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海银资本王煜全:初创公司是中国产业转型的命门

3571
思达派 2016-01-28 13:56 抢发第一评

在中国,人人都在谈产业转型,但应该转向哪儿,又如何转呢?问题的答案,并不在苹果、谷歌、IBM这些科技巨头身上,更不在那些传统的跨国大公司身上,而是藏在美国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初创公司里面。

“积木式创新已经成为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基本模式,由此带来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创业系统,不仅颠覆了传统跨国公司的垄断与封闭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弊端,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1月26日,互联网趋势专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从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等多方面详解中国的产业转型和“积木式创新”。

未来的科技创新属于小公司

美国目前存在一个新的趋势,就是大量的小创新公司崛起。通过将高校科技产业化,和拥有单项优势后,外包协作其他单项优势的模块化开放创新方式,小公司几乎掌握了国外大部分的先进科技。

1981年前后,大于25000人的美国大公司研发费用占到了全美产业研发费用70%,不到1000人的公司研发费用占比还不到5%。然而,自2000年以来,不到500人小公司支出的研发费用已占到全美整体研发费用20%以上,大公司占比同时缩小至35%。还有一个现象是,世界500强科技企业,也越来越热衷于通过公司并购积累核心专利技术,部分公司甚至关闭了研究院。

不过,作为美国创新主体的中小高科技企业在井喷式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瓶颈,主要表现在批量生产能力不足、融资能力有限。用最先进的技术实现0到1比较容易,但从1到100万、1000万,不仅需要技术上的提升,更需要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投资——研究和研发是两码事,一个科技成果要成功转化成产品,中间还需要很多环节。

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帮美国中小高科技企业突破瓶颈期。对中国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摆脱产业链末端地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小公司,大机遇

很多传统产业的公司,也许它们能学会互联网,但不一定能做出真正的科技创新、研发出好的产品。

我们说小企业才是科技的未来,是因为现在美国的创业公司,那些连环创业者们,非常擅长于和高校的研究界结合,从高校的教授那里吸取到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知道,乔布斯并不是个科学家,但他有很好的判断,他知道用户要什么——比如他做ipod,当时这个产品采用的科技成果是“高密度存储”,这个技术是日本人做出来的,但那些做科研的人员并不知道如何把这个技术产品化。乔布斯运用这个技术,将其批量生产,最终做出了革命性的产品。

现在美国的各大高校,都有自己擅长的地方,斯坦福和MIT的技术很强,计算机方面卡内基·梅隆很强,环保方面最强的可能是犹他州,所以我们看到在盐湖城有很多不错的环保公司。

美国的很多初创公司,那些企业家们,他们独具慧眼,知道什么样的科技拥有未来,知道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也知道如何将其批量制造、推向市场。企业家知道如何将科技推向市场、大学里的教授知道如何研究出最好的科技成果,企业家和教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才是企业创新之道。很多这样的企业、这样的高校加在一起,以及金融体系的高效运转,共同形成了美国科技创新的生态体系。

中国制造

以上我讲的这些事情,对中国企业有什么关系?首先,我们来看看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有“制造业优势”。这句话要加几个定语:中国是唯一能够大规模生产复杂产品、具备开放制造能力的经济体。大规模复杂产品日本、德国都能制造,但为什么iPhone只能在中国制造,并不仅仅是因为价格,还因为中国具有“开放的制造能力”——你不仅需要能生产产品的人,还需要一大堆对接生产端和设计端的人,一整套开放的体系。

很多人说,德国人有工业4.0、中国人连马桶盖都要从日本去买,但是为什么是中国人在制造iPhone,而不是德国人、日本人?马桶盖是工业体系的核心产品吗?中国的制造业有它独特的优势:大规模、复杂产品的开放制造体系,以及产业集群。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里的角色,并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有自己的独特能力。现在中国企业出去和老外谈判,其实是挺着腰板的——因为,如果没有中国制造,即便你科技领先、设计精良,你没有把这个科技进行量产的能力,什么都是白搭。现在,研发能力是中国最大的缺陷,但是只要一旦这个缺陷补上了,中国的产业一定会不一样。

积木式创新

打麻将“三缺一”容易成局,但“一缺三”就很难——这句话说的就是生态体系。美国有一家公司,110个员工,能生产出出航天飞机,这件事你能想象吗?举一个细小的案例,做航天飞机需要特殊的设备:战斗机起落架。这家公司没有人能研发这个装备,但就是那么凑巧,在美国你还真能找到专门生产战斗机起落架的民营公司。后来,110人的团队,果真做出了航天飞机。这家公司叫XCOR,一家位于加州的初创公司。

“协同体系”的核心,就是有足够复杂的生态,各个节点公司之间达成长期的、有股权关系的协作。要想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体系,要市场足够大,不计其数的生产创新互相协作,形成几何级数的创新效应。过去的资本主义是以跨国企业、大企业为代表,未来这种体系会被颠覆掉,被小企业的产业协同颠覆掉。

Snip20160128_51.png

中国在高校的基础科研上,和国外有大量的协作,与世界前沿差距并不大。但是产品转化上,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新锐企业的产品转化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现在为什么我们“说积木式创新”,是因为一整套生态体系都在发生改变。传统大企业的那一套体系,现在小企业通过协同经济,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90后创业潮”、“互联网+”,“海归创业”,都是TMT领域很时髦的概念,但是大家往往会忽略了制造业。制造业强大,出口多,整个经济体就强大;制造业衰败,出口少,整个国家就很困难。现在我们说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就是要和世界前沿科技对接。

中国的未来

展望未来,我们的判断,大医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电子的个性化制造中介平台、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是最具投资价值的七大方向。

中国企业常说自己要“走出去”,怎么走?中国企业怎么走出去,要遵循三条:投资先行,企业主导,政府支持。中国投资人怎么走出去,要避免三大误区:往硅谷扎堆、由华人组织项目、主要看互联网领域。

喜欢“模式创新”的硅谷,其风险投资数额只占美国的20%,美国真正的主流是遍及各州的高科技企业。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可以放眼更广阔的地域,通过熟悉美国的商业规则,依靠他们不具备的制造业优势,和他们进行紧密合作。

“特牛的企业家”+“特牛的科学家”,这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做出好的企业、伟大的公司。这句话说起来简单,但体系的构造很难。真心希望中国能够通过“积木式创新”跨过眼下的困境。

Snip20160128_53.png

中国通过前30年的学习,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未来30年,只要我们找对老师,以中国人的实力,一定能弥补研发方面的短板。未来,我们向谁来学习?就是要向美国的那些初创公司、小公司学习,向他们的创新体系学习。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阿里云创新中心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