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品途网举办了一个联合办公的沙龙,主持人给纳什空间的CEO张剑挖了一个坑:“你认为当下的联合办公领域有没有第一?”张剑说,整个行业还在快速成长,大家面临的都是未知数,现在我们加起来的规模都不到这个市场的百分之一,这时候定论这些没什么意义。主持人又问:“未来这个领域会不会赢者通吃?”张剑说,这不是一个纯粹的互联网行业,一定不是赢者通吃的规律。
确实如此,纯粹的互联网领域,诞生寡头很正常,但生意主要在线下的,基本不会诞生寡头。肯德基麦当劳再牛逼,不可能一统餐饮市场,万科、保利再牛逼,不可能统一地产市场。但未来谁能成为众创空间领域的老大,我们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国内众创空间领域有好几个“门派”。将创业空间作为业务补充板块的:比如36氪的氪空间、创业邦的Demo Space,腾讯众创空间、联想之星孵化器,以及创新工场、天使汇等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房地产商转型做创业空间的:比如优客工场、SOHO3Q;做联合办公空间,并以创业服务做补充的:比如科技寺、无界空间、酷窝;而像纳什空间这种则又是自成一派,联合办公、移动办公、独立办公、创业服务,什么都做,野心更大。
将创业空间作为业务补充板块的几家公司目前无意在这个市场上一争高低,除此之外其它公司基本都想成为中国的WeWork。但说实话,目前国内的这些公司,都离成为下一个WeWork有不小的距离。
WeWork主要用两种方式盈利,一种是,办公场地的租赁费用,另一种是为入驻企业提供财务、设计、法务、投资、软件开发、营销推广、保险等方面的服务,收取服务费。可以说,要做到前者容易,而且这基本没什么壁垒,所以创业者们一窝蜂地拥了进来,但要做到第二点,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中国目前众创领域的公司,大多还停留在“二房东”的阶段,靠“收租子”生存,把从业主手里收来的房子进行精装修,再转手给中小微企业,做的事情技术含量不高,当然,房子装修倒是很不错:
这是优客工厂的:
这是纳什空间的:
这是梦想加的:
谁都想在高大上的环境中办公,尤其对小公司来说,入驻联合办公区确实能给人大公司的职场感,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装修归根到底不能建立起森严的壁垒,最终考验谁牛逼的,还是谁能为入驻企业提供牛逼的服务。
于是,问题来咧。业主之所以愿意把房子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租给这些众创行业的公司,是因为长期稳定,自己不操心租不出去的问题了。像要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这个道理,首先你得有足够的客户量!就好比WeWork,WeWork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足够优惠的商业、医保、娱乐、购物、旅行、吃喝方面的服务,是因为对于第三方服务商来说,WeWork的客户量足够大,并且长期稳定。
所以对于很多众创空间而言,前期扩大客户量,开足够多的项目依然是比较紧急的任务。否则所谓的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往往沦为一种口号。
目前中国的众创行业领域,基本都是在做联合办公空间。但是联合办公区这玩意,存在着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
1、联合办公只适合一部分初创阶段的公司,很多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是要寻找独立的办公室的,入驻联合办公室对他们来说,只是权宜之计,早晚有一天要搬出去。
2、中国人往往缺乏安全感,更注重自己的隐私,开放、联合的概念虽然很好,但很多企业还是不想跟其它公司混在一起办公。
3、创业浪潮不可能一直热下去,迟早有一天趋于理性和平稳,到时候联合办公行业可能就不那么好混了。
针对这三个痛点,联合办公区是存在它自身的局限性的。但目前中国大部分众创空间还是在联合办公区的产品上血战。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纳什空间了。
纳什空间在行业内一向被看作是异类,反联合办公之道而行之,推出了超级工作室,也就是不同于联合办公区的独立办公室。以服务于对办公室要求更高、发展更加成熟的公司。入驻纳什空间联合办公区的公司,可以直接在纳什空间进行办公场地的升级。也就是说,即便在未来创业潮退去以后,纳什空间的超级工作室依然可以满足大量中小微企业的需求,而不至于被创业浪潮绑架。
我觉得这其实是思路上的一种突破,很多人认为,联合办公的优质服务是基于空间共享基础上的,但服务共享和空间共享完全是两回事,不在一个空间办公,不一定不能享受同一种服务。我猜测,纳什空间是想在独立办公室这个蓝海领域迅速扩张自己的客户群,为接下来的服务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与其死磕到底,不如另辟蹊径,各个公司之后也很有可能在独立办公空间领域展开厮杀也说不定。
虽然我个人比较看好纳什空间多个产品线的策略,尤其是他们的超级工作室,但未来如何仍未可知。毕竟,客户群大,并不一定能把服务搞好,为创业者提供综合性的服务,更考验管理团队的运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可能比单纯的空间扩张有更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