来也悬了。”
但其实说到底,小蓝单车倒下的原因也无非只有一个:没钱。
在今年1月份拿到黑洞领投的4亿元融资之后,小蓝单车就再也没有从投资方手上拿到一分钱。
这并不是说小蓝单车的产品不好,事实上,正如小蓝单车一贯标榜的一样,小蓝单车的车子确实很好骑。
用户也很买账。小蓝单车从9月份陆陆续续地爆出押金难退的问题后,依然有部分忠实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留言,对小蓝单车表示惋惜,并称“小蓝单车是骑过的所有共享单车中最好骑的一款”。
在“好骑”这一点上,小蓝单车无疑是成功的,这也是李刚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的优势之一。“我们之所以做共享单车,就是因为现在市面上的车还不够好骑。”
曾经成功创办了高端自行车品牌“野兽骑行”的自行车爱好者李刚相信,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在年初的一次采访中,他乐观地对寻找中国创客说,7月将会是一个分水岭,“所有为了速度欠下的,都将加倍奉还。”
李刚说对了一半,7月确实是一个分水岭——对于小蓝单车来说。7月之后,小蓝单车的问题被逐渐爆出,一发不可收拾。
迟迟从投资人手里拿不到钱,也没有别的原因,钱都被行业的前两名拿到了。
共享单车行业,堪称是创投圈投资环境的真实写照:老大老二几乎拿光了市面上的所有钱,老三老四老五分着犄角旮旯的一点钱。
投资也是扎堆的。同一个赛道里,越是头部的玩家越容易获得投行的青睐,“百团大战”、滴滴UBER,无不揭示了这一点。
在共享单车这种产品高度同质化的赛道上,各家的资金实力并不是均等递减的,而是断崖式的泾渭分明。
对比单车行业的前两名摩拜和ofo,在小蓝单车苦求B轮融资未果的2017年上半年,两家分别完成了3轮融资,从投资机构里拿到钱合计超过了21亿美元。
之所以强调拿的钱多少,在于共享单车本身并不是一个轻资产的行业。对于前期需要大量铺量的共享单车来说,手上拿到的钱直接决定了能够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
当然,前期的租金收益是共享单车企业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问题在于,由于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潮汐效应”,共享单车对运营的要求极高,各地下发的共享单车新规也明文规定了共享单车企业配备的运维人员数量。
这导致了运营成为继单车成本外共享单车企业的又一重要开支,加上前期扩张市场各家大打免费政策,使得共享单车企业唯有靠资本输血才能存活。ofo早期的投资人朱啸虎甚至放言,摩拜和ofo唯有合并才可能实现盈利。
在共享单车玩家中,小蓝单车一直不吝于在单车上下成本,其发布的一代产品造价就达到了1000元,二代产品bluegogo pro更进一步上探到2000元档位,几乎与摩拜一代的造价持平。
截至目前,小蓝单车对外披露的单车投放总量为70万辆,即便全部按照1代1000元的标准来计算,总成本就已达到了7亿元人民币,而其披露的融资总额却仅有4亿元。
这几乎注定了几乎从一开始,小蓝单车就要踏上缺钱的不归路。小蓝单车在今年上半年为了筹措资金几乎绞尽脑汁。
首当其中的是挪用用户押金。今年2月,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曾证实,小蓝单车的用户押金一部分留存,用于客户的退款需求,而另一部分则被挪用于继续生产车辆上。
按照小蓝单车透露的超过2000万用户数据,即便去除其中部分用户为免押金用户,按照1000万用户缴纳押金,押金99元来计算,押金总数就已超过9.9亿元。之后,小蓝单车更是将押金上调至199元。
今年初,小蓝单车还对外推出了售价为199元的半年特权卡,用户花费199元购买后,可享受半年内的免费骑行,到期后全额退还。但在最近,小蓝单车却悄然将用户到期的半年卡升级为一年卡,使得用户无法取现。现在看来,其推出特权卡的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为了补足资金方面的不足。
李刚甚至想到了在单车上增加电子屏幕来变现。5月份,小蓝单车曾对外发布了一款bluegogo Pro2的产品,在车把上增加了一款7.9英寸的电子屏。李刚希望将pro 2上搭载的7.9寸电子屏幕变成一个广告载体,通过广告收入来获得盈利。“这将把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推向千亿元!”
但截至目前该产品也未上线。有知情人士告诉寻找中国创客,因为技术原因,pro 2至今尚未量产。“一辆也没有生产出来,都是PS的。”
除了单车昂贵的造价,横亘在小蓝单车面前的另一难题是一线城市激烈的竞争成本。
在二线共享单车玩家中,小蓝单车是少数选择在一线城市同摩拜、ofo硬碰硬的企业之一。李刚的逻辑在于,我的车比你们好骑,用户在同等条件下会选择小蓝而非其他品牌。
但李刚忽略了由之带来的两个问题:
1、一线城市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家“烧钱”情况严重。
2、潮汐现象在一线城市更加明显,对运维的要求更重。
摩拜和ofo的体量显然要比小蓝大的多,车多钱也多。在前期,两家对用户几乎是完全免费,甚至还同各个品牌跨界合作进行各类优惠活动。运维方面更是如此,寻找中国创客曾于今年8月对国贸地区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在同一地铁站附近,摩拜及ofo少则七八人多则十几人,而小蓝单车却仅有一人负责运营。
下午,在小蓝单车空荡荡的办公室门口,这位曾表示写出了后台90%代码的技术码农是今天最后离开公司的几位员工之一,他说,其实这两个月也有一些预感,提的方案经常会被驳回,无法实行。
但他仍然对今天的事情感到突然。他安慰前来讨要押金的用户,后台仍会一直更新,小蓝单车还在。
小蓝单车大多数员工都已经早早离开了,在此之前,小蓝单车已经解散了北京的市场及运营团队。一位在10月初离职的员工对寻找中国创客解释离职的原因:你懂的。
危机爆发后,小蓝单车曾经有过一线希望,但很快破灭了。“本来和永安行都谈的差不多了,结果人家收购了Hellobike。”该离职员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