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专栏】龚成
有关派息与股价的关系,上次从接受者的角度作出发点,即股东、想投资的人、市场的反应,而这次则会从派送者的角度,即公司的管理层、决策者、背后决策者作为思考点。
有不少的上市公司,外国公司较流行,管理层与大股东并非同一人(或同一群人),那他们就有着不同的利益,管理层口里说为公司为股东着想,但他们都是人,人为自己着想是天性,故此各方都存在为自己着想的诱因。管理层表面是为公司着想,但真正的考虑点,是想保住自己的工作、想加薪、想升职、想有更多的花红、更多的权力、更多资金的运用等,简单来说,他与股东背后的真正利益其实是不同的。
当公司派息时,也就是将公司的资金分给股东,派了之后这些现金便不在管理层的手裡,即失去了该笔资金的控制权。若管理层不派息,这些现金就可继续由他们掌控,他们在处理公司日常运作或发展时,都比较容易。他们未必能直接或间接赚得了这笔资金,但掌握权对他们来说,已是利益的一种。
管理层的考虑
上次提及,中银香港(2388.hk)因宣布未期息比上年减少了$0.2,而引至股价下跌了$2。其实管理层在做这决定时,都能预计到对股价有所影响,但他们仍然会这样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层与股东有不同的利益点。相比起股价的下跌,管理层更想持有更多的资金,让他们有更多资金运用(当然公司可能有实际的需要)。
假设他们不是自私的管理层,当他们考虑目前股价或公司的长远价值时,他们以价值为先是正确的,但很多小股东只会着眼于眼前利益,而管理层则很少考虑小股东的眼前利益,这其实未必是坏事。所以当投资者分析派息政策时,可尝试从管理层的角度考虑,若他们保留资金,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还是为好大喜功,令公司为发展而发展,从而令自己当中取得利益呢?种种都是评估公司质素的考虑点。
以上所说的,都是指管理层与大股东是分开的。其实,决定派息的人(即管理层)与大股东的关系,将会有不同的派息意义,如果是同一人或都是“自己人”,那情况又会如何呢?
当管理层(即大股东自己)决定派高息,而这笔钱最终都会重回到自己手上,这时派息所谓的现金问题根本不存在,这往往发生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假设公司今年赚$1000万,决定100%派息,如果一间管理层与大股东分权的公司,公司派出全部$1000万,管理层就少了$1000万的掌控。
但如果大股东与管理层是同一人,而大持股东持股有90%,当决定派100%股息时,$1000万中其实只有$100万是分了出去,余下的派息全都重回大股东的袋中,相对资金流出的情况不大。如果高息政策为公司或大股东自己,能带来超过$100万的利益,那这公司便有背后的种种原因,而行这个高息政策。
正如之前所讲,派息政策与股价有着微妙的关系,所以,这公司的决策者,在考虑股价、股息、资金保留等各考虑点方面,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模式。
小公司的问题
有不少上市公司(以少型较多),大股东都会将股票抵押给财务机构,以取得更多的借贷(甚至是大股东自己有私人借贷需要)。而这些机构很多时都会要求股价不可跌破某水平,因为若股价大跌,即意味着抵押品价值大减,就算卖出也未必能抵消债务。
因此,他们都会在条款中写明股价不可低于某水平,若低过便可将抵押的股票在市场上沽出。(2002年的“仙股事件”,就是因为很多仙股都被强行沽出抵押股票,因而造成当时的仙股股灾。)
正因为这抵押的原因,大股东有诱因去令股价保持在某价位之上,例如利用庄家、自己人等去创造成交,从而制造股价(即所谓的操控股价,当然这是不合法的)。另外,仍有其他途径令股价保持在某价位之上,公司的派息政策就是其中一项,稳定的派息政策,甚至是高息政策,都会对股价产生利好的作用。
若公司赚$1000万,全派息,若大股东能收到$900万,只有$100万流出,即这次的成本只是$100万,如果这成本能助他维持到股价高于抵押条款的那水平,而利益更高于这成本,那大股东便很可能会这样做了。
总括来说,大股东与管理层的关系,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都会有不同的派息政策,投资者要分析推断,才可明白背后所稳藏的意义及讯息,并能对公司的价值作出更全面的评估。
龚成为《80后百万富翁(系列)》作者,以月入万多元状态累积数百万财富。现为投资课程导师
原文:https://www.facebook.com/80shing/timeline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