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
8月16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软洽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连续举办十六届的软洽会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软件服务业交流合作的大型品牌活动,也是成都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国际化平台之一。
“第一次来成都是10年前,成都那时大概有500多家软件企业。10年来,成都软件产业规模从1000亿、2000亿一直增长到2017年的3000亿,它的崛起,也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缩影。”在软洽会开幕式上,中钦国际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陈宇红发出如此感慨。
深度融入全球软件产业版图的成都,攀上3000亿“高峰”后将往何处追寻?在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主办的“新时代成都软件生态50人会议”上,天府软件园联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联合发布《成都市软件产业生态圈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剖析了成都软件产业现状,并对产业未来发展与布局给出新视角。
产业规模连续7年快速增长 去年增长率高于北京、上海
《报告》显示,2017年,成都市软件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544.5亿元,较上年增长17.3%。从产业规模上看,成都市软件服务业规模体量约占全国4.8%,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5位,在全国软件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从增速来看,成都软件产业规模连续7年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2017年增长率为17.3%,高于北京13.9%、上海12.9%的增长率。
《报告》主要撰写者、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指出,目前成都软件产业生态圈主要呈现5个特点,分别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行业优势基本形成、软件人才高度汇聚、基础设施持续领先、软件园区的载体不断完善。然而,其存在的产业规模偏小、扶持力度偏小,产业结构失衡、人才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不足、资本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下一步发展。周世杰在《报告》中建议,构建软件产业生态圈,成都可持续做好软件人才引育工程和实施资本市场引领工程,实施软件产业新政,加大对嵌入式软件企业的扶持,降低企业税负,优化软件产业结构等。
《报告》将“人才”作为首要建议,获得了在场企业家的一致认可。西纬科技创始人兼CEO谢边认为,人才和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强大了,人才吸引力自然会显现。“不要去追逐一匹骏马,好好地经营一片草地,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自然就会聚集一群骏马。”
小朋友体验VR产品
“南挖东拓” 整合高校资源构建人才教育新平台
成都软件产业如何再攀高峰?《报告》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南挖东拓”。“按照一个软件人才一年带来50万元收入计算,增加1000亿元收入就要增加20万人才,而目前作为软件产业核心的高新南区容量有限,需要拓展发展思路。”周世杰认为,城南已有的园区和企业应深挖其产业增值点和品牌覆盖面,不断夯实其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东进’给了我们很好的发展机会。”周世杰说,483平方公里的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拥有政策和空间双重优势,是让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宝地”。“我建议,成都市可以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在川高校,联合软件园、领军型软件企业,在高新东区组建‘天府新工科产业学院’,整合高校资源构建人才教育新平台,为成都输送各层次软件人才。”
对于产业发展新机遇,风际游戏创始人、CEO张霆认为,软件企业要勇敢“走出去”,“在国内游戏产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中国造游戏在国际市场下载了15亿次,创造了26亿美元的产值。”华为软件开发云首席技术官汪盛则表示,“云化”是软件产业当前最大的机遇。从201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云计算在敏捷性、可扩展性、成本效益、创新和业务增长等方面的优势后,云计算的应用正在从传统的中小企业应用、大型企业的非关键业务应用,逐渐深入到大型企业的核心应用中。之后数年,云计算都会处于持续爆发期。(记者 黄启恒 摄影 许少峰)
相关新闻>>>
天府软件园企业包揽IDG“iWorld Talent达人”大奖
本届软洽会期间,国际数据集团(IDG)组织评选了“iWorld Talent达人”大奖。该奖项旨在通过选拔,推选出数字生态圈中具有突出特色的创业先锋,揭示出产业链发展为创业群体提供的无限机会。
经过激烈评选,“iWorld Talent达人”称号由3位来自天府软件园的创业者获得,分别是:成都奔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杜庆伟、成都雅鲁科技有限公司的许小刚和成都晓多科技有限公司的应海量。
作为国家级孵化器,天府软件园不断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多层级孵化模式,聚焦人才、资本、社区、客户、学院的5C培育计划,为园区创业企业提供了精准化和定制化服务。“今后,天府软件园将着力布局平台战略,以‘不一样的平台,不一样的未来’的新发展理念和目标定位,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与连接,打造创新创造新极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蕾说。(记者 黄启恒)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周世杰发表演讲
论坛声音
5G改变行业“算法” AR/VR将迎新突破
本届软洽会期间,十余场高峰论坛、座谈会同期举行,来自IT全行业的知名专家、企业家结合当前最热的5G、AR/VR等领域话题,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
5G生态 将是IT全行业的生态圈
在8月17日举行的“5G创新生态论坛”上,多位行业“大咖”分享了5G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行业前瞻。“5G国际标准(独立组网)发布,中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徐菲说,在5G研发推进中,来自中国的学术文稿占32%,涉及灵活系统设计、无线基础技术、服务化架构等各方面。
“5G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到2030年,5G对我国GDP有望实现直接贡献3万亿元。”徐菲认为,5G时代,网络业务已从单一领域向跨领域协同创新转变,从面向个人向面向各行各业服务转变,新的业务需求和特征对网络技术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和挑战。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也非常赞同徐菲的看法。“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网络价值以用户数量的平方的速度增长,万物互联的5G时代让人充满想象。”黄宇红说,目前,中国有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和11.1亿的用户接入量,这些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5G网络相较于4G网络整体上有十倍的提升,同时需要支持的技术更多,研发难度可想而知。”黄宇红认为,5G机遇将改变IT行业的“算法”。5G正式商用后,将为车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发展奠定网络基础,进而推动全行业快速发展。5G产业是一个开放的业态,在其中的不再只有通信企业,其他领域IT企业也应该加入进来,共同为5G研发提速。“5G跨行业融合拓展将为产业生态系统带来革命性变化。5G时代的产业生态,将是一次IT全行业的‘狂欢’。”
黄宇红透露,中国移动正在积极布局5G联合创新中心,通过5G与垂直行业融合,推进产业发展。“我们将首先在雄安、上海和成都成立三大产业研究院,并设立5G创新基金,成都研究院将主要研究5G与教育、医疗和农业三大领域的融合。”接下来,中国移动还将在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香港、硅谷、瑞典等陆续设立14个开放实验室,打造一个开源的5G生态。
VR/AR突破瓶颈 硬件“轻量化”是破局关键
在“VR/AR分论坛”上,数十位国内VR/AR领域的资深行业专家和创业者共同探讨了VR/AR的现状及破局之道,从硬件、软件、网络共同发力破局,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
“在VR/AR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平台和网络运营商也迎来了‘商机’。”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杨洋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成都每个人使用的月平均流量达到3.6个G,其中4G流量占98.5%。为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流量使用大潮,中国电信正在通过云VR生态建设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并在成都高新区开通了四川第一个规模的5G示范网、打造5G创新开放实验室并采用VR技术进行监测,作为“VR+5G”合作发展的新探索。“数字经济浪潮下,我们愿意和大家携手,开放合作、共筑生态、做大产业。”杨洋说。
如何突破硬件产品和内容的发展瓶颈,一直是VR/AR技术发展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在实际应用中,VR硬件的“轻量化”是破局的关键点。论坛现场,影创科技集团COO胡金鑫为大家展示了一款名为“影创Action one”的VR眼镜。跟传统VR眼镜不同,Action one的镜片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使用者佩戴后,既可以看到虚拟成像也可以看到现实场景,“这样的设备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场景融入感。”
而在观界科技首席研究员曾智看来,除了高质量的穿戴设备,对真实世界的重建也是VR/AR普及道路中很重要的技术点。“近两年,我们研发了两款影像机,能够实现4K、8K的直播画质,其中一款还可以达到360度的节目录制。”通过硬件设备革新来突破全景视频的局限性,不断迭代的硬件产品,也对内容供应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容供应者应该如何顺应潮流推陈出新?在成都洋葱头科技创始人、CEO沈子亮看来,以内容研发为主的企业要增加与合作伙伴的互动、了解硬件设备的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创作出适合在硬件上应用的产品。“其实,现在能够真正应用VR/AR技术的领域并不多。除了航空、家居、旅游领域的合作伙伴,我们还希望能找到更多适合VR/AR技术的行业去进行深度合作、进行有助于行业发展的探索。”(记者 黄启恒 周雪洋 摄影 许少峰)
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完瑭
人物对话
人工智能、数字经济
将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在8月16日2018“iWorld数字世界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开幕当天,本报记者就人工智能、数字化经济将如何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这一话题,对话了IDG中国区副总裁张莉、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蒲完瑭。
iWorld数字世界博览会有望永久落户成都
《成都高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将为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张莉:人工智能在未来将是一种基础应用技术体系,文化、体育、医疗、旅游等产业都将与人工智能走向融合,而数字经济的背后是一个产业链条。我们预测,到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45万亿美元。
《成都高新》:由IDG主办的数博会已连续3年在成都举行,是否有计划将博览会举办地点长期落定成都?
张莉:连续3年在成都举办,数博会取得的成绩我们非常认可,甚至超出预想。3年里,展会在规模、专业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这与成都市的合作和信任密不可分,未来“iWorld数字世界博览会”有望在成都永久落户。
智慧生活将解放人们的双手
《成都高新》:德能森在本次博览会上展示出一个会唱歌、跳舞的智能机器人,这是德能森倡导的“打造智慧生活”的组成部分吗?
蒲完瑭:这是我们研发的机器人管家。在我们设想的智慧生活中,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终端实现所有智能家居的语音控制。这款机器人管家除了能实现语音控制,还会记忆用户的个人喜好,让用户居家环境变得更加有趣。
《成都高新》:德能森还规划展示了智慧环境、智慧安防、智慧办公等未来智慧生活场景。在您看来,借助智能手段,未来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
蒲完瑭: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的生活会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最大的优势便是解放人的双手。比如回家进门不再需要钥匙或密码,只需要简单的人脸识别就能开锁;而带有智能监控的厨房,以及拥有可记录人体睡眠数据、随时检测身体状况的智能卧室等,都会让我们未来的生活充满科技感。(记者 何汶蔚 摄影 许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