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提到“VR/AR是下一代的个人计算中心”,因为满足两个主流趋势——更加便携及人机交互更自然,同时能看到的都是屏幕。然而趋势是趋势,具体到投资机会,我有一些自己的判断。毕竟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看了很多项目,尤其我们是一支比较偏早期的基金。我总结几点:
1、有些领域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赛道,例如:头盔未来一定是手机厂商的赛道。
2、虽然有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赛道(例如传感器、动作捕捉、手势识别等),但是因为中国技术创新本来就很少,所以靠谱的项目价格都很贵。
3、硬件设备不分国界,跨国公司都会进来,对手又有钱又有技术又有品牌,所以国内厂商更多还是比拼性价比。
不过硬件不是今天聊的重点,主要讲讲VR应用和内容方面
因为事实上90%的VR创业企业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1、首先,现在对于VR的内容投资仍然太早期了。为什么这么讲,我们今天的VR设备出货量其实还不如2009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我们回忆一下,移动互联网涌现出的独角兽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滴滴打车是2012年成立的,今日头条也是2012年。
再看CP,成功的手游公司大多数是2012年创立的,有少数是2011年下半年创立的。换句话说,在VR这个领域,优秀的2C的应用/CP的独角兽企业应该是在2-3年后成立。现在终端设备出货量实在太少,因此投资CP确实太早了。
2、既然整个面向消费者市场还远不成熟,所以现阶段绝大多数在VR领域的CP都是瞄准2B或者B2B2C市场,这很容易理解,既然2C市场还没起来,企业总得先赚点钱养活自己吧,顺便锻炼一下队伍。
举个例子,现在做教育的,基本都是面向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的。例如搞儿童教育的都是先打学校,但学校一周只开一节课,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很喜欢这个方式,想一周上三节,那就去买设备吧,这是典型的B2B2C。
视频类也是如此,面向2C能产生收入的视频还没有,所以基本上视频都是面向行业的,有拍景区的,有拍博物馆的,有拍演唱会的,有拍二手房的,向2B收费。游戏亦然,向2C直接收费几乎不可能,混个脸熟都不容易,所以基本上也是主打体验店和未来的网吧市场。
一是很多2B都是做项目而不是做产品,因此很难规模化;
二是随着行业的成熟,这些2B类业务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毛利也会越来越低。
类比一下:1999年的时候你会做个网页都很NB、很赚钱,过个两年这就是IT蓝领的工作了。所以你如果看一个VR项目,说现在已经月收入多少多少了,闭着眼睛你也知道这是2B的收入,核算到公司价值的话,这类收入你要打一折扣(B2B2C比纯2B还好一些),原因就在于这类收入可能无法规模化,长期来讲也很难保持现有的利润。
现有的VR的产品,很多需求都不够刚。我看过一些VR的室内剧,看完之后我不理解为什么要拍成VR,2D已经表现得很好了,连3D都不需要,拍成360度的,我还总得转头,累死了。还有做教育的,拿360度摄像机录一些老师的讲课,其实和普通的2D视频没啥区别。因为VR现在太热,所以很多项目是为了VR而VR,而且这个趋势越演越烈,恨不得什么都得和VR关联上才行,这点从业者一定要留意。
所谓刚需,或者极大降低成本,或者极大提升效率,或者极大提升用户体验,我们从这三点判断就好了,很多项目听起来三个都挨着点边,但都不强烈,说明就不是刚需,这和VR不VR根本没关系。
既然2C市场远不成熟,2B市场也赚不了大钱,因此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要从事这个领域就必须耐得住寂寞,这是我对所有行业相关人员的忠告。你指望投个滴滴打车,3年内干到100亿美金市值,最好换个领域。
当然了,最后还会有很多人挑战浩哥,毕竟这个领域在市场上还是有很多大笔的投资在发生
1、我所说的所有投资的前提都是价值投资。包装概念炒二级市场的方法我不懂,也没法评论。
2、我所说的所有投资都是以财务投资为前提,有些公司的投资属于战略布局。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区别太大了,战略投资不以财务回报为前提,但也有个前提就是业务必须得相关,否则又是炒概念了。
本文由思达派(startup-partner.com)创头条,原文作者程浩。微信公众号:浩哥说(ID:haoge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