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园园
采访/王晓盼
本文由善缘街0号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善缘街0号(ID:zhumengtrip)
[创业路]创业是一次长途跋涉。4月8日,善缘街0号曾征集10名创业者徒步雅安,蛋壳机器人王琳是参与者之一。王琳向小善讲述了他创业路上的那些故事。
两年前,爷爷因病住院,在北京工作的自己却无法时常陪伴,从小就喜欢机器人的王琳希望有一个“分身有术”的解决办法。
当他和身边的人说起这个苦恼,竟然引发不少共鸣。于是,一款集语音视频双向交互、远程智能家居控制,智能命令执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酝酿产生。
以下为采访实录:
壹
初心
小善:请简单介绍一下蛋壳机器人,以及您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王琳:我 们做的是一个蛋壳机器人,切入的行业是家用服务机器人。我们认为家用服务机器人将来必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因为家用服务机器人应该是继家用的个人 PC、移动PC、手机和智能手机,以及Pad之后,下一个将进入每个家庭的硬件产品,并且这个硬件产品同时具备入口的条件。
就像手机一样,手机是个人的一个信息入口,将来家用机器人将会成为家庭信息的入口。
它未来会普及,也会变成一个信息的入口,因此这个领域将来必然是一个大家都会去争取的一个事情。
小善:您的个人经历?
王琳:我以前也是做信息技术领域的,之前在做信息安全方面的东西,还做了一些智能产品的设计,我个人手里有一些发明专利,还有一些使用机器人方面的专利。
小善:是什么触发您做蛋壳机器人的?
王琳:我 小的时候就一直比较喜欢机器人这种东西。前两年我80多岁的爷爷在石家庄医院卧床,而我在北京工作,我当时就特别想,要是有一个可以移动的、随时能够跟他 进行双向视频对话的、能够远程操控的机器人就好了。他那边不需要任何反应,不需要任何操作,我随时都可以去看看他,跟他说两句话,聊聊天。
我很内疚,后来我们找到了一个硬件合伙人,开始做这件事。
很 多人都有这个共鸣:要是能够分身有术就好了。孩子不在身边,也可以每天面对面交流。靠机器人和人去联系是不靠谱的,关键是以机器人在沟通的桥梁上搭一块板 子,解决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我觉得这是目前机器人能做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而且如果想让它做好,还必须得把价格放低,把身段放低。5万块钱或者1 万块钱,我们可能可以买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器人,跟人差不多高,可以走过来,能上楼下楼,甚至可以棒你端茶杯,但是倒水我估计是干不了的,能帮着把什么东 西拿起来,然后走到你跟前,放下都不一定行,现在技术的基础决定,想用一两万块钱实现机器人都不是特别靠谱。
小善:您怎么看机器人的技术门槛?
王琳:机器人涉及到人工智能、控制运用,底层和顶层的东西都有很高门槛,所以机器人这个行业想把它做好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一点,机器人行业想把市场打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技术做得确实很好,但是落地非常困难,因为它的卖家,自己的身段就特别高,而只有你把身段放低了以后,才能把量拉起来,把量拉起来以后你才能把价格再打低,这反正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应该是所有人思考的事情。
小善:蛋壳机器人的服务对象是哪些,它主要有哪些功能呢?
王琳:我们现在预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家庭用户,将来应该还可以囊括老年人,老年社区这一块,放在养老机构,子女可以随时的跟老人聊聊天。
另 外则是儿童教育这块。现在虽然说机器人教育很火,但是真正在这里面做事的内容提供商非常少,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没有应用,没有应用的量就得不到钱,没有利 益他就不愿意干活。我们希望把量拉起来,比如说搞几万台或者几十万台的基数,基数放到这里以后内容商就可以提供服务了。有收入就会有人愿意做机器人的内容 提供。我们的思路是先推出功能齐全的、价格低的硬件,以后软件再跟上。
贰
团队
小善:现在蛋壳机器人的开发状况如何?
王琳:现在完全是我们自己团队做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工作,产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当然有一些功能还需要再打磨,让它更流畅,使用起来更便利,我们会调整一些技术参数,希望在5月底通过众筹的方式走向市场,测试一下市场的反应。
小善:您的团队构建是怎么样的呢?您这边有硬件总监、软件总监、信息技术开发,这都是您当初想到这个点子之后,找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是吗?
王琳:这 些人都是一个一个拉进来的。我们的研发队伍人数并不多,核心团队有八个,做技术的周边的还有一些,总共就十多个人,队伍精明强悍,把技术的软件、硬件、外 观和工业设计,包括顶层的算法设计都囊括进来,是一个配置比较全面的团队了。实际上,很多做硬件的可能缺工业设计,有的会缺顶层的方案设计,但是我们各个 方面都比较全。我们的外观设计是一个欧洲留学回来的硕士,这个设计获得了一致好评。
一般做艺术的好像女性多一些,我们是非常严格的遵循她的 设计要求,她所给出的设计稿的曲线,我们基本上是严丝合缝的照着做。即使增加一些成本,我们也还是要忠实于设计师的设计感觉。我觉得既然我们欣赏她的设计 能力,我们就一定要完全的按照她原创的思想去做,这样的东西做出来才能好看。
硬件方面,最开始这个项目能做,其实是因为我遇到了我们硬件的 总监欧阳,他在这个行业里到现在应该十年了。在这个领域,基本上你跟他说一个硬件方面的需求,他马上能给你说一两个可实现的技术方案,然后可能再过几天, 他就把板子给你搭出来了,这个快速实现的能力是非常可贵的。我们可以比较快的试错,比较快的淘汰不好的技术方案,并且把想法可以尽可能的多实践一些。
另 外,其实工业设计是容易被初始的技术团队忽视的一个问题,你可能外观设计好了,但是你怎么去实现这个结构?这个结构怎么去实现,它生产成本会降低,怎么去 做它更讨巧?外观可以一样,但是里边结构是轻便的好点,你要考虑怎么去做让它生产的开模更廉价,生产速度更快,组装的时候人工更少。这个时期我们结构工程 师能力还是不错的,基本上能够给我们节省很多设计方面、开模方面的成本。
小善:您从初创到现在,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王琳:第 一步遇到的困难就是人员的问题,刚开始就我跟欧阳还有一个软件工程师,三个人准备去做这个事情,搞了大概两个月觉得不行,这种搞法我们大概搞两年都搞不出 来,后来就开始一步步的去找其他人员,先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出来,然后再针对这些问题去找相应的人解决,我们先搭的是软件的班子,然后硬件工程师的助理, 然后是结构设计师和外观设计师,是逐步逐步地到位的。
我们刚开始的时候做了一代机,做完了以后大家说功能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看着实在是太 丑了。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这两个如果放在一起的话,你会觉得蛋壳机器人是很高大上的,卖得千把块钱或者两三千块钱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而之前那个大家觉 得是二三百的东西,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然后就找到了现在外观设计的技术总监,我们所有的外观设计,包括网站的外观,都是经过他来做,我们觉得现在还是找 对了人。他拿出来设计稿以后,刚开始还怀疑做成那个样子行不行?但是做完了以后,所有的人看到之后,都觉得确实漂亮。现在是个看脸的时代,叫“一分天份九 分汗水”,剩下的90%就看脸了。
叁
未来
小善:有什么样的融资计划?
王琳:融 资需求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产品的快速生产问题。我们可以把风险控制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比如说资金到了20%以后,我们把前期市场摸一下,检验对市场的判 断是不是正确的。如果说我们众筹解决了好几千台的货,就相当于告诉大家,这个产品是靠谱的,它是值得我们大家继续投入的,那时候后期资金可以再进来。我觉 得我们能把风险控制到这种程度,甚至我们是有回款的,这样一个资金风险压力,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尝试的。
小善:您觉得未来十年,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王琳:我 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的机器人,就是十年前的智能手机,你想想2005年的时候,智能手机是个什么状态;就是20年前的移动电话,你可以考虑一下20年 前,1995年的时候移动电话是一个什么状态;就是30年前个人PC,你可以想想1985年的时候,个人PC它是什么状态?
根据这些,你就 可以去判断这个机器人未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PC解决了工作和办公中间的一个计算资源,给人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计算资源;移动电话给人提供了 一个信息传递,一个便捷的网络;然后智能手机解决了一个随身的计算资源,它事实上提供的是计算资源。我们考虑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我们说刚才那些东西事实上 围绕人构建了一个给人提供服务的、让人能够随时随地获得信息、掌握信息,然后能够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机器人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机器人扮演了在家 庭中间的一个家庭计算核心,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将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家庭里面会遍布很多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信息是要经过处理的,以 前为什么没有机器人?因为以前家庭环境中没有那么多信息需要处理,而将来这些家里面要处理的信息多了,家里应该有一个计算资源,那么这个计算资源最好的一 个形态就是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可以到处走,很多传感器就可以放到机器人上,就可以复用,就可以降低成本。
我们归根结底是要降低成本、方便,有价值,这才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我们最本质的是提供这种价值,所以说,将来机器人必然会像每人一部智能手机一样,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家庭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善缘街0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