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财经社 韩佩 吴倩男 周路平
编辑 | 胡刘继
小蓝单车终究没能抗住市场的压力,还是倒下了。
“95成新办公家具,时尚简约,出手转让。”11月14日开始,有小蓝单车的HR在朋友圈兜售办公家具。AI财经社从熟悉小蓝单车的人士处了解到,小蓝单车的融资已经花完,没人接盘,现在处于清算阶段。该公司HR在上周发布通知,除了一小部分产品技术员工转到其他公司外,团队遣散,工资需要到2018年2月10日才能发放。但小蓝单车华南区负责人否认了遣散的说法,他表示公司会有人接手。
AI财经社先后向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公关负责人求证,都未得到回应。
AI财经社来到小蓝单车北京总公司进行查看,其位于八楼的三个办公室,仅剩十几名技术部分的员工,以及前来讨债的三名供应商。
小蓝单车北京总部已人去楼空,仅剩个别技术人员。@AI财经社
采访期间,几位供应商同数名记者一起进入小蓝单车办公室内,但被两名自称是物业的女性以“私闯民宅为由”驱赶出办公室。
现场的供应商告诉AI财经社,他们都是从深圳过来讨债的,多是小蓝单车智能硬件部分的供应商。
一位为小蓝单车提供太阳能板服务的供应商一个月前便来京讨债,开始小蓝单车还有人出来交涉,但这几天对接人也失去联系。
另一位供应商说,他们和小蓝单车的合作以往会有30天的账期,但今年3月的款项到了5月份还未付,他才意识到小蓝单车可能出了问题,于是中断了和小蓝的合作。
“上次办公室被撒冥币的事情也是真的,我还有视频,手上有很多料没放出来。”也许是过于气愤,该供应商的情绪略显激动。不过,对于记者的追问,该供应商并不愿意多说。他表示,老板来电话了,还是希望能够妥善解决——他们对于小蓝仍然抱有一线希望。
供应商在小蓝单车深圳分公司讨债。@AI财经社
这位供应商表示,网上流传的欠款图应该是小蓝单车内部财务做的备案。小蓝单车的智能硬件多从深圳采购,车架在天津采购,组装在惠州进行。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大大小小共计70多家供应商,欠款额2亿元左右,硬件供应商欠款额度多在百万元级别,车架供应商欠款额度则高达千万元。
也有供应商手中还有未交付的订单。有广州自行车从业者向AI财经社透露,上周有小蓝单车的供应商在清仓,3000辆全新的单车寻求出售。他当时开出的采购价格是130元每辆,但被对方拒绝。知情人士称,小蓝单车的成本对外称在800元左右,实际大约要五六百元。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在被称为“中国自行车产业基地”的天津王庆坨,关于小蓝单车拖欠款项的消息便已经传开。
小蓝单车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美邦车已经处于停工状态,四层高的大楼内近乎空无一人,仅剩几位对情况不太清楚的、新来的员工在值班。AI财经社致电美邦车业采购部人员,在表明来意后立刻被对方挂断了电话。
当地一个较大的自行车厂商刘强(化名)告诉AI财经社,周围的供应商们也曾进行过起诉,但对方表示没有能力偿还,并称“你们去告吧”。对于媒体的采访,天津的供应商们并不愿意出来说话:“你们报道了能怎么样,万一他真的彻底倒闭了,钱更是还不上了。”
天津跑狼自行车公司是现在仍然能够正常运营的自行车厂商之一。刘强告诉AI财经社,小蓝单车也拖欠了跑狼3千万元左右的货款。跑狼自行车一位工作人员对AI财经社称,之前确实对曾为小蓝单车提供过组装业务,但至于现在是否合作和具体所欠款项并不愿透露。
天津某自行车厂商内的小蓝单车生产线。@视觉中国
不仅供应商的钱还不上,用户的押金也处于无法退还状态。AI财经社多次致电小蓝单车客服,但均处于无人工服务状态,引导用户线上解决。
该公司还曾在公开渠道公布了三个退款手机号,也均处于无人接听或关机状态。一位用户曾在网上吐槽,在拨打了69次之后,他终于拨通并拿到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押金。AI财经社记者也尝试了退还押金,但一周过去了,仍然没有收到退款。
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最后一次对外发声是11月初,说会在11月10日之前会拿到新的融资,并彻底处理好押金退还问题。
但根据AI财经社在工商信息系统中查证,小蓝单车自今年4月份之后就没有进行过融资,并且小蓝单车母公司野兽骑行的股权也分别在2016年9月和12月先后两次被出质给了创新工场和天津新动金鼎万众体育资产管理合伙企业。
资金的短缺迫使小蓝单车早早就出现了押金挪用的情况。今年2月,时任小蓝单车副总裁胡宇沸在接受媒体访谈时就曾表示,用户押金一部分用于退还用户,另一部分进入运营资金。据动点科技的最新报道,胡宇沸在数月前已经离开了小蓝单车。
根据小蓝单车官方数据显示,其目前仅在全国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成都以及佛山6个城市运营,用户量超过2000万。除去部分免押金用户,按照1000万用户缴纳押金、押金99元来计算,押金总数就已超过9.9亿元。
另外,在今年9月,小蓝单车上调了押金额度,涨至199元,并将半年免费骑行特权卡强制升级至全年免费骑行卡,这意味着原来半年可提出的押金被强制升级到了一年。在这一强制升级背后,其实是资金链已经出现了短缺。
AI财经社联系到一名离职小蓝单车高管,问道:在他看来,是什么导致小蓝当下的境况,资本、运营还是政策?这位前高管直言不讳地指出,资本。
今年2月,小蓝单车宣布获得黑洞资本领投的4亿元人民币投资,估值达到10亿元。此后再未宣布新的融资。“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融资情况已经不是很好了,一直说钱会到位,但一直没有到位。”一位离职员工说。
AI财经社获悉,小蓝单车为了获得投资和被并购,至少找了ofo、永安行和美团。ofo早年还曾给过小蓝单车一笔钱,想让小蓝单车帮助研发车辆,但这事不了了之。
最新的消息是,小蓝单车找ofo寻求收购,双方接触了一个多月,最终ofo拒绝了收购。不过,一位接近ofo的消息人士否认了上述说法。
已经进入了打车领域的美团也曾与小蓝单车有过接洽,希望在共享单车领域借助小蓝入局,“签了协议,但是钱没给”。
而永安行也曾经与小蓝单车有过接洽,但最终永安行选择了杭州的另一家共享单车品牌哈罗单车,“可能是因为当时小蓝单车的负债已经比较多了,出现了严重的挤兑现象”。
事实上,小蓝单车曾经一度被视为共享单车领域的黑马。
2016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行业迅速升温,资本和玩家争相涌入,ofo和摩拜在短时间里估值从几千万美元迅速飙升至10亿美元以上。当年11月底,在共享单车玩家拼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小蓝单车才姗姗来迟,并且将第一站放在深圳,直到2017年2月才杀入北京。
29岁的李刚自认为小蓝单车即便不具有先发优势,但也能实现弯道超车。理由有二:其一,此前的野兽骑行已经在自行车领域有近两年的累积,对于用户体验和联网智能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和优势;其二,野兽骑行有自己的工厂,也有合作的供应链伙伴,在投放环节,有一定的产能保障。
起初,仗着野兽骑行的背景,小蓝单车也曾来势汹汹,进驻北京一个月就投放了15万辆车,还推出了一款带有变速器的新车型,试图在京城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给双雄一点颜色瞧瞧。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小蓝一位联合创始人公开向摩拜创始人胡玮炜叫板:“先赢不算赢!”胡玮炜回应称:“唯快不破!”
但资本向来是只偏爱第一第二。2017年新年后,摩拜和ofo先后连续融资至E轮,几十亿美元纷纷进了摩拜和ofo的口袋。11月15日上午,高通又宣布将参与摩拜单车新一轮融资。而摆在小蓝单车面前的,总共只有4亿元人民币。
共享单车的战斗,最终变成了资本的战斗。随着资本涌入摩拜、ofo,留给第二梯队只有背影。据不完全统计,摩拜和ofo两家在2017年的单车数量投放都超过了1000万辆。而小蓝单车的投放数额在8月份后就一直停滞在70万量。
小蓝单车也曾有机会活得更久一点。为了在共享单车大战中体现差异性,小蓝选择了用更好骑的车换取用户口碑的做法。虽然很多用户表示小蓝单车的骑行体验是所有共享单车中最好的,但这也相应地拉高了小蓝单车的运营成本。第一代小蓝单车的成本仅次于摩拜第一代单车,后者的造价为2000多元。在摩拜出于成本考虑推出了更轻更便宜的Mobike Lite时,小蓝单车却造出了加装变速器和电子显示屏(后被取消)的Pro版本。有报道说,这一版本的小蓝单车造价接近3000元。如此高成本的运作,4亿元的A轮融资必定吃不消。
昂贵的造价拉高了小蓝单车的运营成本。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小蓝单车还曾经试图跟随着摩拜、ofo讲出海故事。今年8月9日,小蓝单车突然宣布与中兴通讯达成战略合作,后者将帮助小蓝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这一次的规划极为抢眼,小蓝将陆续进驻全球10个国家近30个城市。不过,在新闻稿和官方的宣传中,都没有透露未来会进驻哪些国家的哪些城市,也没有公布详细的出海时间表。
现在来看,这场出海更像是小蓝单车在危难之时,向资本方夸下的一个海口。
随着小蓝单车、酷骑的倒下,永安行吞下哈罗单车,共享单车第二梯队洗牌基本接近尾声。在汹涌的资本推动下,共享单车寡头时代来得前所未有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