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北大国发院教授薛兆丰的新书《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的全球首发仪式上,王煜全发表了演讲,讲述了这本书是怎么来的,他们是怎么发现“积木式创新”这样一个规律的。
王煜全说,他在国外做投资时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非常好的高科技属于非常小的公司。后来研究发现,原因是1980年的时候美国推出了《拜杜法案》,使得从高校转让最新科技成为可能,所以美国的创业不是以互联网为主旋律的,而是由企业家掌握了先进科技去推动社会发展,所以他们的研发成了整个研发的主力。
但是这些创业者势单力薄,虽然有先进科技在手里,但要实现整个的逆转,需要“积木式创新”,就是所有的资源用协作的方式去解决。王煜全说:
未来协作是一个主旋律,所以真正要让这些小公司崛起,就必须要有积木式创新做基础。
王煜全说:
从1981年开始,500强慢慢就不是先进生产力了,新兴的这些科技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掌握了前沿科技的企业家才是最先进生产力。
未来的规律是每个企业它都迅速地发展,也很快地衰落,在它的科技完成历史使命以后,企业是可以不介意退出历史舞台的。
所有这些瞬间辉煌的企业会推动产业的爆发,这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从个体来讲是会死亡的,但从行业上来讲是不朽的,而且会发展得非常快。
王煜全还断定,未来全球最大的机会是以“积木式”为核心的生态协作式的开放创新。小企业集群,会干掉过去的跨国企业。中国手里正好握有一块特别特别强的积木,一定是美国人需要的。就是资本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能力,尤其以制造能力为核心,再先进的科技也需要制造。
在这一点上,王煜全提醒中国未来的创业者,想超越BAT,一定要以全球为舞台,而不是只立足于中国。
以下是王煜全的演讲,由钛媒体编辑整理:
我在国外做风险投资,发现国外的高科技企业的质量很高,价钱又比国内便宜很多。硅谷风投的价钱被中国投资人已经炒得都翻了好多倍,又贵上去了,但万幸我们不太投硅谷,硅谷也投了几个,但是不投互联网,更多的是投实体科技。我们在投资的实践当中发现,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好的高科技属于这么小的公司呢?我们就深入去挖掘,发现背后好像有更深的规律在里面。
小公司的研发投入逐渐增高
中国对学术界的研究是叫research还是RND的区别搞不清楚,其实研究是纯学术的东西,而研发是要把产品做到市场上去卖,研究强调的是单项冠军,某个指标要特别好,但研发是个综合指标。比如说我做个iPhone,不能说APP做得好,触摸屏不够好,键盘不够好都不行,综合起来都不错才能形成好的产品。所以考察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它科技推动产业的实力,主要其实不是看它的基础研究,而是看它的研发投入。
调查数据显示,1981年的时候,企业界的研发投入主要是由大于25000人的公司承担,他们才有钱做研究院,花很多钱做研发。70%的钱是大公司掏的,小公司掏很少,尤其小于500人的公司非常少。
1981年到1984年这三年里面,小于1000人在81年的研发投入只占总研发投入的5%以下,把500到1000人的去掉,可能小于500人的公司就剩3%、4%了。因为小公司的使命就是要赚钱、活着,所以不会承担任何研发任务,没有钱做研发,这是传统现状。
但到了2000年以后,就变成小公司份额很大了,小于500人的小公司现在占到20%以上的研发投入。那么小的公司,它要生存,为什么要用那么多钱做研发?这是我们觉得迫切需要解开的一个谜。
《拜杜法案》让从高校转让最新科技成为可能
我们认为原因是1980年的时候推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拜杜法案》,使得从高校转让最新科技成为可能。
美国很多理念和中国的不一样,中国一说就是90后创业,但是在美国做投资不光能赚钱,还有成就感,我们投的CEO岁数比我大。中国做投资特别有挫败感,在美国创业是充分成熟的企业家干的事情。我也希望中国要变成这样,因为虽然创业是不分年龄的,但对这个市场的积累是要花时间的。我抛过一个观点,有20岁的编程天才,没有20岁的产业专家。如果你20岁就能改变一个产业,只能说你运气好,不是真懂。但是美国有很多人利用高科技做武器,对产业看得一清二楚,这些人往往成为胜出者,成为精英。
所以我们认为就是因为有了《拜杜法案》,有了从高校转让最新科技,美国的创业不是以互联网为主旋律的,而是由企业家掌握了先进科技去推动社会发展,所以他们的研发成了整个研发的主力。
小公司要崛起,必须有积木式创新做基础
但是这些企业家势单力薄,虽然有先进科技在手里,但要实现整个的逆转,需要什么呢?积木式创新,它是一个系统,它需要所有的资源用协作的方式去解决。未来协作是一个主旋律,所以真正要让这些小公司崛起,就必须要有积木式创新做基础。
一旦有了积木式创新,你会发现很多企业在加速发展,发展速度快到什么地步呢?大致可以做一个估算,基本上一个先进的科技产品,到研发结束需要5到8年和上千万美金的投入,产品上市了以后需要另一个5到8年就能够实现脱颖而出,甚至变成业内冠军。按这个标准去谈,发现美国很多公司10到15年时间,可以从零做到这个产业的绝对垄断者。
中国可能知道的一些科技公司,如特斯拉、SpaceX。但还有比如像illumina,中国有华大,但是实际上他依赖的是illumina的设备,进口了他们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所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他一直想推出自己的基因测序仪,但一直没有。甚至还有更厉害的是什么呢,耐克是服装业的领导者大约是70亿美元的市值,Under Armour已经达到17亿,差不多1/4的份额了。靠的是什么呢?是高科技。我们都知道卖运动服怎么卖,这个是跑步用的,马拉松用的衣服,Under Armour除了传统分类以外,还有另一种分类,你是要保暖的衣服,还是要保凉快的衣服,还是速干的衣服,功能其实是和科技结合的,织物到底起什么作用是不一样的。
我们讲互联网不是说它错了,互联网只是科技的一部分。它实际上是个连续体,它也是代表着一部分的科技。而且互联网科技扩散到今天以后,它并没有停住,不是说走到互联网就停了,而是说它会扩散到很多传统领域里面去,所以现在这个时代是高科技和传统领域结合,利用高科技改造传统行业最佳的时点,你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例子。甚至最近还在瞄着化妆品、护肤品这样的领域,都会被高科技颠覆掉。
这相当于过去的兵器工业里面,英国人发明了坦克,要用它来打阵地战。德国人发明了闪电战,把坦克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不管什么思维都是空的,不管什么思想——互联网思想、高科技思想,没有那个实体的科技做支撑都是空的。但是光有科技,如果没有基于科技的新思想,你也不能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所以一定是两者的结合。全中国大讲闪电战,但是讲闪电战要依赖坦克这方面的声音特别少,希望给大家讲讲全球的坦克搞到什么地步了。别以为坦克很恐怖,不能有所作为了,不是这样的,因为全球现在是一体化了,你是完全可以借鉴它的坦克技术,或者把它坦克技术拿过来,创造我们自己的闪电战。
我们原来的口号叫美国科技、中国制造、全球市场,现在把它修改了,因为中国人有很大的空间,要做美国科技、中国创新、全球市场。因为中国在科技基础之上可以做很多创新的工作。
500强不是先进生产力,新兴的科技企业才是
回到每个企业来讲,我们希望中国也纠正一个概念。比如说现在“创新者的窘境”很时髦,所有人都在讲企业如何能够做到百年老店,未来的规律不是这样的,未来的规律是每个企业它都迅速地发展,也很快地衰落,在它的科技完成历史使命以后,企业是可以不介意退出历史舞台的。其实你回头去想一想,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投资人,不管是投资人也好,还是创业者也好,还是顾客也好,去创造最佳价值,去提供最佳价值。但是这个价值提供最高的时期在哪儿?在企业的上升期,企业一旦进入停滞期,它其实给任何一方法都提供不了太高的价值了,这个企业尽管大,但是你既没有增长,又没有太多的利润,你其实给各方都带来的是损失,而不是价值。
所以实际上我们认为说,未来的企业不光要漂亮得活,还要漂亮得死。因为,我们人类发展到今天,不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追求长生不老,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追求他们的后代比他们更聪明,比他们更有能力,更有智慧,所以人类才走到今天的。企业也是一样的,一代一代的企业会更优秀,更有能力,所以会走到今天,这种时候追求的不是不朽,而是闪耀。所有这些瞬间辉煌的企业会推动产业的爆发,这是我们追求的核心,从个体来讲是会死亡的,但从行业上来讲是不朽的,而且会发展得非常快。
希望大家理解,中国有今天的成就,其实和我们政治的英明决策是分不开的,这不是应景的话,真心话。为什么呢?邓小平原来讲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坚决要求中国和世界最先进生产力接轨,所以我们前30年的辉煌是因为我们跟世界500强学习的结果,因为那时候500强是先进生产力。但是前面给大家的图显示了,从1981年开始,500强慢慢就不是先进生产力了,新兴的这些科技企业才是先进生产力,掌握了前沿科技的企业家才是最先进生产力。
全球的大机会:以积木式为核心的生态协作式的开放创新
为什么要讲这个?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全球的风口,整个以积木式为核心的生态协作式的开放创新,是一个全球的大机会。这个机会其实不是中国的机会,还是美国的机会,它正巧发端于美国,它会覆盖全球,它会成为全球最新的经济形态。这些小企业集群,会干掉过去的跨国企业。传统资本主义的象征是跨国企业,但是未来跨国企业会被这些小企业集群打垮。
这种时候中国必须要参与,最大的机会在哪儿?我们说它叫积木式创新,中国手里正好握有一块特别特别强的积木,一定是美国人需要的。就是资本能力+制造能力+市场能力,尤其以制造能力为核心,再先进的科技也需要制造,所以彼得蒂尔说从零到一,只适用于互联网,从1到1000万到边际成本几乎为零的,但是任何实体产业边际成本都很高。边际成本高的地方中国就有优势,这种时候,我们甚至给美国的创业者讲,中国是你决定成败的最后一块板,你跟中合作了,上了量,全球市场占住了,价钱拉下来,这种时候你就成功了。因为再先进科技,没有上量,价钱下不来,都可能被传统企业反扑,因为传统企业瘦死骆驼比马大,这个是希望中国人出去能够觉得自豪的地方,我们确实对全球的开放创新能够提供特别的贡献。
当然这个贡献里面,我觉得中国有一点要注意,能不能实现全球化布局。现在还是在讲走出去、引进来,在外面找到好东西,把它买下来以后,拆了运回来。没必要,现在在全球一个风口,你站到那个风口就去了以,以全球为基础布局中国的制造业,是下一代创业者的挑战。BAT都做到这么辉煌了,中国未来的创业者怎么超越呢?
道理很简单,BAT是在中国辉煌的,全球市场一定比中国大。一定是以全球为舞台,而不是只立足于中国的,那你一定能够超越。我还是这个信条,我们过去30年,因为和当时的先进科技结合,先进生产力结合,走到了今天。未来30年,如果继续和新兴的生产力结合,和这些小企业结合,我们就更辉煌。
柳传志有个说法叫“贸—工—技”,先做贸易,换去制造能力,再换取科技能力。但实际上过去的30年,我们只从贸走到了工,没有走到技,因为世界500强没有先进科技,只能教会你制造,教会不了你科技,那这个科技就靠我们了,未来的30年跟世界最前沿,跟世界的风口去合作,去介入世界大变革,就可以变成最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就可以拥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