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效果图
早上开车到站换乘地铁去上班,晚上地铁到站再开车回家,这种P(Park泊车)+R(Ride换乘)的生活方式将走进成都高新区。
在锦城广场天府大道以东,一座造型独特、功能复合的标志性交通换乘服务综合体建筑正在加速建设。在这里,可以智慧停车,可以换乘公交地铁,可以便捷地前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可以享受多种服务配套……这就是备受关注的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
8月29日,记者从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获悉,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从去年5月正式开工至今不断加速建设,目前已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除了地下强大的交通枢纽功能,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在地面上还将打造一片崭新的景观绿地,成为公园城市的一张生态名片。
缓解停车压力
停车场设计1500个车位
将引入智慧停车系统
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在交通承载方面的压力不容忽视。为了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资源的作用,鼓励市民绿色低碳出行,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项目应运而生。据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余川介绍,该综合换乘服务中心的建设,不仅将有效续接地铁客流、实现多种交通工具无缝换乘,而且还将进一步缓解城南片区的停车压力。
可以说,这一项目是成都市体现“中优”战略思想规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据介绍,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项目占地面积约285亩,总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为26万平方米。记者了解到,项目设计为地下5层,涵盖社会车辆、轨道交通、公交车等综合交通服务功能。其中,地下负一、负二层设计有约1500个泊位的社会车辆停车场。
余川告诉记者,1500个泊位是根据周边已建道路和规划道路的交通承载能力测算的。“在尽可能满足周边车辆停泊需求的同时,也不会让停留车辆的离开对周边道路造成太大压力。”余川说,为了让市民停车更方便、更快捷,公司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同步开发智慧停车系统。通过网上平台,市民可以提前预约换乘服务中心的车位和时间,停车之后也可以通过反向寻车系统迅速找到车辆,提升停车的使用体验。
改变出行方式
无缝换乘3条地铁线
提供交通出行“一站式服务”
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是实现停车加换乘的出行方式。从设计上不难发现,该项目能够为乘客和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机动车、城市公交、城市轨道交通、航空、自行车慢行系统等地下、地面、空中多种交通工具的自由切换。
除了1500个泊车位,项目还设置了约7700平方米的电动公交停车场作为公交始发站点,预计32个车位,约10条公交线路。在建的地铁18号线天府国际机场专线,以及待建的地铁16号线、29号线,都可以在这里实现换乘服务。而仅仅与中心相隔几百米的地铁1号线锦城广场站,也进一步丰富了公共交通资源,让市民可以享受社会车辆与公共交通无缝换乘带来的便捷。
预计2020年建成的地铁18号线,作为从市区通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专线,将成为助力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发展的重要交通支撑。由此,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还有望引入“城市航站楼”功能,打造一个城市候机厅。
与轨道交通的联通协同,既是该项目的优势亮点,也是该项目的施工难点之一。余川介绍说,中心的建设要在保障地铁18号线已有建设结构的基础上实施,涉及到精准的统筹协调。“我们将根据地铁18号线的建设进度,分批实施项目建设安排,力争2021年底建成。”
打造景观名片
特色弧形穹顶增色
地面生态景观为城南再添绿意
除了交通枢纽功能性强大,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还有极高的“颜值”,将成为成都一处极具亮点的建筑景观名片。
一侧是天府大道城市中轴线,一侧是锦江生态带,临锦城绿道而建,生态绿色的理念对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而言可谓与生俱来。围绕公园城市建设,锦城广场综合换乘服务中心将在地面实施一整片的景观绿化建设,打造一处高品质的生态休闲娱乐场所,为成都高新区增添更多的生态底色。余川介绍说,按照“花重锦官城”增绿添彩的城市绿化理念,项目还将进一步优化绿地景观的设计,提升建设品质。
记者从效果图上看到,该项目最大的造型亮点,是地面的3个弧形穹顶的外观设计。从锦江一侧向西看,穹顶的波浪式弧度,与其背后环球中心顶部的弧度正好相互呼应。从天府大道一层向东看,穹顶又犹如三块贝壳,从小到大、由北向南依次排列开来。穹顶采用的ETFE空气枕和木钢结构,呈现出现代、时尚的造型风格。
在穹顶之下,随着草坡的延伸,直观呈现在市民眼前的就是地下一层、二层的配套用房。良好的采光、优美的外界景观和室内配套相融合,形成丰富的景观与建筑融合体验。“我们计划将地下一层、二层的部分空间打造成为相关服务配套,增加市民的娱乐休闲体验。目前,我们也在开展相应的业态梳理和招商准备工作。”余川说,未来,成都市政务服务分中心也将落户于此,让城南片区的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等相关业务也有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