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随处都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 这是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的时代, 这是你不跨界,就有人来打劫的时代。
《黄金大劫案》中曾说,草船借箭最重要的是啥玩意儿?不是箭,是计谋!同问,联合办公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光还停留在“办公”上,那你就OUT了!
4月4日,估值160亿美元的WeWork,正式推出了面向年轻人的租房服务WeLive。当全世界还在深思WeWork这一联合办公先锋的成功之道时,WeWork却已抽离于大家对其模式的价值想象之外,再次颠覆“联合办公”的定义。而这一次颠覆的重点不在“办公”,而是“联合”。这不禁让人感叹,WeWok、WeLive来了,WePlay还会远吗?
WeWork一系列动作所引发的思考,还在持续发酵。借此机会,本文希望通过对联合办公行业的简单梳理,能够对其内在的商业逻辑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进而与大家分享:
一块被互联网颠覆式再造的亿万级蛋糕
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对体验、连接及商业价值的重构与颠覆,受到资本的热捧。大量投资机构在共享经济领域抢先布局,进而在居住、出行、办公等行业成就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国外如Airbnb、Uber以及WeWork,国内如滴滴。
共享经济模式预示的巨大潜力,使中国的空间经济领域,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接连引爆连串的重量级新闻。融资、落地、合资、合作,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商业操作,标志着联合办公行业的品牌整合和规模化扩张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联合办公,这一融合了“共享经济”和“社群经济”双优基因的新型办公模式,正在从一个词条化的概念,演变成一个形态自由发展的行业。
2005年,第一家联合办公空间由Google的软件工程师Brad Neuberg在美国旧金山创立。至2010 年,全球出现了600 多家类似空间。而至2015年,则达到了7800家。五年时间,全球联合办公空间的数量整整翻了十倍还多。
再来看看国内的几组数据及趋势:
● 克而瑞咨询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联合办公空间已达到2300多家。 ● 中国目前小型创业团队的数量也在不断翻倍,小微企业的增长速度特别快。中国每天有一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就会诞生8家公司,去年新增企业数量达365万家,创业者人数291万。截至2015年底,中小型企业累计有1908万户,中小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近30%。 ● 3月份,国务院在中国城市发展规划意见中指出,原则上不再建封闭型小区,已建成的都要逐步打开。开放、共享、更近距离的社群化,正在加速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透过数据可发现,联合办公在国内的基本情况:
市场环境 随着用户的增长,市场还有很大扩容空间 发展阶段 还处于早期的发展探索阶段,其业务模式并不固定 服务对象 目前的用户主力还是创业企业,有待市场培育 行业竞争 多位基于某一区域的优势品牌,品牌集中度不高
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前景,在市场份额尚未形成规模之际,各方(地产商、媒体、孵化器、众创空间、投资机构甚至酒店等)陆续入场、快速整合联动,催动联合办公市场从初级起步向第一阶段的全面产品化快速过渡。
WeWork进入中国,充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于共享办公经济的信心,同时也可以对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联合办公的商业冰山 十分之九还在海面下
谈到联合办公,谈到WeWork,大家首先会关注面积、内部装修风格、每张桌子或者每平米收益,以及在做的活动和沙龙等等。这的确是最容易看到和最容易被模仿的部分,但这却只是联合办公商业逻辑的冰山一角,海面以下的十分之九的故事究竟如何呢?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用“分享、合作、开放、独立、可持续”等理念支撑起来的资本故事。其核心本质是通过实体空间的连线,来搭建一个更有黏性、可以相互去发生话题反应的社群。通过制定平台上的游戏规则,提升用户的留存时间,进而打造空间与用户、资源与用户或用户与用户之间发生高频交互行为,从而可以货币化或产生价值。这过程中,人是核心主体,无论是办公空间还是各种资源,都必须为人的价值创造服务,而这也恰是联合办公可创新和拓展的价值空间。
在共享经济概念下,更多领域的界限将被跨界者打破,“领域无界”成为一种新常态。联合办公,基于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也会逐步打通工作、生活和消费场景,使服务更加立体、更加一站式。回头来看,WeWork推出WeLive,这也许仅仅是”领域无界“尝试的第一步,后续势必还将催生出更为颠覆式的交融模式。
最后归结WeWork的成功,或许透过WeWork的首席财务官迈克尔·格罗斯的总结更能准确传达。他说,WeWork跟他曾经任职的精品连锁酒店如出一辙,兜售的同样是氛围和服务。“我们现在是在打造一个全球网络和一个全球创业者社群,办公空间只是它的一个方面。”格罗斯说。
殊途未必同归 中国式联合办公的修行之路
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就是自己的战略眼光。
实体办公空间作为用户的实体入口和关联资源的主要接口,其规模化将是决定市场竞争格局的基础。也正因如此,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融合共享经济、WeWork模式、创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等多种概念,各路英豪相继涌入“联合办公”领域,带着鲜明的跨界特征,开始了诸多概念叠加与创新实践,业务模式虽各有千秋,大家却不约而同地将自己定位为中国版的WeWork。
但事实上,联合办公的中国本地化模式探索,这也是国际标杆WeWork的必做功课。所以,对于所有入场者来说,并没有太多现成的方法论可参考,一切都需要自定义的战略创新,需要步步为营的韬光养晦。
在竞争中,充分发挥自我优势,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在探寻商业模式的同时使入驻企业和空间发展能够实现双赢。对于3W空间来说,天然的互联网基因与多年创业服务的深耕细作,期间所沉淀的资源、积累的运营经验以及围绕创业服务所形成的服务生态体系,就是我们的优势所在。2016年,3W空间将着力实现服务3.0的升级:
服务对象 广度上延伸
除了创业企业,也会将转型上升期或关注营收增值的中小企业,以及企业级服务商、专家资源等等逐步引入到3W空间,旨在为入驻企业打造更完善的空间生态系统。
服务生态 深度上拓展
基于自身业务模块,将成长型服务继续深入挖掘,同时进一步验证未来可实现增收的服务项目。
服务体系 精度上修正
完善已有的标准化体系模型,以满足未来服务的快速输出与复制。
运营机制 热度上补充
进一步深化社群管理机制,创建多维度的连接通道,培养用户粘性。
服务管理 智能化方案
逐步实现空间管理、数据采集及服务接入的智能化方案,实现入驻企业间的资源与资讯的共享、流通。
截至目前,3W空间已在北、上、广、深、厦门拥有7个成熟的创业服务空间。另外, 6月底前,成都、武汉、重庆、杭州、福州、厦门还将有6个空间投入运营。通过重点一二线城市的点状布局,以期调控和把握更多的创业资源,希望有更多的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能够借助3W成长型办公服务平台加速奔跑,在更广阔的范围里获得成功。
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炫耀的空气 它需要实践、摔打,需要理解、支持 直到等到对的风 我们才可以展翅 3W空间欢迎每一个怀揣梦想、赤诚的你 这里春风十里,这里夏阳满山 在这里,和优秀的人一起翱翔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