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腾讯医典完成了1000个疾病的覆盖;AI导诊接入近300家医院,累计提供了470万次精确的导诊服务;在服务医生与医院方面,AI影像辅助医生阅片2.7亿张,服务近160万名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AI辅诊累计分析门诊病历 800多万份,提示高风险16万次……”
彩云之南,腾讯副总裁丁珂以一系列令人叹服的数字对腾讯医疗事业的耕耘进行了小结,开启了腾讯全球生态大会的医疗之行。
届时,腾讯的医疗布局大体成熟,可分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B端业务,以腾讯医典构筑影响力的C端业务。而人工智能则贯穿其中,两端同时发力改良医疗流程。
那么是什么在推动着腾讯的医疗不断前进?腾讯全球生态大会之后,动脉网尝试找出数字背后的答案。
以“便民”为立意,以“连接”为手段,腾讯以互联网思维将患者、医生、医院联系再一起。
在患者与医院关系的建立之中,电子健康卡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每当我们到一家医院看病,就得办理一张这家医院的就诊卡,并附送个性的病历本,但不同医院的就诊卡并不通用。去的医院多了,手中的就诊卡、病历本也就多了,看病过程越发让人心堵。”腾讯医疗健康应用产品中心总经理何波慨叹到,“智慧旅游的同事可以用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医疗是否也能实现患者看病的一卡通呢?”
实际上,国家在去年已经开始着手了这个“堵民”的问题。2018年12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高对普及应用电子健康卡重要性的认识。文件表示,普及电子健康卡应用有利于破解“多院多卡互不通用”堵点问题,推动实名制就医,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有利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汇聚集成和开放共享。
今年一月,腾讯再度与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达成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战略合作。何波表示,双方将共同建立微信电子健康卡开放平台,腾讯将为居民提供建卡、发卡、用卡全链条服务,并以腾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数据安全保障,最后实现国家电子健康的主索引和微信ID、医院就诊ID绑定,让每个居民只需凭借一张电子健康卡,即可跨院就医。
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是腾讯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领域,腾讯希望从以下两个方面助力公立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
第一个是连接。对于大多数的用户来讲,医疗是一个低频的应用场景。对于低频的应用来讲,那就需要考虑怎么把用户连接到这个平台上面来,实现用户和平台的连接。腾讯依托有11亿月活的微信,能够快速地触达用户。
对于连接的实现,腾讯运用医联体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用企业微信实现了医患之间,医医之间的信息沟通;利用微信支付和微信医保支付实现了互联网医院的支付和医保结算。
第二个是安全。医患在互联网上通过人脸识别做医患身份核实,防止出现假医生、假病人的情况。数据流通过程中利用区块链保证患者的病历数据,检查数据,处方等数据的安全。在信息系统建设上,腾讯通过御点、御界、御见等产品可有效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腾讯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此外,为推动医联体的建设,腾讯也在尝试以AI技术帮助以县为单位的医共体推陈出新,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浙江德清县的“德清模式”,这是腾讯以区域中居民的健康为目标,以医保支付改革为杠杆,探索出的新模式。
德清地处沪、杭边缘,患者外流情况严重,如何把患者留着本地,发挥本地的医疗的价值是政府难以解决的难题。这里有两个问题有待解决,一个是医院之间的信息流通问题;另一个是基层医疗的医疗质量问题。
在德清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德清医共体迅速成立。但是,虽有医共体,基层医疗无法连接上方资源,患者依然会涌向三家医院。
人工智能可解决这一痛点,腾讯以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与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作为德清县支撑。其中,影像辅助诊断系统覆盖CT,内镜和乳腺钼靶;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则在诊前为居民自助分诊,诊中辅助电子病历输入,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临床路径;诊后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通过这种模式,患者可在卫生站进行照片,影像数据将流向县里的影像中心,专家处理之后将报告流转回卫生站。通过这样一个流程,患者无需再有经历几十公里的行程,在家即可获得报告。
同时,腾讯也不断协助德清县的医生学习 AI相关技术,提升基层医疗资源,促进医共体发展,为医联体夯实基础。
在整个智慧医疗布局中,腾讯医典着实是个“奇怪”的产品。如果只从产业角度审视腾讯医典,这个面向C端的百科全书式产品难以看到变现的价值。但如果我们把它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似乎以非商业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医疗市场。
前些时候争论得风生水起的“996”问题影射着中国社会的劳工问题,无论是代表着高文化层次的互联网人群,还是接地气的“外卖”人群,工作中的人们是在很难抽出时间为自己的健康问题未雨绸缪。当走入医院时,他们往往已经身不由己。
这样的就医习惯给国家医保支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等到已经感受到了痛楚,患者再想重获健康,一笔昂贵的医疗支出必不可少。
单靠国家大力推动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能治病,但不能治本。只有当居民拥有健康意识,能够衡量疾病带来的利弊时,被动就医才会向主动就医转化。
腾讯医典便在此起到了居民健康教育作用。
这一根植于手机应用和微信小程序的“移动版”百科全书完美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我有一万种方式不去医院,却可以在上班间隙玩玩手机。
这实质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患者通过腾讯医典进行查询,可以在生活的间隙将主诉与症状进行对比。腾讯医典不仅能够运用人工智能为用户提供信息关联服务,还能为用户的下一步决策提供参考建议。
另一方面,若用户已经确诊了某项疾病,则可通过这套百科全书对所患疾病进行深层了解,这对于患者与医生的对话以及后续的治疗、康复均有显著帮助——患者能够通过认识疾病对疾病进行管理,主动参与自身医疗决策。
触达用户后,如何让复杂的疾病知识更为用户所知、所感,这也是腾讯医典团队一直在思索的问题。除了图文并茂,如漫画、视频等呈现形式,基于医学知识的特性,腾讯医典还在国内率先开启了将3D人体可视化模型应用于患者端科普的尝试。
图片来源于腾讯医典
至于为什么要做一个这样的平台,腾讯有自己的理由。
百度的医疗竞价排名让腾讯意识到了做一个中立的、第三方的科普平台的重要性,腾讯将不以流量、不以盈利为目的,全新打造一个高质量、可参考的医疗科普平台。
所以,腾讯对于腾讯医典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视,与《人间世》第二季的协作则体现了腾讯医典的温情。
“医学总是让人感觉冷冰冰的。医学上谈骨肿瘤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三。可是,对每一个家庭来说,一旦发现了这种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就不是百万分之三,而是百分之百了。”腾讯医疗副总裁张猛认为,任何疾病能在早期发现,以及治疗中切实感受到有温度的关爱,可以有效改善个体生存、家庭生活质量,重疾、罕见病尤其如此,医学科普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才是“深水区”医疗科普突围的关键,这也是腾讯医典选择与《人间世》合作,想要共同探索的东西。
除了便民,腾讯对于医院的AI赋能同样不遗余力。全球AI100位医疗AI领袖,中国仅三人入选,其中的两人则是腾讯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范伟与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郑冶枫,
腾讯对医疗科技的重视可见一斑。事实上,腾讯三大AI机构——腾讯优图实验室、腾讯AI lab、腾讯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将AI在医疗中的应用划分为了三大块,各司其职,逐一突破医疗AI中的难题。
“有些事物不能直接测量,你要想办法测量。”这是腾讯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灵感,而这里的测量指的是对患者的运动进行分析。
在生活之中,与运动相关疾病非常多,患者数量最多的病种包括脑卒中、帕金森,此外多发性肌肉硬化症、房颤、脑瘫等疾病也影响了众多家庭。在范伟看来,这些疾病的共同之处在于可通过运动评估对其发病状况进行度量。
这是腾讯医疗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的研究方向:以视频捕捉患者的运动信息,并借助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结合专家评分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这意味着,行为不便的患者不再需要常常前往医院复诊,医生只需通过摄影头与患者互动,便可完成患者的疾病管理。
腾讯优图实验室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与影像相关的AI研究上,其研究方向包括眼底、宫颈癌、肺结节、乳腺癌、脑卒中、肝癌,可以说是最接近AI影像创业公司的实验室。
至今为止,优图实验室已经获得了160篇AI专利,100篇顶级期刊论文,开发了10大产品解决方案,日均服务调用高达3000000000次。
眼科AI解决方案是目前优图实验室最为成熟的解决方案。绝大多数AI算法仅能检测单一疾病,而优图的AI技术覆盖了30个疾病的特异检测,覆盖了绝大多数临床情况,近乎达到了全病种。
优图的下一步重心将放在长尾病种的小样本学习等科研项目上,腾讯优图实验室总监郑冶枫表示:“在训练AI算法时,我们可以收到上万例糖网病变案例,而对于牵牛花综合症、视盘色素沉积等疾病,我们只能收到很少的病例。这一类科研项目将是优图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腾讯AI lab医疗相对而言更注重于医疗服务全流程,旗下包括智能导诊、AI预问诊、AI辅助诊断和智能用药几个贯穿疾病诊疗全流程的产品。
AI lab医疗中心首席科学家姚建华在大会之上重点讨论了AI在病理方向的应用。早在去年12月,腾讯便牵手华银健康,尝试推动“AI+病理”这一方向的研发与应用。
姚建华在会上表示,AI lab将在以基于AI技术的病理诊断模型、基于AI技术的病理预后预测模型、病理组学定量分析三个方向为研究方向对病理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除了上述成果外,腾讯觅影发布了全新的人工智能产品——“腾讯觅影”AI电子阴道镜辅助诊断系统。以解决医生在诊断高风险宫颈癌患者时,存在宫颈转化区的位置类型、宫颈癌与癌前病变位置识别困难,无法可靠制定精准活检和质量方案的问题。
通过这一AI应用,腾讯觅影可以辅助妇科医生快速识别宫颈转化区和辨别病变位置,打通宫颈癌预防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互联网+医疗健康”还面临着信息安全的威胁,勒索病毒攻击、APT攻击、数据泄露成为医疗行业的三大安全挑战。对此,腾讯安全构建起了数据、产品、服务的“安全三角”,集安全处置和态势预测、实时威胁检测和发现、智能化分析和溯源于一体的智慧医疗安全体系。
纵观医疗全布局,对于信息化这一现代医疗问题的关键,腾讯并未直接切入。
实际上,这样一个已经被众多成熟信息化厂商瓜分的市场,腾讯需要以合作的方式,或寻找合适的投资目标间接触及处于核心地位的医院,而腾讯云在此之中提供了重要支持。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医疗方面,腾讯与东华软件、九州通均有合作公示。2018年6月,腾讯宣布对东华诚信注资12.66亿元,持有东华软件5%股份。
东华软件作为一家传统的医疗信息化供应商,能够为腾讯的智慧医疗提供B端、G端的资源支持,协以腾讯自身的流量支持,能够迅速推进双方在互联网医院、AI辅助诊断等项目的发展。
具体而言,东华医为联合腾讯提出“一链三云”战略:以健康链为桥梁,连接卫生云(面向 G 端卫健委和医保局)、医疗云(面向 B 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健康云(面向 C 端患者)在内的三朵云。
而对于处方外流这样的互联网医疗业务,虽有国家“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引导,但敏感于政策,九州通便是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
在本次大会之上,腾讯的合作之中再次加入了新朋友。东华医为、丁香医生、好大夫、金蝶医疗、企鹅杏仁、微保、微医、西门子、医联、智业等合作伙伴加入了腾讯的“数字医疗创新联盟”。腾讯的医疗的布局之下,腾讯完全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需要我们做的,为什么还要去做呢?”丁珂笑道。
实践表明,只靠说服医生,没人可以走通互联网医疗业务,关键还需医院辅助。所以,从整体布局来看,腾讯继续以互联网发力B端,尝试为医院提供信息化、智能化、出方外流等服务;而在C端培养用户就医的互联网思维。腾讯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了包含To B、To C的每项业务之中。
所以,腾讯正积蓄自己的C端优势为互联网医疗注入灵魂,待时机成熟后,过去未曾走通的路或许将成星光大道。
但即便如此,重点布局的人工智能至今未能开拓出稳定持续的商业模式,自然有人对其发展前景提出质疑。
丁珂没有否认商业变现的困难:“不是每一个子弹都能击中敌人,科研从未有过百分之百的回报。腾讯的医疗产品并非没有收入,但这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不喜欢因为商业化的导向,让技术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
事实理应如此。在AI医学发展逐渐放缓的今天,我们应该思考的是,是AI出现了问题,还是发展本身出现了问题。数年不间断地高速发展,对于AI这一门仍待科研创新的技术或许有些太快。AI需要休息片刻,沉淀科研积累,思考商业转化,重新审视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只要能解决真正的痛点,何愁商业不行?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2023-11-09 动脉网发布了 《深化技术基建优势,智云健康持续升级数字化能力》的文章
2023-10-13 动脉网发布了 《泛生子签署私有化协议,精准医疗龙头砥砺前行》的文章
2023-09-22 动脉网发布了 《腾讯的大模型,可能是最快落地医疗场景的大模型》的文章
2023-09-06 动脉网发布了 《美央创新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的文章
2023-08-01 动脉网发布了 《生成式AI再下一城,大经中医“岐黄问道·大模型”正式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