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新名片
姓名:王进
职业:无人机工程师
从业感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行业,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在军民融合的方向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应用而言,测绘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红海,而监控、电力巡检却是工业级无人机应用的蓝海,这也是我们未来3年发力的主要方向。
为成都喝彩:成都航空领域研究院所云集。而且成都还是一座非常有活力同时非常宜居的城市,对年轻人才有很强的吸引力。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人才成长环境为成都无人机行业的发展筑牢了基石。
》》》职业新故事
如今,无人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并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众多无人机产品中,既有便携式的航拍无人机,也有在测绘、安防、警备、电力巡检等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工业级无人机。而作为让无人机成功飞上蓝天并完成各项工作的幕后工作者,无人机工程师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想要顺利设计出满足不同行业需求的无人机,他们又需要掌握哪些技能?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横”)总体部部长王进。因为想做些“有意思的事”,他放弃了在西北工业大学相对稳定的工作,选择来蓉就业。在蓉奋斗五年,他在纵横完成了从学者到无人机工程师的蜕变,并且一路出彩。
结缘成都
王进在蓉开启“纵横”路
10月3日上午,记者在成都菁蓉国际广场见到了仍在加班的王进:“昨天刚从北川出差回来。假期加班一方面是因为有一个项目要做,为了能按时保质完成,要和同事一起努力。另一方面,国庆假期是整块的自由时间,可以用来学习需要的新知识。”
2010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的王进,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被保送为直博生。放下手中的工作,他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我本科阶段就学习并研究无人机总体设计,作品曾获得挑战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二等奖。研究生期间研究飞行控制算法,设计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获得了第二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创新大奖赛三等奖。”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第四年,王进没有像他的许多同学那样准备留校或是加入科研院所继续做学术,而是毅然选择放弃还有一年就能拿到的博士学位证书,加入了成都的一家创业公司——纵横。谈及原因,王进告诉记者,“求学期间,通过项目合作结识了纵横公司的3位创始人,被他们深厚的技术功底、对于无人机行业的热情以及为攻克技术难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所吸引,希望能够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员。”而如今,王进已经在成都工作了5年。他说,在纵横的这5年时间是他飞速成长的5年。5年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无人机工程师,成长为现在的总体部部长。每一点一滴的进步、每一次用户的肯定,都能让他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问题解决那一瞬间的喜悦足以支撑我们再去完成下一次的任务。”
解决难题
核心技术水平业内顶尖
尽管放弃了博士学位,王进的学习过程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就无人机的具体应用场景而言,王进表示,无论是在测绘、电力巡检上,还是在农林植保上,每一种需求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跟客户交流,把客户的需求跟无人机企业的能力进行对接,对无人机的具体使用场景做出定义。
“搞科研是做技术,是要解决问题,而面向市场也是解决问题、解决痛点,两者的思路是相同的。”王进告诉记者,把高精尖的军用无人机技术应用到国计民生,就需要解决有用、好用和能用的问题,让无人机的应用变得简单化。
就在今年3月,纵横在国内率先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轻量级”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新产品,起飞总重仅6.85公斤,续航时间长达1个小时,操作人员可在3分钟内整备整个无人机系统,并放进特制的背包中实现单人携带。该产品被业内赞为代表了国内行业及无人机设计制造领域的顶尖水平,一经推出其订单就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涌来。“垂直起降无人机由于不需要跑道就能起飞,在专业级应用领域非常受欢迎。”王进向记者介绍道,“目前,不少垂直起降无人机要么就是仅限军用;要么就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维护起来十分复杂,而且续航时间较短、载重也较小,而解决这些难题的正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王进看来,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成都的科研环境。“成都作为航空领域研究院所云集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无人机行业发展氛围。成都这座城市也对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具有足够的吸引力。”王进分析道,无人机行业最终比拼的还是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的最终载体是人才。成都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成长环境恰恰为发展无人机行业筑牢了基石。
军民融合
产品惊艳全球被抢购一空
“无人机产业分为军用和民用,民用无人机又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在工业级无人机领域深耕至今,纵横已拥有20余个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产品线。”王进向记者介绍道,以飞控起家、主攻研发垂直起降无人机的纵横,当初创业时仅有3人。如今销售收入连年增长,2015年达到2400万元,2017年达到1.5亿元,今年预计达到2.5亿元。其产品线覆盖测绘、能源、安防、生态保护等领域,业务范围遍布全球,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无人机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然而,回顾当初,纵横还称不上是一家无人机公司,涉足无人机整机业务似乎只是一个“偶然”。王进加入公司的第二年,以研发并制造自驾仪为主要业务的纵横通过购买其他厂家的无人机机壳,集成后交付用户。但在无人机整机交付过程中波折不断,不是弹射架出问题,就是其他部件出现各种毛病,前后返工折腾了一年都没交付成功。
“一架无人机涉及很多关键技术,自驾仪是其最核心的部件。我们的自驾仪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享有盛誉。我们当时就想,既然掌握了核心技术,为什么不自己生产整机呢?”王进告诉记者,当时市面上的无人机机体主要有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三种类型,在制造整机的过程中,公司尝试并成功地把军用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技术运用到了民用领域,解决了跑道和起降空域的限制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在2015年10月第三届“中航工业杯”国际无人机创新大奖赛上,公司研发团队带上还是“木头机”的设计作品参赛,没想到作品惊艳全场并一举获奖。
从造“心”到造“机”,逐渐掌握了飞行控制、通讯导航、有效载荷、飞行器设计等无人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出众的纵横,其出品的无人机几乎是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刚开始时客户都是守在仓库外等着,整机一出来就立刻拉走,有的客户甚至从外地赶来‘抢’无人机。”如此火爆的场面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记者手记
成都为广大青年搭建广阔舞台
近年来,成都为广大青年实现出彩人生,搭建了广阔舞台。不管是在象牙塔里畅想未来的莘莘学子,还是在项目一线挥洒汗水的青年工程师;无论是在写字楼中伏案工作的年轻白领,还是在大街小巷穿行不息的快递小哥。只要你有一颗赤子之心、有一腔报国热血,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总能在这座城市打拼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为吸引人才,近两年来,成都相继出台多项人才新政。人才绿卡、研发资金、创业扶持等人才“大礼包”令成都成了一个让人备感温暖的城市。成都还把“蓉漂”的安居问题摆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人才公寓和租赁住房建设力度,为急需紧缺优秀人才提供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保障等,努力解决各类人才的安居之忧,让广大“蓉漂”住得上房、安得了家。
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投资兴业的新成都人得到城市礼遇。包容的成都,正吸引千千万万的青年才俊慕名而来,在成都求学、创业、扎根,成为一名新成都人。在成都工作5年的王进已经买好了房。在他看来,“蓉漂”变“新成都人”没有那么难。这座城市有大把的创业机会,外地人在这儿不会有漂泊感,它有足够大的包容性和人情味,让人喜欢上这里。
》》》专家新观察
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研究二所研究咨询梁韦:
成都无人机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无人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韦如是认为。他向记者介绍道,无人机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诞生于1917年,最初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20世纪90年代起,无人机逐渐出现在民用领域,因其机动灵活,任务周期短,相比传统航空航天飞行器成本低廉、受天气地形等限制因素影响小的优点而应用于各行各业。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创新、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梁韦介绍,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无人机可分为军用级、工业级和消费级三大类。其中,军用级无人机主要用于侦察、诱饵、电子对抗、通信中继、战斗等领域。消费级无人机一般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领域。而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则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数字城市、城市规划、森林防火监测、防汛抗旱、环境监测、抢险救灾等政府公共服务领域,更在农业植保、电力巡检、货物运输、监控巡查、影视剧拍摄、数据获取等行业领域大有可为。
梁韦分析指出,“随着对无人机应用价值的认知程度进一步深化,其应用范围的拓展必将颠覆不少传统的作业方式。基于工业级无人机的高效作业及强大功能,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行业变革,实现产业更新升级。”另一方面,“无人机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他表示,借助无人机,人们可以在偏远的地方上网,在需要的时候收到无人机送来的食物及药品,家庭智能无人机甚至还能像管家一样守护家人的安全健康……
梁韦认为,“无人机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将会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去年年底,工信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中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具体到成都来说,梁韦认为,“成都无人机产业的聚集效应已经显现,军用级、工业级无人机在产业产值、影响力及技术积累方面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拥有集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飞行控制系统开发、配套运营服务等于一体的完善产业链。”据了解,成都目前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集团、朗星、腾盾、纵横、傲势、时代星光等110余家无人机企业。7月13日,还成立了全市首个无人机产业协会。预计今年全市无人机产业产值将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20%。
9月10日,2018全球无人机大会第一次在中国举行就落户成都,“这实际上是对成都无人机产业发展成就及潜力的肯定。”在梁韦看来,发展无人机产业,成都的优势十分明显。他进一步分析表示,成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处在国内第一梯队,实力雄厚,航空领域直接从业人员近5万人,间接参与达30万人,相关中小企业近500家。还拥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及可持续的人才供应优势,为成都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都要如何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推动无人机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对此,梁韦建议道,“要加快促进转化军工无人机技术,积极拓展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范围,鼓励针对特色市场研制消费级无人机。”
梁韦表示,成都具备丰富的航空航天军工资源,拥有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集团等军工龙头,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要顺应军民深度融合趋势,加快技术、资本、市场及人才等资源的军民双向转化,推动无人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施“无人机+”计划,跨界融合细分出无人机的垂直应用领域,开拓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时,鼓励成都消费级无人机企业抓住市场需求与用户痛点,通过准确定位产品、技术改良升级,增强无人机的便携性、安全性、易操控性,探索赋予无人机更多的社交、媒体属性,开发新的应用场景,推出迷你型、个性化、便携式的消费级无人机,使得行业规模获得更大的拓展。
》》》成都路径和目标
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路径。提出要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围绕培育“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新经济为主要形态的开放型产业体系。在“5G+”领域,《决定》明确要重点加强5G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云医疗、云制造、数字娱乐(电子竞技)、无人机应用,到2020年5G组网实现规模化商用。
事实上,无人机是智能经济的组成部分。3月1日,《成都市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炉,把无人系统作为5大智能产品之一列为发展重点。明确要“突破动力技术、材料技术、飞控技术、导航技术、通信技术、机身设计技术和空管技术等无人机关键技术,发展军用级、工业级和消费级无人驾驶航空器产品。”
同时,该《方案》还把无人机应用列为成都智能经济发展的5大应用场景之一。明确要“继续提升我市军用级无人机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地位,转化军工无人机技术,实现军用无人机高位突破;积极推动工业级无人机在农业植保、森林防火、城市规划、电力巡检、警用飞行、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发展‘无人机+’应用;鼓励消费级无人机企业发现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特色市场,针对性开展消费级无人机研制。”
5月29日,成都发布了《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新兴产业发展计划,明确要“加快无人机研发及产业化,推动智能避障、自动巡航、面向复杂环境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技术在成都实现产品化、产业化”。该《意见》还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交通物流”工程,探索无人机在物流装卸搬运、投递分拣、运输和快递等环节的应用,打造西部智慧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