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创业孵化器将北京胡同里闲置的旧厂房和院落进行改造,植入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化创意企业。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同时,这些孵化器稳固自身的盈利发展模式,构建起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出雍和宫地铁站,在胡同里穿行片刻,一栋红色砖石外墙的建筑“闯”进视线,这就是位于后永康胡同17号的东雍创业谷。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第一家胡同创意工厂,由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东雍创业谷是众多创业者眼中“梦想实现的地方”。这里曾见证了当当网、乐视等文化公司的成长,如今已转型成为联合创新机构——北京创园国际科技孵化器。
创园国际的前身是嘉润集团旗下北京创园国际孵化器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的嘉润集团服务内容涵盖审计、资产评估、房屋和土地评估、税务筹划、工程造价、创业商务服务、工商及商标代理、会计服务等。创园国际在承袭这些能力的同时,为处在初创时期的创业团队提供更专业全面的创业孵化服务。
舒适的办公空间、愉悦的社群氛围、完善的创业生态、靠谱的资本对接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凭着极具吸引力的“硬”环境和“软”服务,创园国际已获得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关村东城园一级孵化平台、东城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成为东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空间的名片。
投身创业服务近20年,北京创园国际文化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兵谈起创业孵化来头头是道:“孵化器在中国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真正适合中国市场的孵化器发展经营模式还在不断摸索与完善之中。创业者的诸多需求,需要有新的模式来满足。”
在园区的升级改造中,高兵针对创业“痛点”对症下药,在自己运营的园区内,以空间为载体、服务为支撑、资源为纽带、资本为引擎,形成助推产业转型、产业升级的高效产业生态闭环。同时,尝试引入行业龙头上市企业,运用园区+基金+生态链三位一体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垂直产业特色园区。
入驻企业新品有戏的创始人程英睿来自台湾。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揣着创业梦想留在北京。“我特别喜欢胡同,有北京的文化韵味。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孵化器服务到位。”程英睿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创业者很需要政策、资金、资源、投资人的对接,创园国际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2016年,新品有戏APP上线,以“轻松享受美好生活”为理念,主打20秒的极短视频,发现、展示全球范围内具有设计感与功能性的物品,分享生活实用技巧以及精致消费购物指南。
“创业必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入驻企业希鸥网的创始人李志磊开创了微信群语音分享模式的“CEO说”创业微课堂。这款产品吸引了数万名创业者和数百位投资人。
不管是新品有戏,还是希鸥网,他们最初获得的投资中,都有一部分来自所在园区的运营方——创园国际。而今,两家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天使轮投资,驶入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创园国际用自己的产业基金参与投资了10个项目。
“遴选投资项目时,首先看项目创始人自我定位和发展规划是否清晰;然后看项目是否顺应大势,因为投资要顺势而为;最后看核心创始人的执行力,只有想法远远不够。”高兵告诉记者,创园国际不会去追逐投资规模,其自有产业基金主要关注于城市升级、特色文化、大数据、特色农业等产业。
在东雍创业谷附近,还有一些各具特色的创业空间。这些创业孵化器能在四九城寸土寸金的胡同里“开花结果”,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几年前,中关村东城园通过政府引导、多主体参与的模式,将胡同里闲置的旧厂房和院落进行改造,植入附加值高、成长性好的文化创意企业,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连接文物古迹、胡同风貌和工业遗存的纽带,形成了以方家胡同46号、人民美术印刷厂、藏经馆胡同17号等为代表的胡同创意工厂。
近年来,东城园搭建起了覆盖园区、差异化发展、合作共赢,涵盖基础服务、商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的“1+N”创新孵化体系,创新氛围不断升级。目前,园区共有孵化运营机构13家,在孵企业2650家。年轻的创业者将创新元素带进了老旧的建筑,改变着胡同的生态。
“做园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胡同里的创业园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就像是一群在一起生活了多年的邻居。”高兵说,这种氛围使得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平台成为可能。在为创业者提供最优质服务的同时,建立集体和自身的品牌,进而稳固自身的盈利发展模式。
目前,由创园国际、梦想加、东城文化人才(国际)创业园等12家东城“胡同里的创园”组成的创新孵化平台及创新服务资源供应联盟——胡同创园联盟成立并呈茁壮成长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