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挖掘优质的项目?孵化器内部人才如何培养?是时候来一场头脑风暴了!
孵化器如何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跟当地产业进行紧密对接,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成都科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作为孵化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和所扮演的角色,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时,科技成果转化在评估和协议定价和上还面临一些困境需要解决,但未来协议定价会成为主流。最后,孵化器要对大企业的资源、高校的专利成果和科技成果进行整合,做好成果转化持有者、孵化器、成果的应用方之间的桥梁。
首先,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不一定是针对于有高校背景的科技园才能做,民营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只要抓住了当地的产业,然后进行资源对接也一样能做。但是一定要与当地的政府机关紧密合作,请他们为我们上报企业的成果需求,然后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去跟高校做需求对接,梳理院校的成果进行对接匹配。其次,政府出台的一些奖励机制能够极大的推动成果转化和转移,促进成果转化的活跃性。
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理事长曾蓉
目前,很多的科技成果都是科技数据,然而不管是从成果变成产品,还是从产品变成商品,期间的周期都很长,但是在这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可以很多有作为的部分。很多孵化器从业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都不太关心地方产业,不过作为孵化器一定要对产业的研究相当深入,包括对这个产业的上下游,政府在未来几年的布局和安排等,我们要通过地方产业研究的需求来做买卖双方的对接。那么在什么地方去找科技成果呢?我们可以考虑和二级学院进行合作,因为他们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很快开展。另外,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在很早就出台了技术交易补贴的相关政策,我们对于技术交易补贴直接补贴到中介机构,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
政府引导的种子期基金设立、投入机制是怎么样?
成都华友汇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江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成都或者西南地区做早期投资的机构比较少,对种子期项目的投资机构就更加稀缺了;其次,在孵化器运营中接触到了很多比较好的项目,但是这些项目应该找谁帮助?这是一个痛点;另外,我们希望在申请政府引导资金或者政府参与的种子基金时,可以有一个灵活的申请机制,比如对孵化器推荐过来的项目能否有一定的绿色通道作出快速响应?
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理事长曾蓉
对于初创型的企业,我们不只有股权还有债权。
在股权方面,第一,孵化器要衡量自己的水平,利用现有的基金,打好和这些基金的渠道,而且孵化器还可以在推荐的过程中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第二,利用好政府已经建立的各支基金,在孵化器还没有能力投项目的时候可以引入基金进行;第三,如果有能力组建一支基金,就需要考虑自己是做LP还是参股GP,需要了解如何跟LP谈判,如何在GP中占有话语权和决策权,并且一定要根据孵化器自身的优势来选择介入的程度。
在债权方面,作为一个孵化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告诉企业做债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如果第一次办理信用卡额度会比较低,但如果你已经办理过信用卡,并且信用良好,银行每年都会提升你的信用额度。债权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不同的银行积累的信用不同,国有银行的信用度高但是贷款周期长,商业银行贷款的响应速度很快但积累的信用度相对较弱,如果要帮助在孵企业融资的话,一定要研究这家企业适合哪种银行?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资金的,也离不开债权融资,因为债权融资不稀释股权,成本低。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痛点是,企业高技术、轻资产,亟需资金的时候不能立刻获得银行贷款。在“科创通”——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上有一款科技金融债权融资服务产品“科创贷”,可以通过政府增信帮助企业用信用、股权、知识产权获得银行贷款。另外,企业需要适度的保持与银行合作,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包括前期的信用评级和授信,当企业亟需资金的时候才能快速的获得银行的响应。
股权投资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让利,需要企业清晰定位资金的需求与用途,机构的资源与企业自身的匹配,能使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目前成都市科技局设立了“科创投”——天使投资引导资金,秉持引导性、非盈利性、市场化原则,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我市处于初创期、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发展。
国有背景的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从业人员如何实现持股孵化?
浙江秀洲慧谷科技创业中心(零一智慧谷)副主任农静
这个机制的建立对于团队建设、人员流动、项目黏度等都有着很大的关联,现在有很多政府引导资金和国有背景的投资公司参与进来,三方一起组建基金和管理公司,从业人员可以通过项目经理的形式进行持股。
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理事长曾蓉
第一,可以通过成立基金、团队进入到GP来参与管理和收益;第二,国家近日发布了有关事业单位人员创新创业的文件,相信这个问题未来会破题的?
在努力奔跑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人才
成都种智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夏春芬
第一,战略型人才。这种人一般是创始人或者创始合伙人,他对整个行业的把控能力、敏锐能力都要求非常高,大概需要花10年以上的时间去历练,需要管理和很多综合项目方面的经验;
第二,管理人才。这类人才目前大多采用从大公司或大体系里去挖掘,这类人才已经具备了在成熟的产业链中较强的管理能力;
第三,创投和产业型人才。目前,孵化器总觉得自身专业性和黏度不够,本质上的原因就在于此,这样的人才需要极高的商业洞察能力和把控能力,对专项能力要求很高;
第四,基础服务和运营人才。这类人才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和服务精神。
然而,前三项人才对品牌能力、创投能力、咨询能力、企业服务能力、团队价值认同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专业性能力要求都非常高,但这些能力不容易被训练和培养,除非形成了非常成熟的业务链和上下游的伙伴关系。所以我们要接纳现状,如果团队正处在高成长阶段,那么高流失率也是正常的。另外,我们还需要认真反思该如何培养人才,从民营孵化器的角度出发,培养人才基本体现在几个方面:
1、现代师徒制的教育带动;
2、需要一个比较标准化和体系化的分配机制;
3、在必要的情况下,真正顶级的人才一定是有股权分享机制。
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理事长曾蓉
孵化器就是一门生意,一定要从生意的角度去考虑人才梯队的建设,在孵化器里最重要的人才就是战略性人才,核心团队是一个孵化器不能随意变动的。管理能力需要缘分,这是需要经过多方的伤痛、挫折、失败才能不断的提升,可遇不可求。创投和产业型的人才需要懂得和谁对接,或者渠道是什么,这是渠道和资源对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