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
厦门六中发布讣告,
7月19日18时30分,
音乐老师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抢救无效,
不幸离世。
你或许不知道高至凡,
但是,
你应该知道厦门六中合唱团!
这个风靡全国的中学生合唱团,
以无伴奏的阿卡贝拉闻名。
这位被学生们称为“老高”的音乐老师
7月19日9:30
高至凡发送一条朋友圈:
“放假真是太爽了,做梦都会笑醒”。
他应该是笑醒后发完这条微信,
但是后来,
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也对外发布消息
我最信任的人、最亲密的音乐搭档:高至凡老师,他已经走了!我感到无比伤心和不舍!
厦门六中合唱团以及其他我们投入无数经历的存在,我仍然会跟朋友们一起一如既往的去爱护他们,给他们写最好的歌,做最好的创造。
爱音乐,是对高老师最好的纪念。
许多网友自发在社交媒体上
纪念高老师。
他带出风靡全国的中学生合唱团
每隔一段时间,
厦门六中合唱团就得霸屏,
他们演唱的新曲目总是能成为焦点。
不完全统计,
这支以无伴奏的阿卡贝拉闻名的
中学生合唱团演唱的歌曲,
在各大媒体点击量累计数,
超过几亿次,
至于受邀上央视演出,
已经没有人再去数了。
这一火爆的幕后,
高至凡是最大的功臣。
这位被学生们
称为“老高”的音乐老师,
其实是90后,
他出生于1991年。
高至凡老师(左)和他的音乐老搭档徐聪。
2014年,高至凡从厦门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来到厦门六中当一名音乐教师。
厦门六中合唱团成立于1995年。高至凡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开始,他和其他人一样,觉得合唱是很“老派”的东西。但是自从带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这群孩子之后,孩子们让他对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有个性的老高总想在音乐上做一些有意思的、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东西。
高至凡说,他于是找来徐聪老师一起探讨合作,决定用阿卡贝拉的演绎方式,做无伴奏、多声部的合唱。
徐聪和高至凡合租一套房子,徐聪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他们后来被称为“中国好室友”。
吸引孩子们进入音乐课堂
阿卡贝拉,也称无伴奏合唱,
这种演唱方式在国内还比较少见,
而且,即使在国外,
一般也是在大学生
或以上的年龄层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聪要做的,
是要指导一群十几岁的初中生唱阿卡贝拉,
难度可想而知。
老高总能想出一些“怪招”
吸引孩子们进入音乐课堂,
比如带些红酒软木塞到课堂,
让学生咬住发音,
训练腔体共鸣;
或者让学生们用气息将纸片贴在墙上。
为了让这些十三四岁的学生放下包袱,
他会像“做游戏”一样自己示范几遍。
作为音乐老师,
高至凡也有“两把刷子”,
钢琴、贝斯、电子琴、手鼓
都能“玩得溜”,
还担任高中部合唱团的管弦乐指挥。
在音乐要求上,
高至凡从不放松。
“肯定是专业水准,
我们可以给学生打十分,
但按照一百分的水准来要求。”
资料图
是对我最大肯定
在六中合唱团走红之后,
高至凡反倒更加低调,
他似乎不愿意抛头露面,
实在推不掉的媒体采访中,
他一定会把徐聪带上,
把学校带上,
有时他还要求,
只出现“合唱指挥”。
他追求比“爆红”
更恒久远的东西。
他的终极目标是希望让更多学生
在感受美、表现美、
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他还说过,
不在乎多火,得什么奖,
学生真正享受音乐是对我最大肯定。
校方表示,
爱音乐是对高老师最好的纪念。
六中将和徐聪一起,
努力把这一凝聚高老师心血的品牌,
继续传承下去。
今年,
台湾高雄文府中学学校合唱团40余人
慕名访问厦门六中,
高至凡被推上指挥席,
他带领孩子们演唱: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
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指引我靠近你。
......
像所有的合唱,
老高把背影留给大家。
但是,
夜空中最亮的星,
是否知道,
曾与我同行的身影,
如今在哪里?
往期精彩 点击查看
来源:福建共青团(ID:fj-gqt)、@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厦门日报(ID:xiamenribao)、厦门招考(ID:xiamenzhaokao)、厦门团团(ID:gh_1f7eaeffd021)、视频“人民日报”、“厦门六中合唱团”、“梨视频”,网友留言等
责任编辑:唐昱霄